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秘密丶 作品

第13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古人看卧龙用兵之道,嬴政:记录(第2页)

“不过是借鉴而已吗?”秦始皇眼中闪着光芒。

“朕要把这些好办法都用在我大秦军中。法度要更明确,赏罚要更分明。”王翦沉声提醒。

“只是陛下,臣以为最难得的是他能以身作则。”“这正是朕要说的!治军先治己,这才是真本事。”秦始皇拍案。

“李斯,你把这些都记下来,朕要好好研究研究。”大隋位面。

“简直可笑!”

杨广把茶杯往地上一摔。

“这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朕征高句丽的大军难道不比他的更加气派?”虞世基连忙奉承。

“陛下圣明。区区蜀汉军队,怎么比得我大隋百万雄师。”

“那些投降的郡县,想必也是一时被吓破了胆。”

“就是,就是。”杨广不屑一顾。

“什么叫以身作则,什么叫统帅型军事家?朕的大军开到哪里,哪里就要臣服。”宇文述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陛下,末将觉得···”

“你觉得什么?莫非你也认为这种小打小闹值得称道?”杨广瞪大眼睛。

“朕的行军才叫气势磅礴。他在秦岭里转来转去,朕可是要开运河、走海路!”虞世基赶紧圆场。

“陛下说得是。那诸葛亮讲什么军纪,不过是拘泥于小节罢了。”“我大隋将士个个骁勇,何需这些繁文缛节。”

“这才对嘛。”杨广有些得意洋洋。

“你们看看朕的御驾巡游,那才叫排场。区区蜀汉,也配跟朕比?”宇文述欲言又止。

“只是陛下,军中物资···”“物资?朕要多少就有多少。”杨广开始不耐烦了。

“什么廉洁不廉洁的,真是可笑。朕现在就要扩建行宫,再多征些民夫来。”虞世基拍手称快。

“陛下英明。这才是真正的帝王气度,岂是那诸葛亮能比的。”杨广大手一挥。

“传旨下去,明年征高句丽,要比上次声势更大。”

“什么治军之道,朕的军队难怪还需要管教不成?”

大明位面。

“诸葛亮也不过如此。”朱厚照玩弄着手中的玉佩。

“什么领导力、什么以身作则,朕看都是虚的。”

刘瑾立刻迎合。

“陛下圣明。依奴婢看来,这诸葛亮就是个迂腐之人,整天讲究这些繁文缛节。”“就是说啊。”

朱厚照站起来转了个圈。

“你们看朕练的这一身武艺,随便一个都比他强。打仗嘛,不就是要威风凛凛吗?”

张永小心翼翼地提醒。

“陛下,军中纪律···”朱厚照哈哈大笑。

“朕的八虎骑兵个个威武雄壮,这才是真本事。什么南安、天水,投降就投降呗,有什么大不了的。”

刘瑾赶紧附和。

“陛下英明。那诸葛亮不过是个书呆子,整天想些没用的。”“您要是去打仗,一定比他厉害多了。”

“说得好!”

朱厚照兴奋地挥舞着手臂。

“朕最近练了新招式,比么军事统帅强多了。”“走,咱们去武场,朕让你们见识见识真功夫。”张永试图劝阻。

“陛下,朝中还有要事···”

“有什么事能比得上朕的功夫重要?”朱厚照不以为然。

“什么廉洁治军,听着就烦。”

“刘瑾,你去把御马牵来,朕要去城外狩猎。”刘瑾献媚道。

“陛下说得对。您这一身武艺,才是真正的帝王风范。那诸葛亮在您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只是后期蜀汉国力下降太多,姜维发挥也不稳定,一个段谷之败就让蜀汉整体布局大乱

“蜀汉地小人少,军队根本蒙受不了重大损失,但凡失败一次就是伤筋动骨了。”

“就像姜维的段谷之败,死了几千人就已经被记录成“死者甚众”,而曹魏那边家大业大,死点人从中原抽调就行了。”

“其次,诸葛亮的军事部署也没啥问题,核心策略永远是占据陇右,阻挡曹魏从长安来的援军,这个策略是对的。”

“但诸葛亮再牛,他打的也是古代战争,战场变化还有资讯传输效率都不是现代战争能比的。”

“教员用兵如神了吧,一个四渡赤水玩出了调动敌人为我所用这种战争的最高艺术,但也是建立在我们破获敌人电报的基础上。”

“诸葛亮无论如何也无法提前知道魏军如何行动,古代有个靠谱斥候能汇报军情、预判敌人动向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情况都是靠猜。”

“整部诸葛亮传里,有关诸葛亮对于军事的发言对话几乎没有,基本就是个故事梗概。”——“古代斥候就是最原始的情报系统”

——“蜀汉这人力资源储备确实太吃亏了”

一—“这情报传递效率,现代人表示看不下去”

一—“没有即时通讯真是太难带兵了”

一—“陇右战略没错,就是执行难度太大了”

一一“古代打仗全靠蒙,太难了”

——“魏国:我们人多,死几个不心疼”

——“蜀汉就像创业公司,经不起失败啊”大唐位面。

李二看着天幕。眉头微皱。

“蜀汉若早些遇到朕就好了。”

“诸葛亮为相,蜀汉便是再小,也不至于如此困顿。”魏征不假思索地回应。

“陛下,这蜀汉之弊不仅在于地小人少,更在于后继无人。”“姜维一战之败,便动摇国本,实在可叹。”

“朕最清楚大战之难,每一仗都要权衡利弊,算计得失。”李二目光深远。

“诸葛亮能以弱制强,已是难得。可惜他没有更多时间去培养接班人。”房玄龄附和道。

“陛下明见。古往今来,帝王将相所谋划的,不就是要让江山永固吗?诸葛亮确实对蜀汉尽心尽力了。”

“不止如此啊。”李二站起身来。

“你们看这天幕所言,他连情报都难以及时获取,每次行军都如同摸着石头过河。”

“换做是朕,也未必会做得更好。”

“陛下,不得不说,这便是天时的差异啊!!”魏征不由得直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