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庞涓:因妒成仇马陵恨
斗智孙膑终成空,魏武卒散霸业崩。
桂陵败北羞未雪,马陵道上箭如蜂。
这一章咱说的这位,是战国年间一位能征惯战的大将——此人姓庞名涓,魏国上将军,掌中一条镔铁丈二枪,胯下一匹追风乌骓马,曾打得韩赵两国节节败退,秦楚诸侯闻风丧胆。可最终却落得个马陵道上自刎身亡的下场。为什么?就因一个“妒”字!这正是:“同门手足本相惜,一妒成仇千古啼;若能胸怀容四海,何至抹颈命归西!”
话说战国中期,天下大乱,七雄并起,你争我夺,好不热闹。在这乱世之中,有一处仙境般的所在,名叫云梦山,山中有个水帘洞,洞里住着位活神仙——鬼谷子王诩。这老先生精通兵法韬略、天文地理、占卜算卦,世间能得他真传者,无一不是惊世之才。
这一年,鬼谷子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魏国鄄城人,姓庞名涓,年方二十,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站在那儿像尊铁塔,一看就是个猛将坯子;另一个是齐国阿城人,姓孙名膑,乃是兵圣孙武的后人,比庞涓小两岁,长得白面书生模样。
两人刚上山时,倒也投缘。庞涓每日天不亮就起,在洞前的空地上练枪,练完枪,他就凑到孙膑跟前,听孙膑讲《孙子兵法》。孙膑呢,心思细腻,对着一张兵法地图能琢磨一整天,鬼谷子问他军事问题,他能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连鬼谷子都点头称赞:“此子可继孙武之业!”
转眼三年过去,庞涓觉得自己兵法已成,再也待不住了。这日清晨,他跪在鬼谷子面前,说:“师父,弟子想下山建功立业,求师父成全!”鬼谷子看着他,叹了口气:“你心浮气躁,恐难成大事。也罢,你且下山,记住为师一句话:遇羊而荣,遇马而亡,莫要嫉贤妒能,否则必遭天谴!”庞涓并未把这些话放在心上,磕了三个头,又拉着孙膑的手说:“贤弟,我若在魏国得势,必当举荐你共图大业,咱兄弟俩同享富贵!”孙膑拱手道:“静候佳音!”庞涓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就下了山。
庞涓下山后,一路东行,直奔魏国都城大梁。当时魏国是七雄中的霸主,魏惠王广招贤才,正缺能打仗的大将。
到了大梁,庞涓毛遂自荐,求见魏惠王。魏惠王听说来了个鬼谷子的徒弟,当即传召。
庞涓进了殿,不卑不亢,躬身行礼:“弟子庞涓,拜见大王!”魏惠王问:“先生师从鬼谷子,可知兵法?”庞涓朗声道:“弟子略通一二,若大王信臣,臣愿率魏武卒,西击强秦,南伐弱楚,东破齐燕,北服韩赵,不出十年,必让魏国独霸天下!”
魏惠王听了,龙颜大悦,当即摆下盛宴款待庞涓。席间上了一道烤全羊,庞涓见了,忽然想起师父“遇羊而荣”的话,心里大喜:“这不是吉兆吗?”酒过三巡,魏惠王当场下旨:“封庞涓为上将军,统领全国兵马,赐黄金百斤,锦缎千匹,府宅一座!”庞涓跪地谢恩,心里乐开了花:“我庞涓终于出头了!”
刚执掌兵权,庞涓就想露一手。他向魏惠王请命,攻打卫国和宋国。魏惠王准了,庞涓率领三万魏武卒出征。这魏武卒可是整个中国军事史上都排的上号的精锐军队,有诗为证:
魏武卒,真叫凶,头戴三重青铜盔,盔上朱缨映日红;身披双层犀兕甲,甲缝密缝鱼鳞钉;左手持榅木大盾,盾面饕餮镇邪凶;右手握丈二长戈,戈刃寒光透骨冷;背后挎着十二石强弩,箭囊插满狼牙箭;腰间悬着青铜剑,脚下云纹靴踏风;日行百里不卸甲,一餐能食三斤肉;阵前冲锋如猛虎,后退断后似磐石;攻城能破千层壁,野战能敌万马兵!
这魏武卒本是吴起练出来的铁军,庞涓接手后,又加了三成精锐,更是厉害。攻打卫国时,庞涓亲自带头冲锋,一戈挑飞卫将,魏军趁势掩杀,不到半日就破了卫国都城濮阳;打宋国时,他用“声东击西”之计,假装攻打宋国都城商丘,实则偷袭宋国粮仓,宋国战败,只好割地求和。
两战两胜,庞涓在魏国的威望越来越高,魏惠王对他更是信任有加,连朝政都让他参与。可庞涓心里,总惦记着一个人——孙膑。他想:“孙膑的本事比我大,要是他来魏国,大王肯定会重用他,我的位置就保不住了!”可他又怕别人说他忘恩负义,于是就想了个毒计:先把孙膑骗来魏国,再找机会除掉他!
