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18章 “兵仙”韩信

胯夫逆袭成齐王,背水十面显锋芒。

功高震主遭猜忌,竹片穿身叹无常。

列位,这一章咱们要讲的这位人物,那可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兵仙”——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韩重言!这人的一生,堪称一部传奇:从街头乞食的落魄子弟,到胯下称臣的“懦夫”,再到统帅百万大军、战无不胜的大将,最后却落得个长乐宫钟室殒命的下场。

话说韩信的老家,在秦末的淮阴县,也就是如今的江苏淮安一带。他祖上据说是韩国的贵族,可到了他这一辈,家道早就中落了——父母双亡,没田没地,更没营生手艺,只能靠着邻里街坊的接济过日子。

韩信年轻,脸皮薄,不好意思总跟人伸手,就常常在淮阴城外的河边晃悠,盼着能钓上两条鱼,凑活一顿饭。有一回,他连着三天没钓到鱼,饿得眼冒金星,瘫在河边的土坡上直喘气。这时候,河边来了一群漂洗衣服的妇女,其中一位姓吴的婆婆,见韩信脸色蜡黄,嘴唇都干了,就从竹篮里拿出一块麦饼,递到他跟前:“小伙子,看你这模样,是饿坏了吧?快把这饼吃了。”

韩信愣了愣,接过饼就狼吞虎咽起来,三口两口就把饼吃完了,抹了抹嘴,对着吴婆婆深深一揖:“老妈妈,您今日救我于饥寒,他日我韩信若能建功立业,必定以千金相报!”吴婆婆听了,却摆了摆手,叹了口气:“小伙子,我给你饼吃,不是图你报答。我看你年纪轻轻,却总在这里消磨时光,心里着急啊!你有手有脚,又不像个愚笨之人,怎的不找条正路走?别再混日子了!”

这番话,像一记重锤敲在韩信心上。他红着脸,谢了吴婆婆,转身就走——从那天起,他不再守着河边钓鱼,而是开始琢磨:这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用武之时,若总困在淮阴,一辈子也难有出头之日。

没过多久,机会还真就来了。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豪杰纷纷响应。项梁、项羽叔侄在江东起兵,带着八千子弟兵渡江西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淮阴附近。韩信听到消息,赶紧揣上他那把佩剑,连夜投奔了项梁的大军。

可到了军中,韩信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只是个无名小卒,别说跟项梁论兵,就连见项梁一面都难。好在他作战时渐渐也得了些军功,勉强混了个小校尉的职位。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韩信就归到了项羽麾下。

项羽是个猛将,力能扛鼎,打仗勇猛无比,可他有个毛病——刚愎自用,不喜欢听别人的建议。韩信在项羽身边,常常能看出战局的关键,好几次主动向项羽献计,可项羽要么是冷笑一声,要么是挥挥手让他退下,压根没把这个小校尉的话放在眼里。

韩信心里凉了半截。他知道,跟着项羽,自己的韬略永远也用不上。恰在这时,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带着人马前往汉中。韩信一琢磨:刘邦虽然眼下势力弱,但听说他待人宽厚,又能容人,或许能赏识自己。于是,在一个深夜,韩信悄悄离开了楚营,投奔了刘邦。

可到了汉营,韩信还是没得到重用。刘邦见他是从楚营逃过来的,又没什么名气,只给了他一个“连敖”的差事——说白了,就是管仓库的小官,跟他在楚营的处境差不了多少。韩信心里憋屈,可也没辙,只能先干着。

没成想,没过多久,韩信还惹上了杀身之祸。当时汉营里有个将领犯了法,按律要连坐,韩信正好跟他在一个营帐,也被抓了起来,要拉去砍头。眼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被斩,轮到韩信的时候,他突然抬起头,对着监斩官大声喊道:“汉王不是想夺取天下吗?为何要杀我这样的壮士!”

这一嗓子,正好被监斩官夏侯婴听见了。夏侯婴是刘邦的老部下,为人宽厚,又识人才。他见韩信长得身材高大,说话又有气势,不像个寻常之辈,就赶紧让人把韩信放了,拉到帐中细谈。这一谈,夏侯婴惊了——韩信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对用兵之道的见解,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夏侯婴赶紧把韩信推荐给刘邦,说这是个难得的人才。

刘邦听了夏侯婴的话,倒也给了面子,把韩信提拔为“治粟都尉”——管粮草的官,比之前的连敖强了些,可还是没让他带兵。韩信心里还是不满足!

