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吃肯德基的公鸡 作品

第266章 世界大战(十一)

华盛顿的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毯上投下条纹阴影。伍德罗·威尔逊总统把一份来自欧洲的电报推给国务卿威廉·詹宁斯·布莱恩,电报纸边缘被手指捻得起了毛:“英国的阿斯奎斯首相想要五十万吨钢铁,用加拿大的小麦抵账;德国的贝特曼-霍尔维格也发了电报,说愿意用西里西亚的煤炭换我们的机床——底特律的工厂刚把汽车生产线改成了车床,正好有货。”

布莱恩用羽毛笔在笔记本上划着:“总统先生,我们得保持‘严格中立’。去年竞选时您说过,‘美国不能卷入欧洲的纷争’。但匹兹堡的钢铁大亨们昨天派人来,说如果我们禁止向德国卖钢铁,他们就关闭三个炼钢厂——那里有十万工人,马上要大选了。”

威尔逊拿起桌上的钢笔,笔杆上刻着“美国钢铁公司赠”:“中立归中立,生意归生意。告诉海关,只要不是直接的军火,都可以放行。钢铁、小麦、棉花,这些是‘民用物资’,协约国和同盟国谁来买都行,价高者得。”他指着窗外,“纽约港的船都装满了,英国的商船在等着装粮食,德国的代理人租了挪威的船,说要运五千辆福特卡车去汉堡——那些卡车换个外壳就能当救护车,他们比我们懂怎么钻空子。”

这时,商务部长威廉·雷德菲尔德闯进来,手里的报表哗啦啦响:“总统阁下,联合帝国的船占了大西洋一半的航线!南方党从魔都运的棉布比我们的便宜三成,南洋党在新加坡的橡胶价格压得太低,底特律的轮胎厂快撑不住了——他们的陈德康副党首说,‘要么降价,要么让出欧洲市场’。”

威尔逊皱起眉:“让底特律的工厂转产炮弹壳。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刚发了订单,要一百万发,用马克结算,虽然马克最近跌了点,但总比停工强。”他转向布莱恩,“给驻伦敦和柏林的大使发报,说美国的中立商船要挂星条旗,谁敢拦截,我们就派舰队去新中途岛演习——霍华德伯爵的英国海军再横,也不敢同时得罪联合帝国和我们。”

纽约港的码头上,蒸汽起重机正把匹兹堡产的钢板装上挪威商船“奥拉夫号”。船主约翰·安德森叼着雪茄,看着美国商人托马斯·斯科特清点货单:“这批钢板说是‘民用建筑材料’,其实一到鹿特丹就会被德国陆军拉去造坦克。”他指了指远处的英国巡洋舰,“他们假装没看见,因为利物浦的码头正卸我们的小麦,福尔摩斯侯爵的财政部付的是黄金,比马克实在。”

斯科特拍了拍钢板上的锈迹:“联合帝国的鞍山钢铁比我们的便宜,但许德华大臣卡着运输,说‘优先供应东西伯利亚总督辖区’。我们的机会就在这儿——用最快的船,最短的航线,把货送到。”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支票,“这是德国代理人给的定金,五千美元,你分两成,剩下的打点海关——别让他们查出船舱夹层里的步枪。”

“那些南方党造的‘魔都-1913’型?”安德森笑了,“上周在波士顿港,我还看见高明军大使(联合帝国驻华盛顿大使)的人在验货,他们想把枪卖给法国,价格比我们高,但法国人嫌运过来太慢——从魔都到马赛要绕好望角,我们从纽约走只要半个月。”

码头上突然一阵骚动。美国海关的巡逻艇靠了过来,艇上的军官举着望远镜喊:“‘奥拉夫号’,打开货舱接受检查!”安德森赶紧给斯科特使眼色,后者从包里掏出一叠美元塞进前来登船的海关人员手里:“一点小意思,兄弟们买咖啡喝——货单上写得清楚,全是钢板,给荷兰的造船厂用的。”

海关人员掂了掂钞票,挥挥手让巡逻艇开走。斯科特看着他们的背影啐了口唾沫:“联合帝国的海关就不敢这么干,金铭远的财政大臣盯着呢,连黄金集团的大卫·陈·斯坦利都得按规矩来。我们这叫‘灵活变通’,威尔逊总统说了,‘只要不打起来,赚钱不寒碜’。”

匹兹堡的钢铁厂里,轧钢机的轰鸣声震得人耳朵发聋。厂主安德鲁·卡内基的侄子小卡内基正对着电话吼:“给我加开夜班!英国要的五十万吨必须月底前运完,德国的订单也不能拖——他们说要把我们的钢铁和联合帝国的鞍山钢铁做强度测试,要是我们的差,以后就不买了。”

电话那头传来厂长的声音:“可煤快不够了,宾夕法尼亚的煤矿工人在罢工,说要涨工资——联合帝国的郭全铭大臣从山西运了煤到纽约,价格比我们低,英国人正琢磨着换供应商呢。”

“给工人涨两成工资!”小卡内基咬着牙,“从德国人的货款里扣。告诉矿工,要是被联合帝国抢了生意,他们连饭都吃不上。还有,让铸造车间把炮弹壳的壁厚减零点五毫米,省下来的钢能多造两百发——德国人的克虏伯大炮没那么讲究,能响就行。”

与此同时,华盛顿的联合帝国驻美大使馆里,高明军大使(南方党人)正对着南方党副党首林建斌的电报皱眉。电报上写着:“纽约的斯科特在抢我们的法国订单,他们的步枪比‘魔都-1913’型便宜五美元,用的是劣质木材——让上海的工厂把枪托换成菲律宾硬木,降价三成,不能丢了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