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清水湾 作品

第六回 首战黎纲旅 神兵初显威

1933年正月的寒风,裹着雪粒子刮过德江稳坪的山坳。张羽耀蹲在坨底村的神坛前,看着香案上冻成冰坨的“神水”,眉头拧成了疙瘩。自去年秋收后,军阀廖怀忠的部队就像饿狼一样在黔东各县游荡,今天派捐,明天抓丁,百姓们藏在山里不敢回家,连神坛的香火都淡了许多。

“坛主,山下传来消息,黎纲旅要路过稳坪!”张金银气喘吁吁地跑上山,他的羊皮袄被寒风割出了口子,“探子说他们要在这里‘打尖’,让各家各户备足粮草,还要选出十个‘花姑娘’去‘慰劳’军官!”

张羽耀猛地站起身,桃木剑“哐当”撞在香案上。黎纲旅是廖怀忠手下最臭名昭着的部队,去年在务川抢了三个村寨,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百姓们提起这支部队就咬牙切齿。他走到神坛中央,望着墙上“灭丁、灭粮、灭捐”的坛规,声音因愤怒而发颤:“他们这是把稳坪当成肥肉了!”

这时,几个百姓哭着跑来,说区公所的人已经挨家挨户抓人了,张寡妇因为反抗,被区丁打得头破血流。张羽让——这位在神坛里以勇猛着称的神将,当即就要提刀下山:“坛主,跟他们拼了!大不了一死!”

“等等。”张羽耀按住他的肩膀,目光扫过坛里的三百神兵,“硬拼不行,黎纲旅有步枪和机枪,我们只有大刀长矛。得用计。”他让人把各村的“坛规监事”叫来,如此这般地交代了一番。

当天下午,稳坪区公所的毕局长带着十几个区丁耀武扬威地收粮。毕局长是黎纲的小舅子,平日里仗着姐夫的势力横行霸道,这次更是放话说:“天黑前交不齐粮草,就烧了坨底村!”

百姓们哭哭啼啼地凑粮,却只拿出些糠麸和野菜。毕局长见状,一脚踹翻粮筐:“他娘的,跟老子装穷?给我搜!”区丁们如狼似虎地闯进各家,翻箱倒柜,连藏在炕洞里的口粮都被搜了出来。

就在这时,张羽耀带着几个神兵“哭着”赶来,手里捧着个陶罐:“毕局长息怒,这是我们神坛攒的杂粮,您先带着,剩下的我们连夜凑!”他偷偷给张金银使了个眼色。

毕局长掂量着陶罐,见张羽耀态度“恭顺”,得意地笑了:“早这样不就完了?告诉你的人,乖乖听话,不然黎旅长来了,有你们好果子吃!”他哪里知道,这陶罐里除了杂粮,还藏着神兵们的“信号”——一把浸了煤油的艾草。

等毕局长带着区丁离开,张羽耀立刻召集神兵:“今晚三更,按计划行事。张羽让带五十人守住东山路,张金银带五十人堵西河口,剩下的跟我去‘迎接’黎纲旅!”他举起桃木剑,剑尖直指山下,“让他们知道,稳坪的百姓不是好欺负的!”

夜色降临时,稳坪的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却没人敢说话。只有坨底村的神坛里,三百神兵正借着香火的微光磨刀,刀刃映着他们眼里的怒火,像要燃起来一般。

黎纲旅的先头部队在黄昏时分进了稳坪。三十多个骑兵耀武扬威地在村里横冲直撞,马蹄踏碎了结冰的路面,也踏碎了百姓们最后一丝侥幸。为首的军官用马鞭指着村口的老槐树:“告诉你们坛主,让他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老子要住!”

张羽耀“卑躬屈膝”地应着,让人把神兵们伪装成的“村民”叫出来,给骑兵牵马、送水。这些“村民”个个腰里藏着短刀,眼神却透着杀气,只是被破烂的衣衫遮掩着,没被骑兵发现。

天黑透时,黎纲带着主力部队到了。这个矮胖的旅长穿着狐皮大衣,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扛着机枪的步兵,还有六驮沉甸甸的麻袋——后来神兵们才知道,那是他们从别的村寨抢来的军饷。

“毕局长,粮草备得怎么样了?”黎纲勒住马,三角眼扫过瑟瑟发抖的百姓。

毕局长连忙点头哈腰:“旅长放心,都备好了!还有几个‘花姑娘’,正等着给您暖被窝呢!”

