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9章 乐毅破齐

战国烽烟起波澜,名将辈出谱新篇。

乐毅合纵破强齐,千载留名震河山!

咱们这一回书,说的是战国中期的一位名将。此人姓乐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氏。说起这乐家,那可不是普通人家,祖上是魏国名将乐羊,当年乐羊替魏文侯打下中山国,被封在灵寿,这乐家才算在这儿扎了根。后来中山复国,又让赵武灵王给灭了,乐毅就成了赵国人。

据史书记载,乐毅是个美男子,身高八尺挂零,脸蛋儿白净,跟抹了层玉似的,两道眉毛又黑又浓,眼睛亮得能照见人,往那儿一站,不怒自威,一看就是干大事的人物。他打小就爱读兵书,十岁就能在沙盘上排兵布阵,十五岁在邯郸校场跟老将军论兵法,把那些老将军说得哑口无言。赵武灵王一看这孩子了不得,当场就封他为上大夫,让他跟着自己身边出谋划策。

周赧王二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95年,赵国出了桩塌天大事——沙丘之乱!这事儿得从赵武灵王说起。武灵王是个雄主,推行胡服骑射,把赵国打造成了强国,可他晚年犯了糊涂,想把王位传给小儿子赵何,又心疼大儿子赵章,琢磨着把赵国一分为二,让俩儿子各管一块。这主意一出来,朝堂立马乱了套!

公子成和李兑这俩权臣,趁机煽风点火,带着兵马把赵武灵王困在了沙丘宫里,断水断粮。可怜一代雄主,被困了三个多月,最后活活饿死在宫里!这消息传到邯郸,乐毅当时正在府里看兵书,听到这个消息,“啪”地把书扔在桌上,急得直跺脚:“主上啊!您怎么就这么糊涂!权臣当道,这赵国要完啊!”

乐毅心里清楚,公子成和李兑容不下他,留在邯郸迟早是个死。当天夜里,他背着兵书,揣着银子,连夜就出了城。

这一路,乐毅本想往魏国去,路过易水河畔,看见个老头在河边钓鱼。那老头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鱼竿悬在水面上,半天不动一下。乐毅走得累了,上前作揖:“老丈,您这钓了半天,一条鱼没上钩,不如换个地方?”老头头也不抬,嘿嘿一笑:“小伙子,你懂什么!我钓的不是鱼,是龙!”

乐毅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话有门道!再仔细瞅那老头,鹤发童颜,眼睛亮得跟星星似的,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老头又开口了:“燕国新君姬职,也就是燕昭王,刚即位没几年,天天想着报仇雪恨。他在易水边上筑了座黄金台,堆着金银珠宝,就等天下贤士去投奔。你有本事,不去燕国,还去哪?”

乐毅明白,遇上高人了!赶紧“扑通”一声跪下:“老丈点拨之恩,晚辈记一辈子!”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书,递给他:“这是《太公六韬》,你拿去,保准能帮你成就大业。”乐毅刚要道谢,抬头一看,老头没影了,就见一阵清风刮过,易水水面连个涟漪都没有。

乐毅一路晓行夜宿,终于到了蓟城。刚进城,就听老百姓都在说:“燕昭王筑了黄金台,招贤纳士呢!”乐毅也不耽搁,直接就往黄金台去。

这黄金台那叫一个气派!高九丈,宽三丈,台基用青石垒的,一层压一层,严丝合缝;台身用白玉镶的,太阳一晒,晃得人睁不开眼;台上摆着九鼎八簋,旁边挂着黄罗宝帐,帐前设着香案,供着牛、羊、豕三牲,十二面牙旗插得整整齐齐,上面绣着五国国号和“上将军”的旗号。台下八万燕军将士,顶盔掼甲,手持刀枪剑戟,站得跟钉子似的笔直!

燕昭王听说乐毅来了,亲自从台上跑下来,三步并作两步,一把拽住乐毅的手,眼泪都快下来了:“先生可算来了!寡人等您,等得头发都白了!”乐毅赶紧行礼:“大王您太客气了,我就是个逃难的,哪担得起您这么待我?”

俩人进了黄罗宝帐,燕昭王让人摆上酒宴,亲自给乐毅斟酒。酒过三巡,燕昭王放下酒杯,叹口气:“先生,您知道寡人有多苦吗?当年齐国趁我国内乱,占了七十多座城,杀了先君,毁了宗庙!寡人即位以来,天天吃不好睡不好,就想报仇!可齐国太强了——南拒楚国,西打三晋,还跟秦国争着当‘霸主’,没人敢惹!恳请先生帮我,哪怕寡人粉身碎骨,也认了!”

乐毅赶紧扶起燕昭王:“大王别急!齐国虽强,可齐湣王暴虐,不仅齐国百姓恨他,就连各国诸侯也反对他。要伐齐,光靠燕国不行,得合纵秦、赵、魏、韩四国,五国一起上,才能把齐国打垮!”

燕昭王一听,拍着大腿叫好:“先生说得对!寡人现在就拜您为上将军,统领燕国全军!”乐毅还想推辞:“大王,我刚到燕国,没立寸功,将士们怕是不服。”燕昭王把手一摆:“谁敢不服?寡人说了算!”

