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一路横行 龙窝村(第2页)
王小海道:“有十来个伪军,大概五个鬼子,哦对了,还有一挺机枪,就架在掩体后面。”
陈建嗯了一声,目光落在冯大忠,石头,冬瓜几人身上。
几位老兵心领神会,转头将运输队伍里穿着普通百姓服装的部分战士集结——由于资源有限,九班战士们的军装还做不到统一,鬼子伪军的棉衣改做的,村里的婶子大娘们给做的。
唯一的识别标志。
除了战士们本身的面孔熟悉之外,主要是每一位九班战士都会发放并佩戴的八路军臂章。
大家摘掉臂章,放下长枪,十几人的队伍集结后,再站的松垮一些,双手往棉衣的袖筒里一插。
油光油光的衣领和袖口。
怎么看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短枪就藏在袖子里,石头,冬瓜冯大忠三人带着队伍,牵了两辆骡车,便光明正大地朝着不远处日伪军的哨卡赶了过去。
王小海有些担忧。
看样子九班长准备硬闯,只是,这能行吗?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突兀的枪声彻底打破了山谷间的平静。
但仅仅是噼里啪啦了片刻,便又没了动静。
陈建笑道:“走吧!”
队伍重新上路,牵着骡子拉着马,赶到哨卡的时候,石头、冬瓜、冯大忠等三位队长正带着战士们打扫战场。
王小海向四处探查,目之所及,十几个伪军,包括那五个小鬼子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散倒在地上。
那名鬼子机枪手脑袋上顶着个血洞,趴在掩体上。
——冬瓜,石头,冯大忠一行虽然只有十几人,但是每个人的腰上、棉衣内兜、袖筒里都藏着手枪。
勃朗宁,驳壳枪,王八盒子,各类都有——接连的战斗中战士们可缴获了不少。
伪装成过往的普通商队,贴近日伪军之后突然开火。
十几把半自动手枪,对阵鬼子伪军的栓动式步枪,只要能够第一时间将鬼子的机枪手击毙。
战斗根本没有任何悬念。
动手的又是石头,冬瓜,冯大忠等一行老兵,在接连的战斗中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心理素质十分过硬,战斗素养扎实。
对付这么几个看路的鬼子和狗腿子。
还不是手拿把掐?
冯大忠将脚下的一具伪军的尸体踢了半米远,将散落在地上的两块银元重新捡起来,揣进兜里。
啐了一口。
骂骂咧咧道:“狗东西,老子的钱可是要拿命换的!”
他接着在伪军的尸体上摸索了一阵,果然又摸出七八块大洋。
“班长,这些家伙可真不是东西,守着哨卡剥削来往民众商队,你瞅瞅,就这么一个狗腿子,兜里竟然也能揣这么多钱!”
这远不止呢!
迅速打扫完战场后,战士们将缴获积累起来,除了伪军鬼子的枪支弹药之外,银元、法币还有各种类的钞票竟有一堆。
副班长王虎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真没想到,小小一个哨卡也有这么多油水!”
他的目光落在陈建的身上。
两位老战友十分默契,心里竟同时蹦出一道想法来:
“发财的新路子,有了!”
至于缴获的枪支弹药,则顺势用骡车拉上。
包括那挺歪把子轻机枪,直接给塞到骡车上,掀开破布的瞬间,王小海撇了一眼,眼睛霎时间瞪得滚圆。
——就那惊鸿一瞥,他几乎可以确定,破布下盖的机枪至少在五挺往上,也不知道是不是眼花,他似乎还看到了重机枪的身影。
咕咚!
他咽了口唾沫,忽然有些理解,方才缴获那挺歪把子轻机枪的时候,为何九班战士们流露出的那种平静,淡然,从容的目光,和自己像是乡巴佬一般炙热的目光完全不一样了。
人家怕是早就见怪不怪了!
而三连目前的情况,装备落后,弹药稀缺,就这么一挺轻机枪,连长估计都能高兴好几天。
真是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问题是:
三连能随随便便的拿出十几支手枪,按照这种方式迅速消灭哨卡的日伪军吗?
“小海,发什么愣啊,出发了!
想打鬼子哨卡,必须要做到速战速决,不抓紧时间撤离,鬼子的增援部队一会儿说不定真来了!”
直到王虎的声音响起,这才将王小海惊醒。
这道哨卡,其实就是日军用来隔绝三河乡与清平镇这两片地域的抗日武装之间的联络。
陈建一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哨卡之后。
再往后基本上就是一马平川了。
队伍沿着常丰县城最东面的偏远山区地界推进,很快便顺利的进入清平镇,然后一路南下。
大杨山在清平镇的最南面。
从名字就能看出,那是一片崎岖难行,险峻陡峭的山地。
虽然交通上不会方便。
却是天然的游击牧场。
借助崇山峻岭的掩护打游击。
日军的机械化作战优势根本没办法展开。
小鬼子就是再厉害,也拿大山中的八路军没招,即便是集结兵力进行扫荡,任凭他一个中队甚至是一个大队,面对那巍峨的大山,又能仔细筛掉多少?
所以战略眼光独到的宋大川,将三连各班最终集结的地点定在大杨山一带,并决定以大杨山为依托,坚持抗战。
最大的难题是:
虽然老话说的好,靠山吃山,但是山里人家由于交通的限制,物资有限,即便是饿不死,条件也好不到哪儿。
尤其是像八路军主力这样的队伍,基本上是脱产的。
常常因为后勤拖后腿,过得异常艰苦,队伍很难发展起来。
队伍进入山区之后,依旧弯弯绕绕。
遇到崎岖难行的路段,车马上不去,战士们还得咬紧牙关推车帮忙。
王小海带着战士们越过一道弯,再跨过一条河。
走了大路过山路,过了山路走小路。
大早上出发的队伍愣是到了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的时候,才终于抵达了三连在大杨山的驻扎地——龙窝村。
站在半山腰远远的望下去,像是一条长龙似的屋舍分布在山脚下,两侧是崇山峻岭,只有这一条相对狭窄的山道可行人。
若是遇到雨天,大雾天气,乍一看,还真以为是长龙横卧。
陈建立马明白此地为何叫龙窝村了。
绝对偏僻,隐蔽的环境。
这地方作为小规模部队的稳固驻扎地,还真是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