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武安君李牧全传
战国风云卷怒涛,七雄逐鹿逞英豪。
赵邦危卵凭谁守?雁门飞将立功劳。
破虏十万胡尘靖,抗秦千里战旗摇。
可怜忠骨埋荒草,千古奇冤风怒号!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这一章咱不聊别的,单说那战国末年,一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
公元前三世纪,神州大地上处处是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争霸。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如日中天,东出函谷吞韩灭魏,眼瞅着就要把六国挨个收拾。赵国呢?当年武灵王胡服骑射,那也是“车千乘、骑万匹”的强国,可长平一战,四十万赵卒被白起坑杀,元气大伤,到了赵王迁手里,早就没了往日的威风。北边匈奴骑兵三天两头来抢粮抢人,西边秦军像饿狼似的盯着邯郸,赵国就跟那寒风里的破灯笼似的,说灭就灭。就在这节骨眼上,李牧横空出世,成了赵国最后的救命稻草。
李牧祖上是赵国柏仁县的农户,成年以后,生得一副好身板——身高八尺有余,肩宽背厚,能开三石硬弓;面如重枣,浓眉大眼,下巴上一把络腮胡,风吹过跟钢针似的扎着,往那一站,自带三分威严。
赵王迁元年,匈奴又犯雁门,杀了赵国守将,抢了上千头牛羊,还掳走了几百户百姓。赵王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满朝文武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能出来撑局面。这时候,有个老臣站出来说:“大王,柏仁县的李牧,懂兵法、善骑射,不如派他去试试?”赵王一听,死马当活马医,当即下旨,封李牧为雁门守将,拨给他三万边军,让他即刻赴任。
李牧到了雁门,先不着急练兵,而是带着几个亲兵,把雁门周围的山川地形摸了个遍。哪有峡谷能设伏?哪有平原能跑马?哪有水源能驻军?都一一记在心里。等摸清了地形,他才召集全体将士,立下三条规矩:第一,匈奴要是来犯,各营将士先掩护百姓和牛羊护躲进堡垒,谁敢擅自出战,斩!第二,每日杀猪宰牛犒赏士兵,伙食必须管够,谁要是克扣军粮,斩!第三,加紧修缮堡垒、训练骑射,弓箭要磨亮,长枪要磨光,谁要是偷懒耍滑,斩!
这规矩一立,有几个年轻气盛的校尉立刻不服气了,找到李牧说:“将军,咱们赵国的骑兵,当年可是把匈奴打得屁滚尿流,如今缩在堡垒里,岂不让人笑话?”李牧把脸一沉:“笑话?丢了性命、丢了国土,那才是真笑话!我自有我的打法,你们照做就是,再敢多言,军法处置!”校尉们吓得不敢作声,只能照令行事。
接下来的日子,李牧每天都让厨房杀猪宰牛,士兵们顿顿有肉吃、有酒喝,一个个养得身强体壮。白天,他亲自带着士兵训练骑射,从早上天不亮练到太阳落山,晚上,他又带着工匠修缮堡垒,把城墙加高加厚,还在堡垒外挖了三道壕沟,沟里插满尖木。
匈奴的单于听说赵国换了个守将,本想再去抢一票,结果每次来,赵军缩在堡垒里不出来。时间一长,匈奴人都笑李牧是个胆小鬼,连带着赵国的士兵也觉得脸上无光。有个老兵跟同伴说:“想当年,咱们跟着老将军,一顿冲锋就能把匈奴打跑,如今跟着李将军,只能天天躲在堡垒里吃闲饭,真是憋屈!”这话传到李牧耳朵里,他只是淡淡一笑:“不要着急,等咱们打了胜仗,你们就不憋屈了。”
消息传到邯郸,赵王迁也火了。他本来就对李牧不放心,这下听说李牧缩在雁门不敢出战,当即下旨把李牧召回。李牧接到圣旨,叹了口气:“大王不懂兵法,这一回去,雁门怕是要出事啊!”可君命难违,他只能交接兵权,回了邯郸。赵王另派了个叫韩仓的将领去守雁门,这韩仓是个好大喜功的主,一到任就把李牧的规矩全改了,匈奴一来,就带着士兵作战。结果呢?赵军屡战屡败,三个月不到,就折损了五千多士兵,雁门周围的百姓也没法耕种放牧,纷纷逃到邯郸避难。
赵王迁这才知道后悔,又派人去请李牧出山。李牧躲在家里,闭门不见。赵王没办法,只能让老臣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去请,信里说:“之前是寡人糊涂,错怪了将军,如今雁门危急,还请将军以国事为重,再次出山。”李牧见赵王态度诚恳,才说:“大王要是真心用我,就得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回雁门后,军务我说了算,大王不能干涉我的军务。”赵王连忙答应:“只要将军能守住雁门,一切都听将军的!”
