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马服君传奇:阏与雄风震战国(第2页)
探子回到秦军大营,把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胡阳。胡阳听了,哈哈大笑道:“我还以为赵奢有多大本事,原来不过是个胆小鬼!他不敢进军,正好,等我们攻下阏与,再回头收拾他!”
于是,胡阳放松了对赵奢大军的警惕,集中全部兵力攻打阏与城。阏与城里的守军虽然顽强抵抗,可秦军攻势猛烈,城墙已经被攻破了好几处,眼看就要失守了。
这一天夜里,月黑风高,赵国的军营里一片寂静,突然,赵奢的大帐里传出一阵急促的鼓声,紧接着,号角声划破夜空!
只见赵奢身披铠甲,手持长枪,站在高台上,大声下令:“全军将士听令!即刻拔营起寨,人衔枚,马裹蹄,连夜奔袭阏与!谁若敢泄露消息,定斩不饶!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务必在明日天亮之前赶到阏与北山!”
将士们早就憋坏了,一听要进军,一个个精神抖擞,赶紧收拾行装。骑兵们把马蹄用布裹得严严实实,步兵们嘴里衔着枚,没有人多说一句话,只有铠甲摩擦的声音和轻微的脚步声。七万大军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悄无声息地向阏与方向奔去!
一路上,全是崎岖的山路,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深不见底的山谷,稍有不慎就会摔下去粉身碎骨。可将士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紧跟着前面的战友,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走。赵奢亲自走在队伍的前面,手里拿着火把,为将士们照亮道路。遇到难走的地方,他还会伸手拉一把身边的士兵;看到有士兵体力不支,他就让身边的侍卫把自己的马让给士兵骑。
就这样,大军日夜兼程终于在第二天黎明时分,赶到了阏与城外的北山。这北山是阏与城附近的制高点,站在山顶上,能俯瞰整个阏与城和秦军大营。赵奢当即下令:“全军立即抢占北山,构筑防御工事!弓弩手列阵于山顶,步兵在山腰挖掘壕沟,骑兵在山下待命,准备冲锋!”
将士们不敢怠慢,赶紧行动起来。弓弩手们搭起箭楼,把弓箭搭在弓弦上,瞄准山下;步兵们拿着铁锹、锄头,拼命地挖掘壕沟,搬运石头,构筑壁垒。没等步兵把最后一道鹿砦扎好,山下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嘚嘚嘚!嘚嘚嘚!”只见一个赵军斥候翻身滚下马来,跪在地上大喊:“将军!不好了!秦军斥候发现咱们了!胡阳亲自带三万骑兵往北山来了,离这儿就剩八里地!”赵奢“唰”地把令旗一扬,大声喊道:“众将士不要慌张!咱们占着北山制高点,这是地利!弓弩手听令——箭楼架稳了,箭簇蘸好火油,秦军到五十步内再射!步兵听令——滚木石头堆到石墙根,等秦军靠近壕沟,就推下去!骑兵听令——等秦军阵脚一乱,你们就从东西两侧冲下去,断他们的后路!”
这命令有条有理,将士们心里的慌劲儿顿时没有了!弓弩手赶紧把蘸了火油的箭簇搭在弓弦上,箭楼里的弩机“咔嗒”一声上了弦,瞄准山下的来路;步兵把最后一批滚木推到石墙边,那滚木碗口粗,上面还钉着铁钉;骑兵们翻身上马,手按刀柄,马蹄子在原地刨着土,就等一声令下。
没一会儿,远处尘烟滚滚,往北山而来。眨眼功夫,秦军骑兵就到了山脚下,为首的秦将胡阳,身披黑沉沉的玄铁甲,腰悬青铜剑,手里拎着一杆长戟,指着山顶就骂:“赵奢匹夫!你不过是个收税的小吏,也敢领兵打仗,你这是自取灭亡,今日定要把你碎尸万段,让你知道我大秦铁骑的厉害!”