黎纲哈哈大笑,正要下令扎营,突然闻到一股异香。张羽耀连忙解释:“这是我们神坛的‘安神香’,能驱寒辟邪,给旅长大人接风洗尘。”这香里掺了安神的草药,是张羽勋生前教的法子,能让人精神恍惚。

黎纲果然没起疑,还让张羽耀多烧些。他哪里知道,这香不仅能安神,还能掩盖另一种气味——煤油的气味。张金银带着神兵们,已经借着送水的机会,在骑兵的马棚和步兵的营房周围洒了煤油,只等一声令下。

二更时分,黎纲和几个军官在强占的民房里喝酒,毕局长陪着他们,丑态百出。屋外的士兵们也放松了警惕,有的赌钱,有的喝闷酒,还有的在调戏被抓来的妇女。只有岗哨抱着枪打盹,枪栓上都结了薄冰。

神坛里,张羽耀看着香案上燃烧的艾草——这是各村传来的信号,说百姓们都已躲进地窖。他拔出桃木剑,剑尖直指山下:“弟兄们,报仇的时候到了!”

三百神兵同时抽出藏在身后的大刀,刀身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张羽让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坛主,让我带‘先锋队’先上!”他身后的二十个神兵都赤裸着上身,在寒风里冻得皮肤发红,却没人吭声——这是神坛的规矩,死战前要“净身明志”。

张羽耀点点头,将一碗“神水”递给他们——这水是用辣椒和生姜熬的,能提神壮胆。“记住,先缴机枪,再烧马棚,最后堵住路口!”

先锋队饮下“神水”,一声不吭地摸下山。他们的脚踩在雪地上,几乎没有声音,只有腰间的铜铃偶尔响一声——这是联络的信号,也是让敌人胆寒的“催命铃”。

三更的梆子声刚响过第一下,稳坪村突然爆发出震天的呐喊:“神兵杀匪喽!”“替天行道喽!”

张羽让带着先锋队像猛虎下山般扑向岗哨,赤手空拳就夺下了步枪。一个岗哨刚要拉响警报,就被张羽让一刀劈倒,鲜血溅在雪地上,像绽开了一朵红梅。

“不好!有埋伏!”营房里的士兵被惊醒,慌乱中摸枪,却发现枪栓都被冻住了——这是神兵们早就料到的,他们傍晚送水时,故意往枪上泼了水。

黎纲和毕局长在屋里听到动静,醉醺醺地出来查看。刚出门就见火光冲天,马棚被点燃了,受惊的马嘶鸣着乱撞,把士兵们撞得人仰马翻。“他娘的,怎么回事?”黎纲拔出腰间的手枪,却被迎面飞来的一块石头砸中手腕,手枪“哐当”掉在地上。

张羽耀带着主力神兵冲进村子,大刀挥舞得像车轮。他们嘴里念着“刀枪不入”的咒语,实际上却借着地形和夜色躲避子弹。有个神兵被流弹打中胳膊,咬着牙拔出箭头,用香灰捂住伤口,继续冲锋——这是张羽勋教的急救法子,香灰能止血。

毕局长见势不妙,想钻进民房躲藏,却被张金银堵住去路。“毕阎王,你抢我家粮食、杀我弟弟的时候,没想过有今天吧!”张金银的父亲就是被毕局长活活打死的,此刻他双眼赤红,一刀劈在毕局长的肩上。

毕局长惨叫着求饶,却被赶上来的百姓围住,锄头、扁担齐下,转眼间就没了声息。百姓们积压的怒火在这一刻爆发出来,他们跟着神兵一起喊杀,连妇女都拿起了菜刀、剪刀。

黎纲见士兵们溃不成军,毕局长也死了,吓得魂飞魄散。他脱下狐皮大衣,换上士兵的衣服,趁着混乱钻进一个草垛。这草垛是百姓们用来藏粮食的,里面铺着厚厚的稻草,正好能遮住他肥胖的身子。

战斗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黎纲旅的士兵们没了指挥,又被神兵和百姓包围,大部分被砍死或俘虏,只有少数人趁乱逃了出去。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稳坪村的枪声停了,只剩下燃烧的营房噼啪作响,还有百姓们胜利的欢呼。

张羽让提着黎纲的狐皮大衣跑来:“坛主,那狗旅长跑了!”他气得把大衣摔在地上,用脚使劲踩。

张羽耀却不慌不忙地指着那六驮军饷:“跑了他一个,跑不了这些粮食。把军饷打开,全部分给百姓!”

麻袋被打开,里面不仅有银元、铜钱,还有布匹、盐巴,都是从百姓那里抢来的。百姓们看着这些东西,有的哭,有的笑,纷纷给神兵们磕头:“神兵真是活菩萨啊!”

