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吃肯德基的公鸡 作品

第265章 世界大战(十)

1914年8月的第一个星期,欧洲的电报线像绷到极致的弦。帝都总理府的会议室里,李光首相把一份份宣战书推到红木桌上,每份文件的抬头都印着不同的国徽——奥匈的鹰、俄国的双头鹰、德国的铁十字,最后是英国的米字旗。

“连锁反应开始了。”李光用手指点着文件,北方党副党首陈宏斌递来的咖啡还冒着热气,杯沿印着“帝都官窑”的字样,“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三天,俄国就动员了。德国昨天对俄宣战,今天又给法国下了最后通牒——宋旭辉大使从柏林发来电报,说冯·毛奇将军的部队已经开进卢森堡了。”

财政大臣金铭远翻着账本,笔尖在华夏元与英镑的兑换率上画了圈:“黄金集团的贷款额度得提高。大卫·陈·斯坦利刚才来电,说英国要借五千万华夏元买炮弹,用格陵兰岛的渔业权抵押;德国也想借,用克虏伯的股份——许德华大臣说,北方党倾向于两边都借,利息差能赚不少。”

“不行。”李光把账本推回去,“保持中立。左皇帝和右皇帝昨天召见我,说联合帝国不能卷入欧洲的浑水。东西伯利亚总督辖区的铁路刚铺到勒拿河,韩建国大使正跟俄国人谈判矿石出口,这时候站队,等于把北方的利益扔水里。”

这时,南洋党副党首陈德康的电报进来了,由海军大臣邱瑞峰念出来:“南洋联邦的橡胶和锡矿价格涨了三成。英国海军部通过荷兰银行下单,要十万条橡胶轮胎,装他们的装甲车——荷兰那些银行家现在忙得很,一边给德国造潜艇融资,一边帮英国买军火,利息两头赚。”

陆军大臣王泰兴敲着桌子:“得加强边防。西域行省的阿富汗边境有异动,埃利姆伯爵从亚丁湾调了印度帝国的军队,说是‘打击走私’,其实是想试探我们的反应。郭全铭大臣刚从南疆回来,说那里的棉花该收了,不能让战事影响收成——南洋党在雅加达的纺织厂还等着原料呢。”

窗外,帝都的街道上挂起了中立宣言的布告,用汉文和满文写着“联合帝国不介入欧洲战事”。但布告旁边,南方党办的报纸正大声叫卖,头版是孔翔霖大使从巴黎发来的照片:法军正在装载南洋党产的机枪,箱子上印着“曼谷兵工厂”。

“南方党又在搞小动作。”陈宏斌把报纸拍在桌上,“周伯宜让林建斌给塞尔维亚运了两千支步枪,用中南联邦的货船,说是‘民用物资’。赵文涛大臣的商业部居然给他们发了通行证,这是明着跟北方党对着干。”

李光揉着太阳穴:“让徐志明外交大臣发个声明,警告各党派不许‘以私人名义’干涉战事。黄金集团的贷款可以放,但只能用资源抵押,不许涉及政治——金铭远,你盯着点,别让大卫·陈·斯坦利搞出花样,他跟亚历山大·格伦维尔的关系不清不楚,海外党总想着在澳洲之外扩张。”

与此同时,伦敦的唐宁街10号里,乔治五世国王正看着印度帝国送来的军报。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指着地图上的安哥拉:“霍华德伯爵已经让葡萄牙海军封锁了莫桑比克海峡,不让联合帝国的船给德国运橡胶。英国控股的荷兰银行刚冻结了德国在阿姆斯特丹的存款,够用三个师的军费。”

“联合帝国那边有反应吗?”乔治五世拿起所罗门·维利·罗斯柴尔德的电报,这位驻伦敦大使说“北方党倾向中立,但南方党和南洋党在倒卖军火”,“蔡浩生大使从德里报告,说南洋党在跟孟加拉王国接触,想借他们的港口运货——得让乔治亚公爵警告孟加拉国王,别玩火。”

柏林的总理府里,德皇威廉二世把俄国的宣战书摔在奥托·冯·贝特曼-霍尔维格面前:“告诉冯·法金汉,让他派八个师去东线!奥匈人在加里西亚快顶不住了,他们的炮弹居然有一半是从黄金集团买的,大卫·陈·斯坦利这犹太人,两边收钱!”

冯·贝特曼-霍尔维格苦着脸:“克虏伯的钢厂跟不上了,铁矿石要从瑞典运,联合帝国的北方党卡住了波罗的海的航运保险——许德华大臣说‘中立国不保障交战国的运输安全’,其实是想逼我们用高价买他们的鞍山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