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小安 作品

第55章 深林疑影(五)

县局三楼技术办公室内,弥漫着一股消毒水的味道。法医姚明哲费力地脱下厚重的防护服,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顺着脸颊缓缓滑落。他摘下口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随即便递出一份简要尸检初步报告。

“程队,”姚明哲神色凝重地说道,“死者周瑶,女性,身高约一米六三,体重在五十公斤以下。死亡时间初步推断为五至六个月前,考虑到当时季节寒冷,加上掩埋深度的因素,腐败程度有所延缓,但软组织仍呈现典型尸蜡化倾向。”

程望迅速接过报告,眼神立刻在报告上快速扫动,急切地问道:“致死原因初步判断是什么?”

姚明哲伸出手指,指着一张骨骼x光影像,认真地解释道:“颈椎第二节至第四节存在骨折迹象,推断为被外力施加压迫形成;喉部软骨塌陷,结合周围肌肉组织瘀血状态,排除机械撞击,支持人为勒压。”

“也就是说,很大可能是他掐的?”程望拧紧眉头,目光中透露出愤怒与凝重。

“概率极高。”姚明哲语气肯定,“而且力度大、时间长,绝非扭打中下意识的一击,更像是蓄意行为。”

程望缓缓点头,目光仍停留在报告上,思索片刻后说道:“继续留样,加快dnA核对进程。一定要尽快确认死者身份,这对案件进展至关重要。”

姚明哲微微点头,接着补充道:“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死者指甲中提取到了明显的表皮组织残留,带有男性角质蛋白特征,但量极少,难以进行完整比对。”

程望微微一怔,立刻反应过来:“这说明有挣扎?”

“挣扎非常明显。”姚明哲肯定地回答。

程望的目光缓缓收紧,心中暗自思忖:这意味着梁某在讯问中所述“她自己撞到墙上”完全站不住脚。死者被勒死,且死前曾试图反抗,根本不是所谓的“意外”。

他缓缓合上报告,脑海中迅速梳理着目前掌握的线索,片刻后,立刻调派法检与情报两组,有条不紊地做如下布置:

“一、尸体残留角质组织送省厅加急比对,调梁某近半年内所有生活、活动接触对象样本备案。这很可能是关键线索,凶手很可能就在这些接触对象之中,务必尽快排查。”

“二、立刻比对现场挖掘出的衣物纤维与林音所述被借出运动裤的信息。衣物是重要物证,通过比对能进一步坐实死者身份与案件关联。”

“三、调取现场封坑的水泥原料来源,查梁某是否在短时间内购买或囤积。从封坑的专业程度来看,这背后肯定有文章。”

会议结束后,程望快步回到办公室,轻轻坐在椅子上,深吸一口气,拨通了林音的电话。

“林音,我要你再回忆一次,那天晚上的所有动静。请你尽量详细地描述,任何细节都可能对案件有重大帮助。”程望的声音尽量温和,试图安抚电话那头可能还沉浸在恐惧中的林音。

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一会儿,林音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犹豫着说道:“我……那天晚上快十一点,四周特别安静,我躺在床上正准备睡觉,突然就听到后面柴房传来声音……好像有人在拼命喊‘你放开我’,那声音特别惊恐,紧接着还有东西重重砸到墙上的声音。”林音说到这里,声音忍不住哽咽起来。

“你确定是柴房?”程望追问道。

“我确定,”林音抽泣着回答,“因为靠近厨房,那片木墙很薄,声音听得很清楚。而且柴房那边平时很少有人去,晚上更是阴森森的,我印象特别深。”

“之后还有声音吗?”程望继续追问,同时拿起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着。

“……后来没了。我第二天早上去打水,看到地上有点血迹,但被灰覆盖了。我当时……我当时以为……以为是兔子咬伤了。”林音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深深的自责。

程望轻声问道:“你为什么不说?”

林音语气低沉,带着恐惧与无奈:“我怕……那时候,谁出头谁倒霉。我们都被吓得不敢说话,不敢问。我只能把自己关在屋里,假装什么都没看见,不敢多看一眼。”

“你有没有见过梁某和周瑶正面冲突?”程望继续询问。

“没有,他很少骂她……周瑶其实是最乖的,做事最多。她跟我说她妹妹生病,家里没钱看病,她想攒钱,回去给妹妹治病。”林音说着,声音再次哽咽。

这句话像一根尖锐的钉子,直直地钉在了程望心头。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愤怒与同情,继续问道:“那你最后一次看到她?”

“那晚,之前一天中午……她煮粥,跟我说晚上吃完要悄悄跑,问我能不能帮她看路。我……我不敢,就摇头。她也没再问。”林音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愧疚。

“她说要去哪?”程望追问道。

“去林子东边,她说自己找过路线,穿出去有小路能走出镇子。她还说,只要能出去,就去报警,回来救我们。”林音说着,忍不住哭出声来。

程望闭了闭眼,心中一阵刺痛。周瑶死前已经准备逃跑,林音知道却没能帮上——不是她冷漠,而是她早就身陷囹圄、惧怕威胁。梁某控制这些女孩的方式,从来不是锁链和铁门,而是“恐惧”,这种恐惧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地束缚着每一个人。

……

县局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案件定性小组召开第二次讨论会。法医意见、林音证言、遗体特征、现地情况、梁某口供等所有线索被重新梳理,铺展在众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