张羽耀站在高台上,望着欢呼的百姓,又望向务川的方向——那里是张羽勋牺牲的地方。他在心里默念:“师父,您看到了吗?我们打赢了,我们守住了‘灭丁、灭粮、灭捐’的誓言!”

战斗结束后,稳坪村的百姓忙着掩埋尸体、修补房屋,神兵们则在张羽耀的指挥下清理战场。他们缴获了三十多支步枪、两挺机枪、五千多发子弹,还有不少粮食和物资。张羽耀让人把这些东西藏在神坛后的山洞里,又派哨兵守住各个路口,防备黎纲的报复。

“坛主,这机枪怎么用啊?”张羽让摸着冰冷的机枪,眼里满是好奇。神兵们都是用大刀长矛的,从没见过这玩意儿。

张羽耀也不懂,只能让人先封存起来:“等找到懂行的人再说。咱们不能光靠胆子大,还得学真本事。”他想起张羽勋生前说的话:“神兵要想长久,就得有能对抗枪炮的法子。”

这时,一个瞎眼的老秀才被人扶着走来,他手里拿着个竹筒,里面插着几支竹签。“坛主,老朽昨晚编了首歌谣,能让百姓们记着这场胜利。”老秀才虽然看不见,却把战斗的经过听得一清二楚。

他清了清嗓子,用沙哑的声音唱起来:“癞子东林本姓张,带着神兵打黎纲。劈了毕阎王,缴了军饷粮。分盐巴,分衣裳,百姓心里亮堂堂……”

百姓们跟着唱起来,越唱越响亮,歌声传遍了稳坪的山谷,又随着逃难的百姓传到了德江、印江、务川各地。人们都说德江出了厉害的神兵,连正规军都能打败,纷纷派人来稳坪取经,神坛的名声一下子传开了。

没过几天,印江的李天保、六井溪的宁国学都派人送来贺信,说要向稳坪神坛学习。张羽耀回信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咱们神坛应该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官府和军阀。”

就在这时,探子回报说黎纲带着残部逃到了德江县城,正在向廖怀忠求援,说要“血洗稳坪”。百姓们听到消息,又开始恐慌起来:“坛主,咱们还是躲进山里吧,官府的兵太多了!”

张羽耀却摇了摇头:“躲是躲不过去的。黎纲吃了亏,肯定会带更多人来,咱们得联合其他神坛,做好准备。”他让人立刻去印江、务川送信,邀请各坛坛主来稳坪开会,商量结盟的事。

三天后,李天保、宁国学带着各自的神兵赶到稳坪。他们看到稳坪村虽然刚经历战火,却秩序井然,百姓们脸上没有恐惧,只有坚定,不由得暗暗佩服张羽耀的本事。

“张坛主真是好手段!”李天保握着张羽耀的手,“以三百神兵打败正规军,这在黔东还是头一回!”

宁国学也说:“这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给黔东百姓提了气!咱们就该这样,抱团取暖,才能不被官府欺负。”

开会时,张羽耀提出结成“神兵联盟”,约定“一坛有难,四坛支援”,还制定了统一的坛规:禁烟、禁酒、禁色、禁盗,灭丁、灭粮、灭捐。各坛坛主都表示赞同,当场在盟约上按了血手印。

“我提议,让张坛主当联盟的总坛主!”李天保第一个提议,“他有勇有谋,又得民心,咱们都听他的!”

宁国学和其他坛主纷纷附和,张羽耀推辞不过,只能答应:“我当总坛主可以,但大事必须大家商量着来。咱们是兄弟,不是上下级。”

结盟的消息传开,百姓们更有底气了。他们主动加入神坛,学习武艺,有的还把自家的儿子送到神坛当神兵。短短一个月,稳坪神坛就从三百人发展到了八百人,加上其他坛的兵力,总共有两千多神兵,成了黔东地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那首“打黎纲”的歌谣也越传越广,后来还被添了新的内容:“神兵联盟力量强,黄旗下乡灭豺狼。你织布,我打粮,黔东不再泪汪汪……”孩子们唱着歌谣在田埂上奔跑,老人们则把歌谣刻在石碑上,立在村口,像是在向官府宣告:百姓不是好欺负的!

开春后,黎纲果然带着一个旅的兵力卷土重来。这次他学乖了,不敢再轻敌,一路小心翼翼,还派了探子侦查神兵的动向。当他得知神兵已经结盟,兵力比上次多了好几倍时,不由得有些害怕,却又不敢退兵——廖怀忠下了死命令,要是拿不下稳坪,就砍他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