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西汉战神卫青传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
这一章咱们说一段西汉年间的英雄故事——说的是是一位从马厩里走出来的骑奴,凭着一身本事,七征匈奴、横扫漠北,硬生生为大汉打出“漠南无王庭”局面的盖世名将,此人便是长平侯、大将军卫青!
自打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北边的匈奴年年南下骚扰。当年高祖率三十二万大军亲征,结果被匈奴冒顿单于困在白登山,整整七天七夜,粮草断绝,最后还是靠陈平献计,给单于的阏氏送了厚礼,才勉强脱险。打那以后,汉朝就没敢再跟匈奴硬碰硬,吕后当政时,匈奴使者送来一封侮辱性的信,吕后也只能压着怒火,好言好语地回信,还得送公主去和亲;汉文帝、汉景帝两代,虽说开创了“文景之治”,国库渐丰,可对匈奴依旧是“和亲为主,防御为辅”,边境的百姓还是得提着心过日子,说不定哪天匈奴的铁骑就踏进来,抢粮食、掳人口。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武帝刘彻登基,才算有了改变。这位年轻的皇帝,可是雄才大略,怎么甘心对匈奴的侵犯忍气吞声?再说了,文景两朝攒下丰厚的家底,粮食堆在仓库里都发霉了,战马也养了几十万匹,正是“兵强马壮、国库充盈”的时候。于是武帝便想:是时候跟匈奴算总账了!可打仗得有将才啊,当年的老将如周勃、灌婴早已作古,新一代的将领里,谁能担此大任?卫青卫仲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卫青的母亲卫媪,本是平阳侯府里的一个女仆,后来嫁给了一个姓卫的人,生了几个孩子,其中就有后来成为皇后的卫子夫。可卫青呢,不是卫家的亲儿子,而是卫媪跟平阳县一个叫郑季的小吏私通生的。在那个年代,这种“私生子”身份没人瞧得起,卫青小时候,卫媪把他送到了郑季家,可郑季的正妻不待见他,郑季自己也不把他当儿子看,就把他当牛当马使唤,让他去放猪。村里的小孩也欺负他,骂他是“野种”,卫青天天吃不饱、穿不暖,还得受气,可他不管多苦,都没抱怨过,反而天天在山野里跑,练得一身好筋骨,您可别小瞧这放猪的日子,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练出了过人的耐力,为后来带兵打仗打下了基础。
后来卫青长大了些,实在受不了郑季家的气,就偷偷跑回了平阳侯府,找他母亲卫媪。卫媪心疼儿子,就求平阳侯府的主子平阳公主,让卫青在府里当个骑奴——也就是专门伺候主人骑马的仆人。这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待人还算宽厚,见卫青长得高大健壮,干活也勤快,就答应了。从那以后,卫青就天天跟着平阳公主,公主骑马出游,他就牵着马、扛着弓,跟在旁边。闲暇的时候,他也不闲着,总向府里的老兵请教兵法,听他们讲当年打仗的故事,心里渐渐有了“上阵杀敌”的念头。
汉武帝建元二年,汉武帝去霸上祭祀,回来的时候顺便去平阳侯府看望姐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早就想给弟弟选几个美女,好巩固自己的地位,就把府里的歌女都叫了出来,卫子夫也在其中。没想到汉武帝一眼就看中了卫子夫,当天就把她带回了宫里。卫青作为卫子夫的弟弟,也跟着沾了光,被调到宫里当差,做了建章宫的侍卫。
当时的皇后是陈阿娇,也就是“金屋藏娇”里的那位,她一直没生孩子,见卫子夫受宠,还怀了孕,心里又妒又恨,就想报复卫子夫。可卫子夫在宫里有汉武帝宠着,陈阿娇没辙,就把气撒在了卫青身上,派人把卫青抓了起来,准备偷偷杀了他。幸亏卫青有个好朋友叫公孙敖,当时是骑郎,听说卫青被抓,赶紧带了几个兄弟,闯进囚房,把卫青救了出来。
这事很快就传到了汉武帝耳朵里,武帝一听就火了:朕的人,你们也敢动?他当即下旨,封卫子夫为夫人,又封卫青为建章监、侍中,还赏了他不少金银。从那以后,卫青才算真正摆脱了“奴籍”,走进了汉朝的权力中心。武帝也常跟卫青聊天,发现这小伙子不仅武功好,对军事还有自己的见解,对他很是欣赏。
汉武帝元光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30年,匈奴又侵犯边境。这次匈奴的骑兵一口气打到了上谷郡,杀了上谷太守,还劫掠了不少百姓和牲畜,边境的急报一封接一封地送到长安。汉武帝再也忍不了了,拍着龙案说:“朕忍匈奴久矣!今日便派大军,北上击之!”他当即下旨,任命了四路大军,每路一万骑兵,兵分四路,出击匈奴:第一路,由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从上谷郡出兵;第二路,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出兵;第三路,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郡出兵;第四路,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郡出兵。
这四路大军里,公孙贺是老将,李广更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匈奴人见了他都要绕着走,只有卫青是第一次带兵打仗,还是个“新人”。满朝文武都替卫青捏了把汗,有人甚至私下里说:“卫子夫得宠,皇上才给了他这个机会,怕是要误大事啊!”可汉武帝却不这么想,他对卫青说:“朕看你有将才,此番出征,便看你的本事了。”卫青听了,跪在地上叩首:“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若不能破匈奴,愿提头来见!”
