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一路横行 龙窝村
不怪王小海惊讶。
当初三连在王庄遭到日军武田中队的偷袭,伤亡惨重,在三班长王良等战士们以牺牲为代价的掩护下声东击西,这才侃侃突围出来。
三连的建制都打残了,不得不分兵发展。
但实际上,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上,在日军的层层军事封锁下,人员、物资、装备、环境等多重因素的阻碍下。
部队的发展和壮大其实十分艰难。
就拿三连分兵后的其他八个班来说,经过小半年的发展,少一些的有十来人,多一些的能有个二三十人就算是不错了,
一个是装备弹药的问题。
最艰苦的则是吃饭的问题。
最终,八个班会合后,兵力发展到将近150人的队伍,比三连驻扎在王庄时候的规模还大。
三连长宋大川因此简直笑得合不拢嘴。
若是让宋大川知晓。
迟迟没有赶到大杨山会合的三连九班,由陈建这个新兵担任代理班长发展的队伍,竟然已经壮大到了七八十人的规模。
——王小海感慨道:“连长怕是能高兴的蹦起来!”
“这可是天大的惊喜!”
只是……
咳咳——
王虎和陈建对视了一眼,又默契地收回了目光——“但愿真是惊喜吧!”
不久后,队伍上路,牵着骡马,拉着十几辆板车,七八十号战士们全副武装,从棉帽、棉衣到棉鞋,穿戴的整整齐齐,就连拉车的骡子和马甚至都披上了棉衣御寒。
王小海的话有些酸:“你们九班还真是阔绰起来了,连骡子都有棉衣穿,连里的其他战士们,三个人还均不上一套棉衣呢,就那还都是粗布破棉袄,我是因为要顶着风赶路,班长这才把棉衣均给了我穿!”
一路上从三河乡根据地走出去。
王小海又看傻了眼——时不时遇到的村子,一派热闹的情形,村民们往来不绝,开荒耕地的,修葺房屋的,遇到战士们,纷纷停下脚步热情地打着招呼。
其中还时常夹杂着八路军战士们帮忙的身影。
乡亲们的精神状态与日军压迫下的村庄截然不同。
老人孩子们脸上竟随时能看到天真纯粹的笑容。
不远处有警戒巡逻的队伍,看样子像是民兵,但是带队的却穿着八路军的军装——看到他们的出现,别说是村民们了,即便是王小海也忽然觉得安心了不少。
唯独没有见到鬼子和伪军。
目睹这一切的王小海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了,问:“九班长,我记得三河乡这一带是小鬼子控制的地方吧?
怎么好像不太一样了?”
冯大忠亦是唏嘘,率先开口给出了答案:“鬼子的大扫荡被击退之后,咱们队伍正式在三河乡开辟了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
乡亲们有了自己的队伍保护,不像是在敌占区的时候,整日里的提心吊胆,这日子自然好过多了。”
王小海道:“这位同志是?”
冯大忠偷瞄了一眼陈建,回想起班长之前对大家的嘱托,笑着回答道:“小海同志你好,我叫冯大忠,原本是三河乡忠勇村抗日自卫队队长,后来加入了咱们八路军。”
王小海点了点头,这才想起来最紧要的问题:“对了,九班长,我还没来得及问呢,按照你们的意思,这里就是三河乡敌后根据地了。
到底是哪支队伍这么厉害?
不但顶住了鬼子的大扫荡,还开辟了这敌后根据地?
番号是什么?”
他压根儿没敢将这一切与眼前的九班联络到一起。
实在是太离谱了。
王虎笑道:“你猜猜?”
王小海努力地发动他的小脑筋,试着问道:“难道是咱们的兄弟部队主力?不对啊,常丰县一带,除了咱们独立团,还有其他的八路军吗?
要不就是……地方的国军部队?
也不对,国军哪有这能耐?”
最终,他倒是自信的得出结论道:“我知道了,虎子,你们九班该不会是暂时并入了这支抗日部队,跟着打鬼子,发展根据地。
这才没有及时向大杨山转移会合吧?”
额……
“聪明!”王虎竖起了大拇指。
“那是!”王小海得意地笑了起来。
只是他想打听更多的内幕时,却总是被王虎给敷衍过去。
……
队伍一路跋涉,走的不是王小海来时的路线,为了稳妥期间,先是沿着三河乡根据地的防区走。
一路上王小海惊讶不断,许多他以为会有日军据点封锁的地方,放眼望过去,根本就没有据点——准确的说,只能看到一些据点被彻底摧毁后的废墟。
其中,甚至还有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据点,仅仅是防御的炮楼就有两座。
像这样防御工事异常坚固的据点。
王小海心想,以三连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打下来,可目之所及,那炮楼甚至坍塌破碎,大机率是被威力惊人的攻坚火炮摧毁——这里的抗日武装还真是厉害!
他更惊讶的则是这三河乡据点的面积之大,地域之广。
队伍走了许久还没有走出去。
“这里居然也还是三河乡根据地的防区?”
王小海后悔道:“早知道我就直接从这条路走了,路条也不会出岔子!”
一路推进将近了将近一个时辰之后,队伍这才脱离三河乡根据地的稳固防区,进入游击区范围。
但还是沿着偏远些的山区走,尽量避开日伪军的封锁。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三河乡在常丰县城的北部以及东部地区,清平镇则是在南部以及东部地区。
两者之间是隔着一座常丰县城,在绕过常丰县的东部偏远地区接壤。
出了三河乡的防区后,再往前的地形地势和敌情情况,打这条路来的王小海就熟悉多了,他连忙提醒道:“九班长,前面不远处的路上有鬼子伪军设下的哨卡,我来的时候,路条就是在这儿丢的。
咱们恐怕不好过去,要不想办法走山路吧!”
陈建指了指身后的车队,道:“山路走人好说,这些骡马车可没招。”
王小海道:“咱们每人背一点呗!”
——所有的板车所拉的物资,都是用粗布盖着的,王虎只说是送往连部的物资,王小海其实也不清楚到底都有什么。
就算是每人背一点,重量也不轻,关键是也没有带那么多单兵负重的揹篓之类的装备。
陈建不置可否,问道:“哨卡的日伪军兵力多少?火力分布和配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