说完,胡阳把长戟往前一指,声如炸雷:“全军听令!冲锋!先拿下北山者,赏黄金百两,封千户侯!”秦军骑兵们“嗷”地一声喊,催着马就往山上冲——黑甲连片,长枪如林,跟潮水似的往上涌。
可刚冲到大半腰,前面的骑兵“哎哟”一声,连人带马栽进了壕沟里——那壕沟深不见底,沟底的硬木直接扎透了马肚子,骑兵摔进去,要么被马压着,要么被硬木戳中,惨叫声连绵不绝。后面的秦军想绕开壕沟,可山路就这么宽,绕来绕去还是得往石墙这边挤。
“放箭!”赵奢的令旗往下一压。
山顶的弓弩手齐声发力,“嗖嗖嗖”的箭声跟刮风似的!蘸了火油的箭簇飞下去,一沾秦军的铠甲就着,“呼”地一下燃起大火,秦军骑兵要么被箭射穿,要么被火烧得掉下马,山腰间顿时乱成一团。有的秦军想爬石墙,刚伸手就被石墙上的竹棘扎得鲜血直流;有的想往后退,可后面的骑兵还在往前冲,推推搡搡的,反倒把自己人挤下了山。
胡阳一看不对,气得眼睛都红了,拔出青铜剑砍了两个后退的士兵,大喊:“都给我往上冲!不拿下北山,谁也别想活!”说着,他亲自催马往前冲,手里的长戟挑飞了两支射过来的箭,眼看就要冲到石墙底下。
“扔滚木!”赵奢又喊一声。
步兵们早就等着了,几个人抬着一根滚木,“一二三”使劲一推,那滚木带着风声就往下滚,“轰隆隆”跟打雷似的!正好撞在胡阳的马前,马受惊直立起来,把胡阳掀下了马。胡阳摔在地上,刚爬起来,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就砸在他身边,溅起的碎石擦破了他的胳膊,鲜血一下子就渗了出来。
“将军快跑!赵军太勇猛了!”几个亲兵赶紧把胡阳扶起来,护着他往后退。秦军一看主将都撤了,哪儿还有心思进攻,“哗啦啦”地往山下逃。
“骑兵出击!”赵奢抓住机会,令旗往东西两侧一挥。
早就憋坏了的赵军骑兵,跟猛虎下山似的冲了出去——东边的骑兵往秦军左侧绕,西边的往右侧包,手里的长枪端平了,专挑秦军的后心扎。秦军本来就乱,被这么一冲,更是溃不成军,有的丢了兵器,有的卸了铠甲,只顾着往大营跑。
赵军骑兵追出三四里地,斩杀秦军上千人,缴获了两百多匹战马,才在赵奢的命令下收兵。这时候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阳光照在北山上,赵军的铠甲闪着光,石墙下、壕沟里,秦军的尸体和战马横七竖八地躺了一地。
赵奢站在山顶,看着收拾战场的将士们,脸上终于露出点笑容。他对身边的副将说:“胡阳吃了这个亏,肯定会调大军来攻。咱们趁这功夫,再把工事加固,顺便派些人去阏与城,告诉城里的守军,咱们到了,让他们撑住!”
再说胡阳带着残兵逃回大营,气得把帅案都掀了!青铜酒樽摔在地上,酒洒了一地,他指着帐外骂:“赵奢这匹夫,竟敢如此欺我!若不踏平北山,我胡阳还有何颜面回咸阳见秦王!”
旁边的副将赶紧劝:“将军息怒!赵军占着制高点,硬攻吃亏。不如分兵两路——一路留一万步兵继续围阏与,牵制住城内守军;将军您带七万主力,一半正面攻北山,另一半绕到北山后侧,去断赵军的粮道!赵军奔袭几百里,粮草肯定不多,没了粮草,他们不战自乱!”
胡阳眼睛一亮:“好主意!就这么办!传令下去,三更造饭,四更出兵!谁要是走漏了风声,就地问斩!”
可他哪儿知道,赵奢早把“防偷袭、守粮道”这事儿想到前头了!头天晚上,赵奢就叫过心腹斥候队长,拍着他的肩膀说:“秦军吃了亏,肯定会耍花招。你带五百轻骑,往北山后侧的岔道去侦查,若见秦军动向,不用硬拼,放响箭报信就行,务必盯紧了,莫要贻误军情。”
这斥候队长也是个机灵人,带着五百轻骑,换上秦军的甲胄,趁着夜色摸进了后山岔道。果然,天刚蒙蒙亮,就见一队秦军往岔道而来。
斥候队长一看,赶紧让手下放响箭——“咻!咻!咻!”三支响箭拖着哨音往北山方向飞。紧接着,他拔出刀大喝:“兄弟们,给我冲!别让秦军过岔道!”五百轻骑如饿狼扑食,朝着秦军就杀了过去。
秦军本以为能偷偷摸摸过去,没料到赵军早有埋伏,顿时慌了神。赵军轻骑作战勇猛,没一会儿,秦军就败了,士兵们丢盔弃甲往回跑。等胡阳派来的援军赶到,斥候队早就带着俘虏撤回北山了——把胡阳的计划摸得明明白白。
赵奢听到俘虏供出的消息,忍不住笑了:“传令下去——山腰加派一千步兵,多堆滚木;后山岔道留两千骑兵,再挖几道陷坑,等着秦军来送死!”