就在韩信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注意到了他——这个人,就是刘邦的丞相,萧何。萧何是刘邦的“后勤部长”,也是他最信任的人,平日里负责粮草、兵员的调度,跟韩信因为工作原因常有接触。萧何每次跟韩信聊天,都能被他的才华折服,心里早就认定:韩信是个百年难遇的帅才,若能让他带兵,定能帮刘邦成就大业。

萧何好几次在刘邦面前推荐韩信,可刘邦总觉得:一个从楚营逃过来的人,就算有点本事,也未必能当大将。萧何劝了一回又一回,刘邦还是没松口。韩信见萧何推荐了好几次都没用,心里彻底凉了——看来这汉营,也不是自己的容身之处。于是,在一个月夜,韩信收拾好行李,又一次偷偷离开了军营。

韩信走了的消息,第二天一早就传到了萧何耳朵里。萧何一听,急得直跺脚:“坏了!这韩信一走,汉王夺取天下的希望就少了一半!”他骑上一匹快马,就朝着韩信逃走的方向追了过去。

当时汉营里的人见萧何没打招呼就跑了,还以为他也叛逃了,赶紧跑去跟刘邦报告。刘邦一听萧何跑了,当场就炸了:“萧何是我最信任的人,他都跑了,我这汉王还当得有啥意思!”气得在帐里转来转去,连饭都吃不下。

可没过两天,萧何就带着韩信回来了。刘邦一见萧何,又气又喜,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小子跑啥?是不是也想叛我?”萧何赶紧解释:“汉王息怒,我不是叛逃,是去追人了!”刘邦问:“追谁?”萧何说:“追韩信啊!”

刘邦一听“追韩信”,更火了:“这些日子,逃兵逃将加起来有几十个,你都没追,一个韩信,你居然亲自去追?”萧何正色道:“汉王,那些逃兵都是寻常人,丢了再招就是;可韩信不一样,他是‘国士无双’!天下再找不出第二个像他这样的帅才。您要是只想在汉中当一辈子汉王,那不用韩信;您要是想夺取天下,除了韩信,没人能帮您!”

刘邦这才愣住了。他知道萧何向来稳重,不会说大话,既然萧何把韩信夸得这么厉害,那韩信应该真有本事。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好,既然你这么说,我就听你的,封他个千夫长。”萧何摇摇头:“韩信这样的人才,您要是只封个千户,他还是会走。”刘邦咬了咬牙:“那我就拜他为大将军!”

萧何一听,赶紧跪下磕头:“恭喜汉王!您能拜韩信为大将,天下指日可待!”

接下来的日子,刘邦就按照萧何的建议,选了个良辰吉日,搭起了高高的拜将台,还亲自斋戒了三天。到了拜将那天,全军将士都来围观,一开始还以为刘邦要拜的是樊哙、夏侯婴这些老功臣,可等韩信走上拜将台,穿上大将军的铠甲,全军都惊呆了——一个没什么名气的逃兵,居然一步登天,成了汉军的最高统帅!

韩信站在拜将台上,目光扫过台下的将士,虽然有些人眼里带着疑惑和不服,但他丝毫不慌。等刘邦把大将军印信交给韩信,韩信先是对着刘邦行了大礼,然后转过身,开始跟全军将士讲述他的用兵之道。他从天下大势讲到汉军的优劣,从对项羽的分析讲到未来的作战计划,句句铿锵有力,条理清晰,听得台下的将士们心服口服,之前的疑惑和不服,全都变成了敬佩。

从这一刻起,韩信才算真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手里的大将军印,不是靠运气得来的,是靠他的谋略、他的才华,还有萧何的慧眼识珠。而刘邦这一拜,也为他后来夺取天下,写下了最关键的一笔。

拜将之后,韩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刘邦制定“还定三秦”的计划。当时项羽把刘邦封在汉中,又让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秦朝降将守在关中,号称“三秦”,就是为了堵住刘邦东进的路。韩信跟刘邦说:“项羽虽然勇猛,但他残暴不仁,又不会用人,天下人早就不服他了。咱们汉军将士大多是关东人,都想回老家,正好可以利用这股士气,出其不意,夺取三秦!”