就这样,李牧再次回到雁门。将士们李牧回来了,都欢呼雀跃。李牧还是老样子,每天犒赏士兵、训练骑射、修缮堡垒,匈奴再来,依旧坚守不出。匈奴单于见李牧又回来了,还是那副胆小怕事的模样,心里更得意了:“这李牧就是个软蛋,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说不定就投降了!”于是,单于召集了匈奴各部,凑了十万铁骑,准备大举入侵雁门,一举拿下赵国的北疆。
公元前244年,秋高气爽,正是适合骑兵作战的好天气。匈奴单于亲自率领十万铁骑,浩浩荡荡杀向雁门。一路上,匈奴骑兵耀武扬威,见了赵国的村庄就烧,见了百姓就抓,好不嚣张。
消息传到李牧的大营,将士们都摩拳擦掌,等着李牧下令出战。李牧却依旧镇定,他召集众将,笑道:“匈奴人来了十万,正好让咱们打个痛快!不过,硬拼肯定不行,得用计。”说着,他指着地图,给众将布置任务:“左将军,你带五千弓弩手,埋伏在狼居胥峡谷的东侧山坡,听我号令,万箭齐发!”“右将军,你带八千长枪兵,埋伏在峡谷西侧,等匈奴兵进了峡谷,就从山坡上冲下来,截断他们的去路!”“前将军,你带三千铁骑,埋伏在峡谷北边的密林里,等匈奴兵乱了阵脚,就从后面冲上去,断他们的退路!”“后将军,你带一万刀盾手,守在峡谷南边的出口,防止匈奴兵突围!”
众将领命而去,李牧又让人放出消息,说赵军粮草不足,士兵都怕了匈奴,准备弃营而逃。还故意让士兵把几百头牛羊赶到峡谷外的草原上,让牧民假装惊慌失措地四处逃散。
匈奴单于带着大军,刚到草原就看到了牛羊,又听说赵军要逃,顿时大喜:“我说李牧是个软蛋吧,这下看我怎么收拾他!”他当即下令:“全军加速前进,冲进赵军大营,活捉李牧!”匈奴骑兵们一见牛羊,纷纷纵马冲上去抢掠。
李牧在堡垒上看得清清楚楚,见匈奴骑兵大多进了狼居胥峡谷,只有少数留在谷外,当即抽出龙泉宝剑,大喝一声:“传令下去,按计划行事!”
一声令下,左将军的五千弓弩手率先动手。只见山坡上突然站起密密麻麻的弓弩手,弓弦如满月,箭矢似流星,“嗖嗖嗖”地射向峡谷里的匈奴兵。匈奴兵毫无防备,顿时倒下一片,惨叫声此起彼伏。单于一惊,刚想下令撤退,右将军的八千长枪兵又从西侧山坡冲了下来,长枪如林,一步一进,把匈奴兵逼得往峡谷深处退。
就在这时,前将军的三千铁骑从北边的密林里冲了出来,马蹄踏得地面轰隆隆作响,像惊雷似的。铁骑将士们手持长刀,见了匈奴兵就砍,刀光闪过,人头落地。匈奴兵被夹在中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胡乱挥舞马刀抵抗。
单于见势不妙,想带着亲兵从峡谷南边突围,可刚到出口,就被后将军的一万刀盾手拦住了。刀盾手们结成方阵,盾牌在外,长刀在内,像一堵铜墙铁壁,匈奴兵冲了几次,都被砍得人仰马翻。
这一场仗,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峡谷里,匈奴兵的惨叫声、马的嘶鸣声、刀枪的碰撞声混在一起。赵军将士们因为平时训练有素,又憋了好几年的气,一个个如狼似虎,杀得匈奴兵哭爹喊娘。李牧骑着白龙驹,手持龙泉宝剑,在战场上往来冲杀,凡是挡路的匈奴兵,都被他一剑劈落马下。
一直杀到太阳落山,峡谷里的匈奴兵大部分被消灭,只有单于带着几百个亲兵,拼死从峡谷东侧的小路上逃了出去,连帽子都跑丢了。此役,李牧斩杀匈奴骑兵十万余人,还俘虏了匈奴的白羊王、楼烦王,缴获战马三万多匹、牛羊几十万头。随后,李牧又乘胜追击,率军北上,灭了襜褴部落,攻破了东胡的营地,逼得林胡部落首领亲自来投降,发誓再也不敢侵犯赵国边境。
消息传到邯郸,赵王迁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当即下旨,封李牧为大将军,赐黄金千两、锦缎百匹。
雁门的百姓听说李牧打了大胜仗,都提着酒、拿着肉来军营慰问。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拉着李牧的手说:“将军啊,以前匈奴一来,我们就只能四处躲藏,现在有您在,我们终于能安心了!”李牧握着老人的手,笑道:“老人家,保家卫国是我分内的事,只要有我在,就不会让匈奴人再欺负咱们!”
