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作品

第542章 社会影响与公众认知提升

钟楼研究中心的玻璃幕墙外,记者们的闪光灯像成片的萤火虫,在晨光中闪烁不停。江浅推开会议室的门时,麦克风的嗡鸣声扑面而来,她的白大褂袖口还沾着昨夜整理资料时的青铜粉末,在镜头前泛着细碎的光。全息投影里,全球十七处裂缝修复前后的对比图正在循环播放,亚马逊雨林的卫星影像旁,摆放着楚巫青铜器的仿制品,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在镁光灯下交织成奇妙的图景。“江博士,有市民担心时空科学研究会引发新的裂缝。”《科技日报》的记者举着录音笔,笔杆上的校徽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您如何回应这种担忧?”提问声未落,后排突然传来相机快门的连响,某家媒体的镜头正对着展示台上的青铜棱镜,棱镜反射的光斑在记者们的脸上跳来跳去,像群调皮的精灵。

江浅的指尖在全息投影上划出虚拟的力场边界,那道淡蓝色的弧线将五浊镇包裹其中,边缘标注着“安全阈值1.2倍”的字样。“这就像核电站的运行。”她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每个角落,清晰而沉稳,“我们建立了三层防护系统:楚巫的‘地脉引’天然屏障,现代的量子锚定装置,还有实时监测的预警系统。修复行动结束至今,五浊镇的时空稳定度反而比之前提高了17%。”她突然指向投影里的居民采访片段,五浊镇的老镇长正对着镜头笑,手里的茶杯在能量场中纹丝不动,“您看,最有发言权的是生活在这里的人。”

林野突然挤到台前,橙色工装服的领口沾着爆米花碎屑——那是今早给来访的小学生做演示时蹭到的。他举起手里的“时空模拟器”,屏幕上的虚拟裂缝在不同参数下伸缩变化。“大家可以亲自试试!”他把设备往展示台上一放,立刻有记者好奇地伸手触碰,“调整这个滑块改变能量输出,裂缝会变大;转动这个旋钮模拟出巫仪式,裂缝就会收缩。”《都市快报》的年轻记者玩得入神,差点把咖啡洒在设备上,引来林野慌忙的扑救,“您看,科学不是神秘的魔法,是可以被理解和掌控的规律。”

张译的古籍摊在特制的展示架上,泛黄的纸页上覆盖着防紫外线的玻璃罩,老教授正用激光笔指着《楚巫安全考》的插图。那里用朱砂画着七个防护阵,与现代的“时空安全区”划分原理完全一致。“楚巫比我们更懂风险控制。”他的镜片反射着玻璃罩外的闪光灯,“他们在钟楼周围设置的‘禁行区’,半径恰好是能量流的最大影响范围,与我们用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只差0.3米。这说明从古至今,安全都是科研的第一准则。”一位戴眼镜的历史学者突然举手,两人就“楚巫防护术的现代价值”展开讨论,引来周围记者们的专注倾听。

五浊镇的民俗博物馆里,小周正带着参观团看新落成的“时空科学展”。玻璃展柜里,青铜铃铛的仿制品旁摆放着它的3d打印模型,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两种工艺的对比视频。“这是楚巫用的‘声纹记录仪’。”她指着展柜里的陶埙,埙孔旁的刻度与现代音频设备的频率标记一一对应,“上周有位音乐老师来参观,说要根据这些刻度创作‘时空交响曲’,让公众通过旋律理解能量波动。”参观团里的小朋友突然指着展柜惊呼,电子屏上的能量波形正在随着他们的说话声变化,像群听话的小鱼。

江浅的目光落在会议室角落的公众留言板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便签。“希望能去钟楼看看真正的装置”“想让孩子学时空科学”“楚巫的智慧太神奇了”……最长大了我也要修裂缝”。她拿起笔在便签旁画了颗星星,笔尖的墨水在纸上晕开,像个未被探索的星系。“下周开始,我们每周三对公众开放研究中心。”她对着麦克风宣布,台下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设置‘触摸展柜’,让大家亲手感受超导材料在能量场中的变化;还有‘楚巫体验区’,可以学简单的能量引导手势。”林野突然扛着摄像机冲进会议室,镜头里正播放着五浊镇中学的“时空科学兴趣小组”活动。画面里的学生们围在简易装置旁,用手机闪光灯模拟能量流,观察感应草的叶片变化,欢呼声透过屏幕传出来,格外有感染力。“这是昨天拍的!”他把摄像机往桌上一放,电池舱盖没扣紧,滚出来的电池在记者们的脚边打转,“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实验,用放大镜聚焦阳光代替青铜镜阵,居然真的让感应草的叶片转向了。他们说要申请发明专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