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马服君传奇:阏与雄风震战国
烽烟滚滚漫神州,战国七雄竞风流。
赵有奢公多智勇,文能出相武能侯。
阏与狭路斩秦将,税吏登台拜将侯。
更有知儿明鉴在,千秋美名万古留!
咱们这一章的这位英雄,起自微末,却能临危受命,打败强秦,最终封侯拜将。此人姓赵,名奢,后来被赵王封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并称“赵国三杰”。
时期话说战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国力蒸蒸日上,到了赵惠文王年间,更是成了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可强国也有强国的烦恼——国库要养军队、要修城池、要赈济灾民,哪一样都离不开钱。可那会儿的贵族勋臣,一个个都想着偷税漏税,把负担转嫁给老百姓,久而久之,赵国的赋税制度就成了一笔糊涂账。赵奢当时的官职是“田部吏”,说白了就是邯郸城里负责征收田税的小吏,官阶不高,权力却不小。
这一日,春和景明,邯郸城里车水马龙,赵奢带着两个差役,揣着税册,直奔平原君赵胜的府邸。您可知道这平原君是谁?他是赵惠文王的弟弟,战国四公子之一,家里养着三千门客,在赵国那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以往的田部吏,到了平原君府门前,要么绕着走,要么就是象征性地问一句,收不到税也不敢多嘴。可赵奢不一样,他拿着税册,站在府门前,朗声道:“田部吏赵奢,奉赵王之命,前来征收平原君府田税,烦请管家通报一声!”
话音刚落,府门“吱呀”一声开了,出来一个穿着锦袍、腆着肚子的管家,身后跟着四五个凶神恶煞的家仆,一个个腰间别着短刀,眼神里满是不屑。那管家上下打量了赵奢一番,撇着嘴道:“你就是新上任的田部吏?也不瞧瞧这是什么地方,敢来平原君府收税?我家公子日理万机,哪有功夫管你这芝麻绿豆大的事儿!赶紧滚,再啰嗦,别怪我们不客气!”
旁边的两个差役吓得脸都白了,偷偷拉了拉赵奢的衣角,意思是“算了吧,咱们惹不起”。可赵奢纹丝不动,依旧朗声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平原君身为赵国公子,食君之禄,当担君之忧。若连公子都偷税漏税,那国法何在?百姓又该如何看待朝堂?还请管家速速通报,否则,休怪我按律行事!”
那管家见赵奢竟敢顶嘴,顿时火冒三丈,抬手就朝赵奢脸上扇去,嘴里还骂道:“好你个不知死活的小吏,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今天就好好教训教训你!”
这赵奢可是吃素的?他虽是文吏,却也练过多年武艺,身手可不一般!只见那管家的拳头离赵奢面门还有三寸,赵奢左脚尖一点地面,身形如清风般向后飘出半尺,恰好避开这一拳。紧接着,他闪电般踢出一脚,正中管家右腿腿弯,咔嚓一下,管家右腿骨折,歪倒在一边。
身后那四五个家仆见状,顿时炸了锅,有的拔刀就冲上来,有的转身就想往府里跑。赵奢哪能给他们机会?只见他身形辗转腾挪,如猛虎下山、蛟龙出海!左一拳,打塌一个家仆的鼻梁骨;右一拳,把一个家仆打了个乌眼青;转身一脚,把想逃跑的家仆踹倒在地!不过片刻功夫,五个家仆横七竖八的全倒在了地上。
平原君当时正在府里和门客们下棋,一听自家管家和家仆被一个小吏打了,顿时勃然大怒,猛地把棋盘掀翻,棋子撒了一地。他拔出腰间的佩剑,怒吼道:“好个大胆的田部吏!竟敢在我府门前打人,简直是反了天了!来人啊,跟我出去!我要亲自去宰了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
一群门客跟着平原君冲出府门,只见赵奢正站在平原君府门口台阶下,脸上毫无惧色。平原君勒住马,指着赵奢骂道:“你这小吏,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打我的人?今日我不将你碎尸万段,难解我心头之恨!”
赵奢见平原君来了,不仅没有逃跑,反而迈步上前,对着平原君长揖及地,朗声道:“公子息怒!我想问您三个问题:第一,您是赵国的公子,还是秦国的公子?第二,国法重要,还是您的私人恩怨重要?第三,赵国强盛,对您有利,还是赵国衰败,对您有利?”
