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珍姨 作品

第5章 《黄帝内经》粗粮养生

《黄帝内经》中的粗粮养生智慧: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厨房里那碗冒着热气的燕麦粥上,淡淡香气萦绕其间。这让我想起去年秋天拜访的一位老中医,九十高龄仍耳聪目明,他笑着指着自己碗中的杂粮粥说:“这五谷杂粮啊,就是天地赐予我们最平常却又最珍贵的养生良药。”

《黄帝内经·素问》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短短十二个字,道出了饮食养生的真谛。把“五谷为养”放在首位,可见古人对粮食的重视。而这里所说的“五谷”,在古代指的就是黍、稷、菽、麦、稻等各种粗粮杂粮。

为什么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反而要回归粗粮饮食?看看身边那些被肠胃问题困扰的朋友就知道了。李女士是一家公司的财务总监,长期便秘、面色暗沉,试过各种昂贵保健品都不见好转。后来在我的建议下,她开始每天早餐吃一碗杂粮粥,配合适当运动,一个月后不仅排便顺畅了,连脸上的色斑都淡了许多。她笑称:“没想到几十块的杂粮,比几千块的保健品还有用。”

粗粮养生不是简单地用糙米代替白米,而是要理解其中的养生智慧。古人吃粗粮是因为加工技术有限,而我们今天选择粗粮,则是出于健康的需要。《内经》提出“食饮有节”,不仅要节制数量,更要注重食物的性味归经。不同的粗粮有不同的功效,需要根据自身体质选择。

记得去年冬天,一位年轻患者来找我,说自己坚持吃粗粮养生,却经常胃胀不适。仔细询问才知道,他听说糙米好,就天天吃糙米饭,而且煮得比较硬。我告诉他,糙米虽好,但性偏凉,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食,建议他加入一些性温的红米、小米一起煮,而且要煮得软烂些。他按照这个方法调整后,胃胀的问题果然缓解了。

说到小米,这是我最推崇的养生粗粮之一。《本草纲目》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我家祖上有个习惯:产妇坐月子必喝小米粥。我母亲今年八十五岁,至今保持每天晚餐喝一碗小米粥的习惯,肠胃功能比许多年轻人都好。她常说:“小米养人,不像大米那么寒凉,又比面食好消化。”

除了小米,燕麦也是现代人的养生佳品。记得有位糖尿病患者来找我,血糖控制一直不理想。我建议他把早餐的白粥换成燕麦粥,配合适量运动。三个月后复查,血糖明显下降,连主治医生都惊讶于他的改善。这是因为燕麦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对控制血糖大有裨益。

但粗粮虽好,也要讲究食用方法。很多人一开始吃粗粮,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情况。这是因为突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肠道需要时间适应。最好从少量开始,循序渐进,给肠胃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先在白米中加入三分之一左右的粗粮,等适应后再逐步增加比例。

烹饪方式也很重要。粗粮一般需要提前浸泡,煮的时间也要比精白米长。我建议用高压锅烹煮,不仅节省时间,也能使粗粮更加软烂易消化。对于脾胃功能较弱的人,可以把粗粮煮成粥或糊,更容易吸收。我邻居家的老人今年九十多了,牙口不好,但每天雷打不动要喝一碗用多种杂粮打成的米糊,身体硬朗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