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黄帝内经》秋季养生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不知不觉间我们又步入了这个金黄色的季节。前几天有位读者给我留言,说按照上回提到的秋梨膏方子尝试制作后,困扰多年的咽干症状竟然缓解了不少。这让我想起《黄帝内经》中"天人相应"的智慧——当我们顺应自然之道时,身体自会给予我们积极的回应。
说到秋季养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饮食调理。上回我们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食物来滋养身体,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那些饮食之外却又与饮食息息相关的养生细节。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遇到一位五十来岁的女士,她严格按照养生食谱进食,却仍然感到疲惫不堪。后来发现,问题出在她习惯于深夜临睡前吃水果。这本是夏季的消暑好习惯,但到了秋季,夜间寒湿加重,反而损伤了脾胃阳气。可见,养生不仅要知时节,更要知细节。
清晨醒来,你是否会感觉到一丝丝凉意透过窗缝悄悄钻入房间?这个时候,不妨先在床上稍作活动,用手掌顺时针按摩腹部三十六圈,再慢慢坐起。这个简单的方法来自古代养生家的实践,能帮助我们在秋季保护体内阳气,避免受凉。我母亲年近八十仍精神矍铄,她把这个习惯坚持了六十多年,说是从小看她祖母就是这样做的。
说到起床后的第一杯水,很多人都知道要喝温水,但或许不知道在秋季,可以在温水中加一小勺蜂蜜和几滴米醋。这样既能润燥,又能收敛肺气,符合《内经》"秋收"的养生原则。我的一位中医朋友常说,养生就像是在与身体对话,每个季节都要用不同的方式交流。
晨练时间也要随之调整。夏季我们提倡早起锻炼,但在秋分过后,最好等到太阳升起后再进行户外活动。这是因为秋季清晨的寒露和凉气容易侵袭人体,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记得去年秋天,邻居张大爷不顾家人劝阻,坚持天未亮就出门打太极拳,结果受了风寒,咳嗽了半个多月。后来他接受建议,改在早饭后再锻炼,不仅咳嗽好了,连往年秋季必犯的关节酸痛也减轻了许多。
白天工作时,我们可以在桌上放一杯冒着热气的白开水,让水蒸气轻轻湿润面部。这个简单的方法能有效缓解秋季干燥对皮肤和呼吸道的伤害。我办公室的小王去年秋天开始这样做,她惊喜地发现不仅皮肤不再紧绷,连戴隐形眼镜的不适感也减轻了。有时候,最好的养生方法就藏在这些日常小事中。
午餐后的小憩也很重要,但要注意方式和时间。秋季午睡不宜过长,二十分钟左右即可,而且要盖好薄被,避免着凉。若是实在没有条件平躺,也可以闭目养神,用手心轻轻覆盖在双眼上。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却能帮助收敛神气,缓解秋乏。我自己就有切身体会,坚持午间小憩后,下午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