咱再说秦国,秦王政见李牧把匈奴收拾得服服帖帖,赵国的北疆稳定了,心里很是不安,于是,他在公元前233年,派大将桓齮率领十万秦军,进攻赵国的赤丽、宜安两地,想一举逼近邯郸,灭了赵国。
这桓齮可不是一般人,他是秦国的名将,当年跟着王翦打韩国,立下了不少战功,打起仗来凶猛无比,人送外号“催命阎罗”。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赤丽、宜安,杀了赵国守将,直逼邯郸。邯郸城里的百姓慌了,纷纷收拾行李准备逃难,赵王迁更是吓得睡不着觉,连夜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有个大臣说:“大王,如今秦军势大,只有武安君李牧能抵挡得住,不如让他率边军回师救援?”赵王迁连忙点头:“对,对,快传旨,让李将军即刻回师!”
李牧接到圣旨时,得知邯郸危急,不敢耽搁,当即挑选了五万精锐边军,星夜南下。这五万边军,都是跟着李牧打匈奴的老兵,个个能征善战,骑射精湛,是赵国最精锐的部队。
一路上,李牧率军马不停蹄,白天赶路,晚上就在路边扎营,连饭都是在马背上吃。只用了三天三夜,李牧就率领边军赶到了宜安附近,与邯郸的两万守军会合。此时,秦军已经在宜安城外扎下了大营,营盘连绵几十里,旗帜招展,气势逼人。赵军将士见秦军势大,都有些害怕,有个将领悄悄对李牧说:“将军,秦军势大,要不咱们先退守邯郸,再想办法?”李牧摇摇头:“不行,要是咱们退了,秦军就会趁机追击,到时候就被动了。咱们得在这儿挡住秦军,打退他们!”
当天晚上,李牧亲自带着几个斥候,悄悄摸到秦军大营附近侦察。他看到秦军大营戒备森严,营门口有士兵来回巡逻,营里灯火通明,还能听到秦军士兵的喊杀声,显然是在加紧训练。
回到赵军大营,李牧召集众将开会。他说:“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肯定不多,想速战速决。桓齮要是见咱们坚守不出,肯定会想办法诱咱们出战。依我看,他下一步可能会进攻肥下,想让咱们去救援,然后在半路上设伏。”众将一听,都点头称是。李牧接着说:“既然他想诱咱们,咱们就将计就计。左将军,你带两万士兵,在营里虚张声势,多插旗帜,白天敲鼓,晚上点灯,让秦军以为咱们要坚守大营;我带五万精锐,趁夜偷袭秦军大营,只要烧了他们的粮草,秦军就会不战自乱!”
众将领命,各自去准备。当天夜里,月黑风高,正是偷袭的好时机。李牧率领五万精锐,悄悄离开了赵军大营,朝着秦军大营摸去。一路上,士兵们都下马步行,马蹄上裹着布,嘴里衔着枚,生怕发出一点声音。
快到秦军大营时,李牧让士兵们停下来,派几个身手敏捷的斥候摸进营里,杀了营门口的巡逻兵。然后,他大手一挥,士兵们如猛虎下山,冲进了秦军大营。秦军士兵大多在睡觉,突然听到喊杀声,都慌了神,有的连衣服都没穿好,就拿着武器冲了出来,结果刚出门就被赵军砍倒。
李牧带着士兵,直奔秦军的粮草营。粮草营里有几千秦军守卫,见赵军冲进来,连忙抵抗。可赵军将士们个个勇猛,很快就杀散了守卫,放火把粮草营烧了起来。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夜空,秦军大营里顿时乱成一团。
正在肥下准备攻城的桓齮,突然看到大营方向火光冲天,心里一惊:“不好,大营被袭了!”他连忙下令:“全军撤退,回援大营!”秦军将士们听说大营被袭,粮草被烧,都无心恋战,纷纷掉头往回跑,队伍乱成了一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