平原君被这三个问题问得一愣,一时竟答不上来。赵奢接着说道:“公子您身为赵国公子,理当以身作则,遵守国法。可您的管家和家仆,不仅抗税,还动手伤人,这是公然藐视国法!我今日教训他们,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维护国法的尊严!若您今日杀了我,固然能解气,可国法何在?其他贵族勋臣见状,只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偷税漏税,到时候国库空虚,军队无粮,秦军一旦打来,赵国危在旦夕,您身为公子,又能逃到哪里去?反之,若您带头守法,缴纳赋税,其他贵族自然会效仿,赵国国库充盈,国力强盛,您的地位也会更加稳固。公子英明,难道分不清孰轻孰重吗?”
平原君听完这番话,把手里的佩剑“哐当”一声扔在地上,快步走到赵奢面前,双手扶起赵奢,诚恳地说道:“先生所言极是!是我糊涂了,险些因一己之私坏了国家大事!先生有如此胆识和远见,真是赵国的栋梁之才!我这就随您去缴纳赋税,而且要以身作则,加倍缴纳!”
从此以后,赵奢的名声在邯郸城里传开了。平原君更是把赵奢举荐给了赵惠文王,说他“刚正不阿,有治国之才”。赵王召见赵奢,与他谈论治国之道,赵奢侃侃而谈,提出“轻徭薄赋,严惩逃税,藏富于民”的主张,深得赵王赏识。于是,赵王任命赵奢为“治粟内史”,负责全国的赋税和粮食管理。
赵奢上任之后,雷厉风行。他先是清查全国的土地,重新登记田亩,让贵族勋臣的隐田无处可藏;然后制定了严格的赋税制度,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一视同仁,偷税漏税者,轻则罚款,重则流放;同时,他还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减免垦荒农民的赋税,让老百姓有了种田的积极性。
不到三年时间,赵国的国库就充盈起来了——粮仓里堆满了粟米,府库里装满了金帛,连边境的军队都能按时领到粮草和军饷。秦国的探子潜入赵国,看到邯郸城里百姓安居乐业,集市上物资丰富,回去后向秦昭襄王禀报:“赵国如今仓廪实、府库足,士卒精锐,不可轻易伐之!”
公元前270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早已远超其他六国,尤其是军队,号称“虎狼之师”,这些年南征北战,先后打败了韩、魏、楚等国,斩杀敌军上百万,一时间天下诸侯无人敢惹。这一年,秦昭襄王派大将胡阳率领十万大军,突袭赵国的阏与城。
您可别小看这阏与城,它位于赵国的西部边境,地处太行山深处,是赵国通往韩国的交通要道,也是抵御秦军东进的门户。一旦阏与失守,秦军就能沿着太行山南下,直逼赵国的都城邯郸,到时候赵国就危险了!
秦军围困阏与的消息传到邯郸,赵惠文王顿时慌了神,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大殿之上,赵王看着底下的大臣,急切地问道:“秦军围困阏与,形势危急,哪位将军愿意率军前往救援呢?”
话音刚落,大殿里一片寂静。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说话。为什么?因为秦军太厉害了!这些年秦军打了太多胜仗,“秦军不可战胜”这个观念已深入人心。而且阏与这地方,道路狭窄险峻,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深谷激流,大军根本无法展开,作战难度极大。
赵王见状,只好看向老将廉颇,问道:“廉将军,你是赵国的名将,经验丰富,你看这阏与,咱们能救吗?”
廉颇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沉吟片刻,摇了摇头道:“大王,阏与道远而险狭,易守难攻。我军若前往救援,秦军以逸待劳,必然会在险要之处设伏,我军粮草运输也困难重重,恐怕难以取胜啊!”
赵王又看向另一位老将乐乘,问道:“乐将军,你怎么看?”
乐乘也叹了口气,说道:“廉将军所言极是。阏与地势险恶,救援之路如同羊肠小道,大军根本无法快速推进,一旦被秦军纠缠住,后果不堪设想。依臣之见,不如放弃阏与,集中兵力防守邯郸,以保都城安全。”
赵王听了,心里更是凉了半截。放弃阏与?那岂不是把邯郸的西大门拱手让给秦军?可廉颇和乐乘都是赵国的名将,他们都觉得救不了,难道真的只能放弃吗?
