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珍姨 作品

第5章 《黄帝内经》粗粮养生(第2页)

说到粗粮的搭配,更是大有学问。不同的粗粮搭配可以起到互补增效的作用。比如红豆配薏米,利水消肿;黑米配红枣,补血养颜;南瓜配小米,健脾和胃。我家厨房里常备着十几种杂粮,根据季节变化和家人身体状况搭配食用。春天多加入薏米、赤小豆等利湿的食材;夏天加入绿豆、莲子等清心解暑;秋天加入银耳、百合等润燥滋阴;冬天则加入黑米、核桃等温补食材。

现代研究也证实了粗粮的养生价值。粗粮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B族维生素能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各种矿物质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这些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与《内经》中“五谷为养”的智慧不谋而合。

但是,吃粗粮也要因人而异。体质强壮、运动量大的人可以多吃些粗粮;而体质虚弱、消化功能差的人则要适量。老年人、小孩和病人吃粗粮时,最好煮得软烂些,以免增加肠胃负担。我遇到过一位减肥心切的年轻姑娘,每天只吃水煮糙米饭,结果不仅营养不良,还出现了停经的问题。这就是没有理解“食饮有节”的真谛,过度极端反而伤了身体。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粗粮这么好,是不是完全不吃精白米面更好?其实不然。《内经》讲究“中庸之道”,提倡饮食要多样化。粗粮和细粮搭配食用,才能达到阴阳平衡。我一般建议粗粮占总粮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为宜,既保证了膳食纤维的摄入,又不至于给消化系统造成太大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伪粗粮”产品。有些面包标注“全麦”,实际上主要成分还是精白面粉;有些燕麦片添加了大量糖分和添加剂。选择粗粮时一定要学会看配料表,选择真正天然、少加工的粗粮产品。最好的方式还是购买原始形态的粗粮,自己在家烹饪,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根据个人口味调配。

粗粮养生贵在坚持。偶尔吃一餐粗粮效果有限,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见到明显效果。我认识一位坚持吃粗粮十年的老先生,七十多岁的人,体检指标比许多年轻人都好,医生都说他的血管年龄至少比实际年龄年轻二十岁。他说这都归功于每天那碗五谷杂粮粥。

最后要提醒的是,粗粮虽好,但不能替代其他食物。《内经》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说明饮食要多样化,均衡搭配。吃粗粮的同时,也要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才能达到真正的养生效果。

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循序渐进。粗粮饮食不是一时的风尚,而是千百年来证明有效的养生智慧。在这个追求快捷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慢下来,细细品味一碗杂粮粥中蕴含的天地精华,感受食物最本真的力量。

读者朋友们,不妨从明天早餐开始,为自己和家人煮一碗温暖的杂粮粥,细细品味其中的甘甜,感受身体慢慢发生的变化。养生不在远方,就在这一粥一饭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