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世界大战(十一)(第2页)
秘书敲门进来,递上一份美国商务部的报表:“美国人向德国卖了三千挺机枪,说是‘农业收割机零件’,其实就是马克沁重机枪的改型。底特律的工厂还把汽车发动机装在了履带车上,卖给俄国当‘雪地运输车’,斯科特说那玩意儿在东线能当坦克用。”
“他们倒会钻空子。”高明军冷笑,“给周伯宜党首发电报,让魔都的兵工厂造速射炮,口径和德国的兼容,用马来亚联邦的橡胶做炮轮,价格比美国的低一成——英国的霍华德伯爵刚给我发了电报,说他们的舰队需要新炮,只要我们的货够好,愿意用印度的茶叶抵账。”
波士顿的一间仓库里,美国商人詹姆斯·杜邦正和德国代理人汉斯·缪勒谈判。仓库里堆着小山似的罐头,标签上印着“美国牛肉”,其实里面一半是马肉——欧洲的粮食早就不够了,只要能填饱肚子,协约国和同盟国根本不在乎。
“这批罐头要五十万美元。”杜邦敲着罐头,发出空洞的响声,“用瑞士法郎结算,我在苏黎世有账户。联合帝国的南洋党也在卖,他们的鱼罐头用的是中南联邦的沙丁鱼,比我们的贵,但英国人喜欢——你们要是不买,我就卖给法国。”
缪勒掏出计算器,手指飞快地按着:“四十万,再加两千支你们的‘春田’步枪。柏林的陆军部说,你们的步枪射程比联合帝国的南方党造的远十米,就是枪栓容易卡壳——让底特律的工人多上点油。”
“成交。”杜邦拍了拍他的肩膀,“步枪在仓库夹层里,晚上装船,用瑞典的船运到基尔港。告诉你们的潜艇别打我们的船,上周有艘运棉花的船被德国潜艇误炸了,威尔逊总统差点要派舰队去新关岛演习,吓了贝特曼-霍尔维格一跳。”
白宫的晚餐会上,威尔逊总统看着桌上的菜单笑了——面包是用阿根廷的小麦做的(美国的小麦全卖到了欧洲),牛排来自澳大利亚(联合帝国的澳洲联邦正忙着给英国供肉,没空管美国市场)。布莱恩国务卿拿着一份贸易报表进来,脸上堆着笑:
“总统先生,上个月的贸易顺差创了纪录,三千万美元!其中七成是对欧洲的出口。匹兹堡的钢铁厂雇了五万新工人,底特律的机床订单排到了明年——就是联合帝国的高明军大使刚才来拜访,说他们的北方党要在东西伯利亚建新钢厂,以后可能会抢我们的德国生意。”
威尔逊切着牛排,刀叉碰到盘子发出轻响:“让他们建。我们有大西洋航线,他们的船要绕白令海峡,运费比我们高。再说,南洋党和南方党在抢欧洲的棉布生意,他们没空管钢铁——赵文涛大臣的商业部刚给巴黎发了电报,说要用江南的丝绸换法国的葡萄酒,那些人就知道做体面生意。”
他突然想起什么,对雷德菲尔德说:“让旧金山的造船厂加把劲,新中途岛的海军基地需要更多巡逻艇。德国的潜艇在大西洋越来越放肆,万一打沉了我们的船,就算不参战,也得让他们赔——用他们的染料厂股份抵,法兰克福的苯胺染料在国际市场上很值钱,比马克靠谱。”
纽约股票交易所里,钢铁股和军火股的价格像坐了火箭。经纪人举着报价单喊:“美国钢铁涨了五个点!雷明顿武器公司又接了英国的订单,一万支步枪!”人群里,一个联合帝国南洋党的商人正和美国同行讨价还价:“我们的橡胶轮胎比你们的耐磨,给法国的炮兵用,价格再降两成,以后你们的小麦运南洋,我们不抽成。”
美国商人撇撇嘴:“你们的南洋联邦把椰子油价格抬得太高,我们的肥皂厂快用不起了——要么降椰子油价,要么免谈。”两人吵了半天,最后拍板:用南洋的橡胶换美国的钢铁,各让一步,合同用美元和华夏元双重结算,生怕哪国的货币突然贬值。
华盛顿的夜色渐深,白宫的灯还亮着。威尔逊总统看着地图上大西洋的航线,那些用红笔标出的美国商船像一条条贪婪的蛇,正往欧洲输送着物资。他知道,只要战争不停,这些船就能源源不断地带回美元——至于欧洲人死多少,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明天让农业部统计一下玉米产量。”他对布莱恩说,“德国人说他们的马快没饲料了,玉米能当饲料,也能酿酒,一举两得。联合帝国的郭全铭大臣在东北种了不少玉米,我们得抢在他们前面把价格压下来。”
窗外,美国国会大厦的圆顶在月光下泛着白光。这座象征着“自由”的建筑,此刻却像一个巨大的钱袋,里面装满了战争带来的美元。而在遥远的大西洋上,美国的商船正劈开波浪,载着钢铁、粮食和武器,驶向欧洲的战火——它们的货舱里,装的不是和平,是沉甸甸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