冬天的秘密丶 作品

第13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古人看卧龙用兵之道,嬴政:记录

“末将每次训练部队,都能感受到将士们精神面貌的变化。”“我就说孔明不一般!”

刘备拍案而起。

“光是这份治军的本事,就知道他日后必成大事。”

“这些年他在军中劳心劳力,如今总算要派上用场了。”

“况且魏军虽强,但要过这样的山路来攻打我们,怕是也要掂量掂量。”关羽沉声道。

“孔明这些年在军中的威望,可不是靠耍小聪明得来的。”刘备语气中满是自豪。

“你们说,他这次北伐,会不会·赵云望着天幕中的秦岭山路。

“主公放心,以孔明的能力,必然能带领大军平安透过这些险地。“哈哈哈!我倒不担心这个。”

刘备笑得开怀。

“就是想着,等孔明凯旋归来,我得好好给他摆一桌庆功宴才是。”大汉位面。

“原来如此!”

刘彻一掌拍在案几上。

“我大汉军队虽然骁勇善战,但在军纪上确实还有不足。难怪每次远征匈奴,总有将士掉队。”

霍去病眼中精光闪烁。

“陛下,末将之前只顾着追击敌军,倒忽略了这军纪的(赵赵好)重要性。原来行军打仗,首要之事是治军。”

“青儿,你看看。”刘彻转向卫青

“我们每次出兵,路上损失的将士比打仗死的还多。”

“若是能像诸葛亮这般治军,单是这一点就能省下多少粮草。”卫青沉思片刻。

“末将受教了。以前总觉得打仗就是要勇猛精进,现在看来,治军才是根本。”“你们说得对。”

刘彻站起身来。在殿中踱步。

“我大汉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若是没有好的军纪,又有何用?这次北征,就按这个方法练兵。”

霍去病兴奋地说。

“末将这就去调教士卒,一定要把军纪练得比诸葛亮更好。”

“慢着。”

卫青提醒道。

“治军之道不是一日之功。陛下,依末将之见,不如先从小队开始练起。”

刘彻连连点头。

“对对对,就该这么办。等军纪上了轨道,打匈奴就不用总担心将士们半路生病冻死了。霍去病意犹未尽。

“陛下,那此次北征···”“不急,先把军纪练好。”刘彻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

“到时候就算翻过阴山,大军也能保持战力。这才是真正的强军之道......”

......

“这才是真正的行军打仗啊!平日里看话本,尽是说什么大将冲阵、智谋百出,今日才知道都是哄人的。”

“可不是嘛,谁能想到打仗最难的竟是让士兵好好走路、整整齐齐地扎营。”酒桌边有人摇头晃脑。

“我看啊,诸葛亮比那些个杀敌万千的猛将都厉害。”

“你们想想,就咱们这儿的官兵,平日里在城里走都歪歪扭扭的,更别说翻山越岭了。”

“我倒是见过行军,那叫一个乱啊!各自找各自的路,后面的跟不上前面的,没走多远队伍就散了。”

“你这么一说,我可算明白为啥咱们这儿的军队老打不赢了。光会喊打喊杀有什么用,连队形都站不齐。”

楼上雅座里传来一阵感叹。

“这么说来,我们平时看的那些戏文里的名将,怕是有不少都是徒有虚名。”“对啊对啊,整天就知道讲什么神机妙算,结果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好。”

“这么看来,打仗真不是那么好玩的事。光是让几万人在山路上走得整整齐齐,就够让人头疼的了。”

“诸位,你们说咱们要不要给本地大营送个建议,让他们也这么练兵?”此言一出顿时引来一片哄笑。

“得了吧,就咱们这些当兵的,能把军服穿整齐就不错了,还想学人家蜀汉军队呢!”

“这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本人搞依法治国,而且他又是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整个蜀汉团队都极度廉洁,这就是陈寿说诸葛亮“治戎为长”的原因。”

“诸葛亮善于治军,那肯定发挥军队令行禁止的优点,大军开拔陇右,靠所谓的气势把陇西诸郡围起来逼投降,不战而屈人之兵,损失最小。”

“事实如此,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直接投降,何况诸葛亮又不是结硬寨打呆仗。”

“几次北伐过程中有疑兵,有围点打援,只是因为蜀汉国力输不起,所以诸葛亮一直求稳

“咱们开国十大元帅也不是个个都靠打仗出名的对吧,领导力才是最重要的,像陆允杜预也类似这种情况。”

“诸葛亮就是个统帅型军事家,有了他一次次在秦岭里来回穿梭的经验,后面姜维等人维承诸葛亮的行军思路,一次次的在秦岭里来回穿梭。”

一—“统帅型军事家就是不一样,稳得很”

一—“诸葛亮:走过最多的路,翻过最高的山”

一—“廉洁这一条太关键了,难怪军心这么稳”

一—“以身作则确实是最好的领导方式”

一—“姜维:感谢诸葛亮开通秦岭山路打卡攻略”

一一“三个郡直接投降,这战绩也太顶了”

一—“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波操作太强了”

大秦位面。

“这才是治军之道!”秦始皇站起身来。目光炯炯。

“以身作则,法度分明,难怪能让军队令行禁止。李斯,你看看人家这个廉洁的制度。”李斯连忙回应。

“陛下明见。臣观此人治军,确实与我大秦军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在赏罚之间,似乎更多了几分仁义。”

“仁义?”秦始皇摆手。

“朕倒觉得这是真正的法治。”

“你看他带兵打仗,不是靠一时血勇,而是靠军纪和治军之道。王翦将军,你觉得如何?王翦思索片刻。

“臣在统帅六国之战时,深知军纪之重要。”

“这诸葛亮能让大军在秦岭山道中来去自如,确实非同小可。”

“朕终于明白了。”

秦始皇来回踱步。

“原来打仗不只是要勇猛精进,更要懂得治军之道。这三个郡不战而降,就是最好的明证

“陛下所言极是。这诸葛亮能在军中立下如此规矩,让将士心服口服,确实值得我们借鉴李斯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