刘邦听了,立刻下令,让韩信率领汉军出征。韩信果然没让人失望——他先是派樊哙、周勃等人修栈道,摆出要从栈道进攻关中的样子,吸引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却亲自率领主力,从陈仓古道偷偷进军,打了章邯一个措手不及。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章邯得知汉军从陈仓杀过来,赶紧领兵去抵挡,可汉军将士思乡心切,一个个奋勇杀敌,楚兵根本抵挡不住。章邯大败,逃到废丘坚守,韩信又率军把废丘团团围住,最后引水灌城,章邯走投无路,只能自杀。司马欣、董翳见章邯死了,吓得直接投降。没用多久,韩信就帮刘邦夺取了整个关中——这是刘邦起兵以来,打得最漂亮的一场胜仗,也让天下人第一次见识到了韩信用兵得神奇。

接下来的几年,韩信就成了刘邦的“救火队长”——刘邦在正面战场跟项羽对峙,常常被项羽打得大败,好几次都差点被活捉,全靠韩信率军来救。而韩信自己,更是一路开挂,打了一场又一场经典战役,其中最出名的,当属“背水一战”。

那是汉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04年,韩信率领一万多汉军,去进攻赵国。赵国的国君赵歇,还有大将陈余,率领二十万大军,在井陉口布下了防线。井陉口是个险要之地,两边都是高山,中间只有一条窄路,汉军要想进攻赵国,只能从这条路上过——这简直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

陈余手下有个谋士叫李左车,他给陈余献计:“韩信远道而来,粮草肯定不多。咱们可以派三万精兵,绕到汉军后面,切断他们的粮道;您再率领主力,在井陉口坚守不出,这样汉军前不能进,后不能退,不出十天,肯定会军心大乱,到时候咱们再前后夹击,定能活捉韩信!”

可陈余是个书呆子,总说自己是“义兵”,不屑用这种“阴谋诡计”,他说:“韩信就带了一万多人,咱们有二十万大军,要是还怕他,岂不让天下人笑话?咱们就应该堂堂正正地跟他打一场,把他打回老家去!”说着,就把李左车的建议驳回了。

韩信早就派人摸清了赵军的情况,得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心里乐坏了。他率领汉军,一路走到井陉口附近,在离赵军大营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到了半夜,韩信悄悄挑选了两千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让他们绕到赵军大营后面的山上埋伏起来,吩咐道:“等会儿我军假装败退,赵军肯定会倾巢而出追赶,你们就趁机冲进赵军大营,把他们的旗帜都拔了,插上咱们汉军的红旗!”

天亮之后,韩信率领主力,渡过陉水,在水边摆下了阵势——这就是“背水阵”。赵军在大营里看到汉军居然背靠着水布阵,一个个都笑了:“韩信这是傻了吧?兵法上说,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他倒好,把自己的退路都堵死了,这不是等着被咱们消灭吗?”

陈余也觉得韩信不懂兵法,立刻下令,让赵军倾巢而出,进攻汉军。汉军将士见赵军冲了过来,又没地方可退,只能拼尽全力抵抗——毕竟退一步就是水,退了就是死,还不如往前冲,或许还有活路!

双方打了没多久,韩信就假装抵挡不住,带着一部分人马往后退,还把大将军的旗帜、鼓乐都扔在了地上。赵军一见汉军退了,还丢了这么多东西,以为汉军真的败了,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去抢战利品,乱成了一团。

就在这时,韩信之前埋伏的两千轻骑兵,趁机冲进了赵军大营,把赵军的旗帜全拔了,插上了汉军的红旗。赵军在前面追了一会儿,回头一看,自己的大营里居然插满了汉军的红旗,顿时慌了:“不好!咱们的大营被汉军占了!赵王肯定被活捉了!”

军心一乱,赵军就没了斗志,一个个都开始往后逃。韩信见时机到了,立刻下令,让汉军掉头反击。前面是汉军的追杀,后面是被占的大营,赵军腹背受敌,很快就溃不成军。陈余想带着残兵逃跑,结果被汉军追上杀死;赵王歇也被活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