话说四路大军各自出发,咱们先说说其他三路的情况。公孙贺领着一万骑兵,从云中出发,在草原上转了几天,连个匈奴人的影子都没看着,怕耽误时间,就率军回来了,算是无功而返。公孙敖更惨,他刚出代郡没多久,就遇上了匈奴的主力,双方打了一场恶战,汉军寡不敌众,损失了七千多骑兵,公孙敖带着残兵狼狈逃回,按律当斩,后来花了大笔钱财赎罪,才免了一死。最惨的是李广,他遇上了匈奴的左贤王,左贤王知道李广厉害,特意调了三万骑兵来围堵他。李广虽然勇猛,可架不住匈奴人多,激战中,他的战马被射死,自己也中了箭,成了匈奴人的俘虏。匈奴人早就听说李广是“飞将军”,想把他活着带回去,就用绳子编了个网,把李广放在网里,挂在两匹马中间,往匈奴王庭送。李广假装昏迷,心里却在盘算着怎么逃跑,走了十多里地,他瞅准一个机会,突然跳起来,夺了旁边一个匈奴兵的马和弓,一路策马狂奔,还射杀了几个追来的匈奴兵,最后总算逃回了汉营。可他损兵折将,自己还当了俘虏,回去后也被革了职,贬为庶民。
这么一看,四路大军里,三路要么无功,要么惨败,就剩下卫青这一路了。满朝文武都在等着消息,汉武帝也坐立不安,生怕卫青也打败仗。
卫青领着一万骑兵,从上谷出发后,并没有像其他三路那样盲目行军,而是先派了不少侦查兵,摸清了匈奴的动向。侦查兵回来报告说,匈奴的主力都去对付其他三路汉军了,他们的祭天圣地龙城,防守比较薄弱。卫青一听,心里就有了主意:龙城是匈奴人的“圣地”,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要是能拿下龙城,不仅能重创匈奴的士气,还能给大汉长威风!于是他当即下令:“改变路线,直捣龙城!”
可去龙城的路并不好走,要穿过一片大沙漠,而且沿途都是匈奴的部落,万一被发现,就会陷入重围。卫青就跟士兵们说:“兄弟们,咱们这次是为大汉争光,为边境的百姓报仇!只要拿下龙城,皇上定会重赏咱们!”士兵们本来还有点担心,听卫青这么一说,都来了劲,纷纷表示愿意跟着将军杀敌。
卫青带着大军,白天躲在沙丘后面休息,晚上趁着月色行军,一路上尽量避开匈奴的部落,遇到小股匈奴兵,就悄悄解决掉,不留下任何痕迹。就这样,他们走了三天三夜,终于接近了龙城。卫青登上高处一看,只见龙城里面灯火通明,匈奴人正载歌载舞,喝酒吃肉,完全没料到汉军会来。原来匈奴人以为,汉军主力都在其他方向,龙城这么偏远,根本不会有危险,所以防守的士兵都放松了警惕。
卫青心里暗喜,当即下令:“全军听令,三更时分,发起进攻!骑兵分成三路,左路绕到龙城东边,右路绕到西边,中路随我正面冲击!记住,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到了三更天,卫青一声令下,汉军的号角声突然响起,三路骑兵像三支利箭,朝着龙城冲了过去。匈奴人从睡梦中惊醒,还没反应过来,汉军的刀就已经架在了脖子上。龙城里面顿时乱成一团,匈奴兵东奔西跑,有的还没穿上衣服就被砍死,有的想骑马逃跑,却被汉军的弓箭射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