庞涓修了一封书信,差人送往云梦山。信里写道:“贤弟台鉴,愚兄在魏国得大王重用,任上将军之职。念及同门之情,已向大王举荐贤弟,大王求贤若渴,盼贤弟速来大梁,共辅魏国,同享富贵。愚兄庞涓顿首。”
孙膑接到信,又惊又喜,觉得庞涓果然守信用。他辞别鬼谷子,背着行囊就往魏国去了。鬼谷子送他下山时,给了他一卷《孙子兵法》残卷,说:“此乃你先祖孙武的真迹,你且收好,日后必有大用。记住,遇危难时,当忍则忍,方能保全性命。”孙膑拜别师父,一路赶往大梁。
到了大梁,庞涓亲自到城外三十里迎接,拉着孙膑的手,一口一个“贤弟”,嘘寒问暖,把孙膑感动得不行。他把孙膑安排在自己府里住下,每日好酒好菜招待,可暗地里,却偷偷给魏惠王写了一封密信:“孙膑乃齐人,其心必向齐,若留在魏国,恐为后患。臣请大王将其软禁,逼他写下《孙子兵法》,待书成之后,再除之,以绝后患!”
魏惠王听信了庞涓的谗言,召孙膑入宫。孙膑刚进殿,就被甲士拿下。庞涓假意求情:“大王息怒,孙膑之才难得,不如让他写下《孙子兵法》,再作处置。”魏惠王准了,把孙膑关在大牢里,让庞涓负责看管。
庞涓来到大牢,对孙膑说:“贤弟,大王怀疑你私通齐国,我好说歹说,才保住你的性命。你只要写下《孙子兵法》,我就求大王放了你。”孙膑信以为真,日夜抄写兵法。可他抄到一半,无意间听到牢卒说:“庞将军说了,等孙先生把书抄完,就杀了他,永绝后患!”
孙膑这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中了庞涓的毒计。他想:“我若就这么死了,岂不正中庞涓下怀?不如装疯,先活下来再说!”于是,他把抄好的兵法扔在地上,用脚踩得稀烂,又对着牢墙傻笑,嘴里念叨着:“我是齐人,我要回齐国,庞涓是小人,哈哈哈……”
庞涓听说孙膑疯了,心里怀疑,就派人给孙膑送酒肉。孙膑见了酒肉,一把打翻,骂道:“这是毒酒!想害我?”然后抓起一把地上的泥,塞进嘴里。派去的人回报庞涓,庞涓还不放心,又对孙膑处以膑刑,剜去了孙膑的膝盖骨,把他扔进了猪圈,放松了警惕。孙膑在猪圈里,浑身是伤,又疼又恨,可他知道,只有活着,才有报仇的机会!
转眼半年过去,孙膑在猪圈里受尽了折磨,可他始终没露出破绽,每天不是在泥水里打滚,就是抢猪食吃,活脱脱一个疯子。
这一日,齐国使者淳于髡出使魏国。淳于髡是个聪明人,早就听说过孙膑的才名,也听说他被庞涓陷害。他心想:“若能把孙膑带回齐国,必能助齐国强盛。”于是,他趁夜悄悄来到庞涓府外的猪圈附近,用齐国的方言喊了一声:“孙先生何在?齐使淳于髡特来救你!”
孙膑听见熟悉的乡音,心里一动,悄悄爬到猪圈边,见是淳于髡,眼泪就下来了。他小声说:“淳于大人,我是孙膑,我没疯,是装的!庞涓要害我,求大人救我回齐国!”淳于髡点了点头,说:“先生放心,我自有办法。”
第二天,淳于髡辞别魏惠王,临走时,他对魏惠王说:“大王,齐国近来猪瘟严重,臣想带几头魏国的猪回去,改良品种,还望大王恩准。”魏惠王笑道:“这点小事,准了!”淳于髡又说:“臣看庞将军府外的猪圈里,有一头‘疯猪’,样子奇特,臣想把它也带上,说不定能治猪瘟。”魏惠王没多想,就答应了。
当晚,淳于髡让人把孙膑藏在一辆装猪的车里,上面盖着稻草,趁着天亮前,偷偷送出了大梁。等庞涓发现孙膑不见了,淳于髡早就带着孙膑出了魏国国境。
到了齐国,淳于髡把孙膑引荐给齐威王。齐威王见孙膑虽双腿残疾,却谈吐不凡,对兵法的见解更是独到,大喜过望,当即拜孙膑为军师,让他辅佐大将田忌。孙膑终于摆脱了庞涓的魔爪,他暗中发誓:“庞涓,你害我致残,此仇不报,我孙膑誓不为人!”
公元前354年,庞涓觉得自己在魏国的地位稳了,就向魏惠王请命,攻打赵国。他说:“赵国近来与齐国交好,还不听魏国号令,若不趁早打服,日后必成魏国心腹大患!”魏惠王准了,让庞涓率领十万魏武卒,浩浩荡荡杀向赵国。
这魏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赵国都城邯郸。庞涓下令,把邯郸围得水泄不通,赵成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面组织士兵抵抗,一面派人快马加鞭去齐国求救。齐威王接到求救信,召集大臣商议。相国邹忌说:“魏国强大,咱们别惹火烧身,不如不救。”大将田忌反对:“赵国若亡,魏国下一步就会打齐国,必须救!”齐威王看向孙膑,孙膑微微一笑:“救是要救,但不能直接去邯郸。庞涓把精锐都带去了邯郸,魏国都城大梁肯定空虚,咱们直捣大梁,庞涓必回师救援,邯郸之围自解。这就叫‘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