就在赵王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响起:“大王!阏与不可弃!秦军虽强,却也并非不可战胜!臣愿率军前往救援,定能打破秦军的围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之前负责管理赋税的赵奢!
大殿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大臣皱着眉头,小声嘀咕:“赵奢不过是个管赋税的文吏,哪懂打仗啊?这不是胡闹吗?”有的大臣则摇着头,觉得赵奢是自不量力,“连廉将军和乐将军都不敢去,他一个文吏去了也是送死!”
廉颇更是站起身,对着赵奢说道:“赵大人,打仗可不是算账,那是要死人的!秦军十万精锐,胡阳也是秦国的名将,你从未带过兵,怎能轻易立下军令状?万一战败,不仅你自己性命难保,赵国也要陷入危难啊!”
赵奢看着众人质疑的目光,神色却依旧坚定。他对着赵王拱手道:“大王,臣虽未带过兵,却也懂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秦军围困阏与,必然以为我军不敢救援,心生懈怠;若我军出其不意,连夜奔袭,抢占险要之地,定能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至于廉将军所说的道路险峻,臣以为,正因为道路险峻,秦军才会放松警惕,这正是我军取胜的机会!”
赵王看着赵奢,心里也犯了嘀咕:赵奢虽然有治国之才,可打仗毕竟是另一回事。可眼下除了赵奢,再也没有人愿意率军救援阏与了。与其放弃阏与,不如让赵奢试一试,也许真能有奇迹发生呢?
想到这里,赵王站起身,大声道:“好!赵奢,寡人相信你!寡人任命你为上将军,拨给你五万精锐骑兵,再加两万步兵,共计七万大军,前往救援阏与!若能取胜,寡人有重赏!”
赵奢当即跪倒在地,高声道:“臣谢大王信任!臣定不辱使命,不破秦军,誓不还朝!”
赵奢就这样走马上任了,到了军营,赵奢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全体将领,宣布军令:“此次救援阏与,事关赵国存亡,容不得半点马虎!从今日起,全军严格训练,不得懈怠!若有违抗军令者,无论官职大小,一律军法处置!”
随后,赵奢又到军营里视察,看到士兵们的铠甲破旧,就下令更换新的铠甲;看到士兵们的兵器不锋利,就下令重新锻造;看到士兵们的伙食不好,就下令改善伙食,每天都要有肉有米。他还亲自到伤兵营里,为受伤的士兵换药,和士兵们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
士兵们见赵奢虽然是文吏出身,却对他们如此关心,一个个都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赵将军如此待我们,我们定当拼死作战,不负将军所托!”
几天后,赵奢率领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邯郸出发,向西进军。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大军刚走出邯郸三十里,赵奢就突然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就地安营扎寨!”
将领们都愣住了,纷纷来问赵奢:“将军,阏与形势危急,我们应该日夜兼程,尽快赶到才是,怎么刚走三十里就停下来了?”
赵奢却摆了摆手,严肃地说道:“诸位将军,秦军势大,且对我军动向了如指掌。若我们贸然前进,秦军必然会在险要之处设伏,我军必败无疑!如今我们安营扎寨,增筑壁垒,就是要让秦军以为我们怯战,不敢前往救援阏与,从而放松警惕。这是缓兵之计,也是迷惑秦军之计!”
说完,赵奢又下了一道死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谈论进军阏与之事,若有违犯者,立斩不赦!”
将领们虽然心里疑惑,可也不敢违抗军令,只好按照赵奢的命令,指挥士兵们安营扎寨,挖掘壕沟,修筑壁垒。士兵们每天除了训练,就是加固营寨,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军始终在原地不动,连邯郸城里的赵王都忍不住派人来问:“赵将军,为何还不进军?阏与的形势越来越危急了!”
赵奢接到赵王的诏书,只是回复道:“大王放心,臣自有妙计,时候一到,必能破敌!”
与此同时,秦军的探子也发现了赵奢的大军。探子乔装成老百姓,混到赵奢的军营附近,看到赵军正在忙着修筑壁垒,士兵们一个个看起来毫无斗志,心里顿时乐了:“原来这赵奢真是个胆小鬼,不敢和我大秦铁骑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