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20章 邯:大秦最后的擎天柱

铁甲将军夜渡关,朝臣待漏五更寒。

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列位看官,这章咱要讲的这位人物,可是秦末乱世里的一员猛将——姓章名邯,字少荣(史无确载,文中补缀各位不必较真)。这人本是大秦少府,管着皇家器物铸造、宫室修缮的文官,谁曾想咸阳城危在旦夕时,他竟披挂上阵,领着一群骊山刑徒,硬生生撑起了大秦半壁江山。

话说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声喊,如惊雷炸响在大秦的土地上。没几日,义军就像春草般冒出来,东郡、陈县、颍川,一路势如破竹。陈胜麾下有个大将叫周文,原是楚国项燕手下的谋士,懂些兵法,领着数十万义军从函谷关杀进来,直逼咸阳城外的戏亭。

这时候的秦二世,可真是慌了神。大秦的精锐部队,一部分在北疆(蒙恬此时已死,由王离统领)守长城,一部分在南疆平定百越,关内只剩下些老弱残兵。秦二世胡亥正在甘泉宫看角抵戏,听闻周文大军压境,吓得从席子上滚下来,连鞋都没穿就往赵高宫里跑,哭喊道:“丞相!义军都到戏亭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赵高也是个只会弄权的角色,平日里谋害忠良有一套,真遇着这种情况,只会搓着手说:“陛下莫慌,臣这就召百官议事。”可等文武百官聚在咸阳宫,你看我我看你,竟没一个人敢出声。有的说要调北疆军回援,可一来一回得月余,周文哪会等?有的说要坚守城池,可咸阳城里连像样的守军都没有,守得住吗?

就在这满朝官员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个人站了出来,正是少府章邯。他往前迈了一步,躬身道:“陛下,骊山脚下有刑徒七十万,皆是精壮汉子,若陛下能赦免他们的罪过,赐他们兵器甲胄,臣愿统领他们前往戏亭,定能退敌!”

这话一出,满朝皆惊。有人立刻反驳:“刑徒皆是罪犯,放他们出来,若反戈一击,岂不是引狼入室?”章邯朗声道:“赦免其罪,许以军功——斩敌首一级可复为民,二级赐爵公士,三级升上造,若能立大功,还能封爵食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生路在前,谁愿再反?”

秦二世此刻已是病急乱投医,哪还管得了这些?当即拍板:“就依少府之计!朕封你为上将军,持节统领骊山刑徒,兵器甲胄从武库中调取,务必守住咸阳!”

章邯领了圣旨,连夜带着十几个亲随赶往骊山。这骊山工地,自秦始皇驾崩后,胡亥为了赶工期,把各地的刑徒都集中往这儿调,漫山遍野都是穿赭色囚服的人,枷锁碰撞声、监工的鞭子声、刑徒的呻吟声混在一处,好似人间炼狱。章邯到了工地大营,先把监工们叫来,厉声喝道:“陛下有旨,赦免所有刑徒罪过,凡愿从军者,即刻解去枷锁,明日辰时到中军帐领兵器!”

监工们都傻了眼,可章邯手里有皇帝的节杖,谁敢不从?消息一传开,骊山工地群情沸腾。那些刑徒们,有的是因为欠了赋税被抓,有的是因为逃避徭役,还有的本是六国旧部,战败后成了囚徒——他们这辈子早就没了指望,如今突然有了生路,还有机会挣功名,哪有不愿的?当晚就有六十多万人报名。

章邯从刑徒里面挑选了四十万身强力壮的青年,把四十万人分成十营,每营四万人,又从营里找那些有过军旅经验的人当校尉,什长,伍长。

接下来的二十七天,章邯把秦军的“什伍连坐法”搬了出来:一伍之中若有一人逃跑,其余九人连坐;一什之中若能斩敌三人,全什免罪。同时,他又让人从武库调来连弩、战车、长戈,每日操练,这支由刑徒组成的军队,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

再说周文领着数十万义军在戏亭扎营,自恃兵多,根本没把秦军放在眼里。他原以为咸阳城里没兵,只要再往前推一步,就能拿下咸阳,所以每天在营里饮酒作乐,统帅这样,手下的将士就也跟着懈怠了。

这一天拂晓,章邯率领着秦军到了戏亭。秦军分成三队:前队是一百辆战车,每辆战车旁跟着十名连弩手;中队是二十万步兵,手持长戈盾牌;后队是二十万步兵,作为预备队。章邯骑着一匹黑马,手持青铜剑,站在中军大旗之下,身后的“章”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周文得知秦军来了,慌忙披甲出营,登上望楼一看,只见秦军阵列整齐,甲胄鲜明,哪像一群刑徒?他心里咯噔一下,只能硬着头皮下令:“全军出击,拿下秦军大营!”