第二天,拜将大典开始。乐毅身披紫袍,头戴金盔,腰系玉带,手持帅印,站在台上。燕昭王亲自给他戴帅盔、递令旗,大声道:“从今日起,乐毅为燕国上将军,军中大小事务,全听乐将军的,违抗者,先斩后奏!”台下将士齐声高呼:“愿听上将军号令!”乐毅接过令旗,朗声道:“诸位将士!齐国欺我燕国太甚,此去伐齐,是报仇雪恨,是救齐国民众!我乐毅立誓:不破齐,誓不还燕!”说完,令旗一挥:“传我将令!燕军在蓟城集结,四国军队在济水西岸汇合,三个月后,济水见!”

转眼三个月过去,五国联军二十万大军齐聚济水西岸——燕军五万,秦军四万,赵军五万,魏军三万,韩军三万,旌旗蔽日,锣鼓喧天。这边齐湣王慌了,点起二十万大军,命触子为帅,达子为副将,在济水东岸摆阵。触子本是名将,可齐湣王天天催战,还说:“打不赢,诛你九族!”触子心里又气又怕,真想指着齐湣王的鼻子骂娘。

这一天,乐毅登上望楼,指着济水东岸:“诸君请看,那地方地势低洼,正好破敌!”廉颇问道:“上将军有何妙计?”乐毅笑道:“趁夜掘堤放水,冲乱齐营,再趁机进攻!”

当天夜里,乐毅令廉颇带三万赵兵,携带铁锹铁镐,去济水上游掘堤。赵兵不一会儿就挖了个大窟窿。四更天,“轰隆”一声巨响,济水像脱缰的野马,直冲齐营!齐军将士从梦里惊醒,大水冲塌帐篷,冲走兵器,哭爹喊娘,乱作一团。触子连衣服都没穿好,骑上马就逃,后来跑到楚国,再也不敢回齐国。

乐毅见齐营大乱,下令:“全军出击!”五国联军驾着小船木筏,渡过济水,直冲齐营。燕军刀砍,秦兵枪刺,赵将斧劈,魏卒剑削,韩兵弩射,齐军哪里抵挡得住?尸横济水,血染波涛,达子带着残兵退守秦周城。

乐毅率军紧追,到了秦周城下,达子摆阵迎战。达子手持方天画戟,左冲右突,燕军倒下不少。乐毅见状,亲自擂鼓助威。“咚咚咚”的鼓声一响,燕军士气大振。有个叫秦武阳的年轻将领,手持长枪冲上去,跟达子打了十几个回合,一枪刺中达子的马,达子摔下来,被燕军乱刀砍死。

这一仗,五国联军大破齐军主力,斩首八万余级。乐毅犒赏三军后,对四国将领说:“盟约已完,诸君可回本国,剩下的事,交给燕军!”四国将领高高兴兴地撤军,乐毅则率燕军,马不停蹄往临淄赶。

乐毅率领燕军,一路势如破竹,没几天就到了临淄城下。这临淄是齐国都城,城墙高五丈,宽三丈,护城河又宽又深,按理说很难打。可齐湣王早就吓破了胆,听说燕军来了,连夜带着后宫嫔妃、文武大臣和金银珠宝,从西门逃了,直奔莒城。

齐军将士见国王跑了,也没了斗志,有的打开城门投降,有的收拾东西跑路。乐毅率军进城,第一件事就是下命令:“谁敢抢掠百姓,立斩不赦!”接着,乐毅去了齐国太庙。太庙供奉着姜子牙、齐桓公、管仲这些先贤,里面有不少珍贵礼器。乐毅让人把太庙门锁上,派士兵看守,还说:“谁敢动太庙一草一木,定斩不饶!”

然后,乐毅让人贴安民告示,上面写着:“燕军只为讨伐齐湣王暴政!百姓一概不扰;愿为燕国效力者,不论出身,皆有官做;藏匿齐湣王亲信者,全家问斩!”

燕昭王听说乐毅拿下临淄,高兴得睡不着觉,亲自带着文武大臣去济水劳军。见了乐毅,燕昭王一把抱住他:“先生是寡人的恩人!没有您,寡人报不了仇!”当场封乐毅为昌国君,赐黄金万镒、良马千匹、绸缎千匹,还把自己妹妹嫁给了乐毅。乐毅推辞:“这些赏赐该分给将士们。”燕昭王更高兴了:“先生体恤将士,难得!就按您说的办!”

犒赏完三军,乐毅对燕昭王说:“大王,临淄已破,但齐国还有不少城池没拿下来。我想继续进攻,把齐国城池都拿下,让燕国土地扩大一倍!”燕昭王点头:“先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寡人全力支持!”

乐毅辞别燕昭王,开始攻打齐国其他城池。他打仗有个规矩:先劝降,后攻城。派使者进城说:“乐将军说了,开城投降,以前的事一笔勾销,还能保你官职、减你赋税;要是顽抗,城破之后,可别怪燕军不客气!”

大多数城池的官员百姓,早就恨透了齐湣王,一听这话,纷纷开城投降。比如历城,官员们商量了一下,当天就打开城门;琅琊的老百姓,自发把守城齐军赶跑,提着齐军将领的脑袋来见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