果不其然,当天中午,秦军就来了——正面三万大军往北山冲,后山两万秦兵往岔道而去。可正面攻山的秦军,刚到壕沟边就被滚木砸得哭爹喊娘;后山的秦兵更惨,一头栽进陷坑,坑底全是削尖的木桩,进去就没个活!
胡阳在正面看着,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亲自拎着长戟往山上冲。可刚冲到石墙下,就听山顶传来一声喊:“胡阳!你的死期到了!”
抬头一看,赵奢骑着一匹白马,手里端着一把长枪,身后跟着几百名精锐亲卫,顺着山道往下冲!赵奢的枪法那叫一个绝——左一下挑飞秦军的头盔,右一下刺穿秦军的胸膛,亲卫们跟着他,如一把尖刀扎进秦军阵里!
秦军本来就没了士气,被赵奢这么一冲,顿时乱了阵脚。这时候,阏与城里的守军,见赵军在北山打得热闹,知道援军真的到了,守城将领当即下令:“开城门!随我杀出去,跟援军会合!”
城门“嘎吱”一声打开,城里的赵军举着刀枪,喊着口号冲了出来——一边是北山往下冲的赵奢大军,一边是城里往外杀的守军,两下一夹,秦军彻底成了瓮中之鳖!
只见这战场上——赵军的红旗到处飘,秦军的黑甲满地倒;长枪刺穿了秦军的甲,大刀劈断了秦军的腰;滚木砸得秦军哭爹喊娘,弓箭射得秦军魂飞魄散!有的秦军想爬树逃,被弓弩手一箭射穿了大腿,“扑通”掉下来;有的想装死躺地上,被赵军士兵一脚踹起来,刀架在脖子上;胡阳骑着马想突围,被赵奢追上,两人战了三个回合,赵奢一枪挑中他的肩膀,胡阳“哎哟”一声摔下马,刚想爬起来,就被赵军士兵按住,捆了个结结实实!
秦军没了主帅,更是乱得像没头的苍蝇,有的跪地求饶,有的往山里跑,可跑出去没多远,又被赵军的骑兵追上。这一战,从中午杀到黄昏,秦军七万主力,死的死、降的降,最后只剩几千残兵,顺着山道往秦国逃,大营里的粮草、兵器、帐篷,全成了赵军的战利品!
阏与解围的消息传回邯郸,赵惠文王乐得睡不着觉,亲自带着文武大臣出城迎接。见到赵奢,赵王一把拉住他的手,半天没松开,连说:“马服君!你真是寡人的擎天柱!这一战,不仅救了阏与,更让天下诸侯知道,我赵国不是好惹的!”
当天晚上,邯郸城里张灯结彩,赵王在宫里摆了庆功宴,把赵奢请到上首坐,还赐了他黄金千两、良田百顷、锦缎百匹。可赵奢当场就把赏赐推了回去,说:“大王,这功劳不是臣一个人的——是七万将士用命换来的!黄金、良田,臣不能要,不如分给战死的将士家属,再给活着的将士加些军饷,这样他们下次打仗,才能更勇猛!”
赵王一听,更佩服赵奢了,当即准了他的请求。从此,赵奢成了赵国的“马服君”,和廉颇、蔺相如同列——廉颇佩服他的勇,蔺相如敬他的智,三人齐心协力,把赵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秦国好几年都不敢轻易来犯。
可是英雄也有烦心事——赵奢有个儿子,叫赵括,打小就爱读兵书,跟人谈论兵法,说得头头是道,连赵奢都辩不过他。可赵奢却总对着妻子叹气:“括这孩子,把打仗看得太容易了!兵者,死地也,是要流血死人的,他却当成了纸上谈兵的游戏。将来若是赵国用他为将,咱们赵家怕是要遭大难啊!”
后来赵奢病重,临死前还拉着妻子的手叮嘱:“若将来赵王要让括领兵,你一定要拦着,就说我临终前说的——赵括不堪大用!”
可赵奢死后没几年,秦国又来犯赵,长平之战爆发。赵王听了秦国间谍的话,非要用赵括换下廉颇。赵括的母亲赶紧去宫里进谏,把赵奢的话原原本本告诉赵王,可赵王就是不听。
结果呢?赵括到了长平,一改廉颇的坚守策略,贸然出击,被秦军大将白起包围,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赵括也战死沙场。消息传到邯郸,老百姓都哭着说:“要是马服君还在,哪会有这样的惨事啊!”
赵奢虽然走了,可他的名声却流传了下来。他的孙子为了躲避秦国的追杀,改姓为马,后来成了马氏的祖先,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三国名将马超,都是他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