义军们汹涌地冲了上去,可没等他们冲到秦军阵前,章邯就挥了挥手,前队的连弩手“唰”地一下举起连弩,“放!”随着一声令下,数千支弩箭如暴雨般射向义军。

义军前排的人瞬间倒下一片,后面的人吓得转身就跑。章邯见状,又下令:“战车冲锋!”一百辆战车如脱缰的野马,朝着义军的阵型冲去,车轮碾过尸体,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义军的阵型瞬间被冲垮。

周文在后面看得心惊肉跳,知道这仗打不赢了,慌忙带着残兵往曹阳逃。章邯哪会放过他?下令:“全军追击,不叫周文跑了!”秦军一路追,义军一路逃,沿途丢盔弃甲,死伤无数。

周文逃到曹阳,刚想喘口气,秦军就追了上来。他只能继续逃,逃到渑池时,身边只剩下几千人。章邯把渑池团团围住,派人劝周文投降。周文看着身边的残兵,又想到自己当初夸下的海口,羞愤交加,长叹一声:“我周文一世英名,竟败在一群刑徒手里!”说罢,拔剑自刎而死。

戏水之战,章邯大胜,斩杀义军十余万,解了咸阳之危。消息传到咸阳,秦二世大喜,下旨赏赐章邯黄金千两,封他为“雍侯”。

章邯在渑池杀了周文后,又率军向东进军,一路上平了荥阳的田臧、李归,破了陈县的陈胜(陈胜后来被车夫庄贾所杀),张楚政权就此覆灭。可没等章邯歇口气,又传来消息:楚国旧贵族项梁在吴县起兵,领着侄儿项羽、沛公刘邦,已经拿下了江东、会稽等地,正朝着西进来。

这项梁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自幼习武,兵法,手下的军队也都是江东子弟,战斗力极强。项梁先是在东阿击败了秦军的一支偏师,接着又拿下了亢父,声势越来越大。

章邯领兵到了东阿,与项梁的军队相遇。两人在阵前对话,项梁指着章邯骂道:“你助纣为虐,残害义军,今日我定要取你狗命!”章邯也不恼,回道:“我乃秦将,守土有责,你等起兵反秦,才是逆贼!”说罢,两人各挥兵器,战在一处。

项梁使的是一杆虎头枪,枪法迅猛;章邯使的是青铜剑,剑法沉稳。两人战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负。章邯心里暗叹:“这项梁果然厉害,比周文强多了。”他知道不能硬拼,便下令撤军——这是章邯第一次与楚军交手,也让他知道了项梁的厉害。

此后,章邯与项梁又交手几次,各有胜负。直到公元前208年秋,项梁在东阿再次击败章邯,这下项梁就有些骄傲了。他在定陶扎营,每天摆酒庆功,手下的谋士宋义劝他:“将军,章邯虽败,但其主力未损,若他暗中调集兵力来偷袭,咱们可就危险了。”

项梁却把宋义骂了一顿:“章邯不过是我的手下败将,他还敢来偷袭?你要是怕了,就滚回江东去!”宋义无奈,只能摇摇头,后来被项梁派去出使齐国。

章邯在濮阳收拢了残兵,又从关中调来了两万援军,心里盘算着:项梁骄傲轻敌,正是偷袭的好时机。他先派斥候去定陶侦察,斥候回来报告:“项梁的大营防备松懈,晚上只有少量哨兵,中军帐在大营西边,项梁每晚都饮酒到深夜。”

章邯听了,心中大喜,决定连夜偷袭。他下令:“全军衔枚,马摘銮铃,人披软甲,三更时分,到定陶楚营外集合!”所谓“衔枚”,就是让士兵嘴里含一根小木棍,防止说话;“马摘銮铃”,就是把马脖子上的铃铛摘下来,防止发出声响——这都是秦军夜袭的老办法。

当晚,月色昏暗,章邯领着秦军悄悄摸到定陶楚营外。三更时分,章邯举起剑,低声道:“点火!”十几支火把同时点亮,扔向楚营的帐篷。帐篷都是麻布做的,一碰到火把就烧了起来,“噼里啪啦”的声响惊醒了楚营的士兵。

“不好!秦军偷袭了!”楚营里顿时乱作一团,士兵们慌慌张张地找兵器,有的连衣服都没穿好就往外跑。章邯趁机下令:“冲!”秦军如潮水般涌入楚营,见人就杀,见帐篷就烧。

项梁正在中军帐里饮酒,听到外面的喊杀声,酒一下子醒了大半。他慌忙抓起虎头枪,冲出帐外,只见火光冲天,秦军已经杀到了帐前。章邯骑着马,手持青铜剑,正好与项梁相遇。

“项梁!今日就是你的死期!”章邯大喝一声,挥剑刺向项梁。项梁慌忙举枪抵挡,可他刚喝了酒,手脚有些发软,枪法也慢了下来。两人战了二十回合,项梁渐渐体力不支,额头直冒冷汗。章邯看出了破绽,故意卖了个空子,假装要刺项梁的胸口,项梁急忙举枪去挡,章邯却突然侧身,反手一剑,刺中了项梁的咽喉。

“呃……”项梁闷哼一声,虎头枪掉在地上,双手捂着脖子,鲜血从指缝里流出来,倒在地上死去。

楚营的士兵见项梁死了,更是没了斗志,纷纷投降。章邯这一战,斩杀楚军五万余人,缴获兵器无数。消息传到彭城,项羽悲痛欲绝——项羽是项梁的侄儿,从小由项梁抚养长大,两人情同父子。

章邯杀了项梁后,觉得楚国再无威胁,便把目光投向了赵国——此时赵国的赵王歇在巨鹿被王离的长城军团围困,章邯决定率军北上,与王离合兵一处,先灭了赵国。

章邯领着秦军北上,到了棘原后,与王离的长城军团会合。这王离是蒙恬的副将,蒙恬死后,他接管了长城军团——这长城军团可是大秦的精锐,有二十万人,常年在北疆与匈奴作战,战斗力极强。

赵王歇被王离围在巨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派人向诸侯求救。可诸侯们都害怕秦军,虽然派出了军队,却都在巨鹿城外观望,不敢进攻。只有项羽,在杀了宋义(宋义出使齐国回来后,被项羽以“畏战”为由斩杀)后,领着五万楚军,渡过漳水,往巨鹿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