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啥掰我一块 作品

第56章 石坝乡排查

第56章 石坝乡排查

2006年10月18日,清晨六点。~q·u`s·h.u¨c*h,e`n¨g..^c\o?m`

云溪县公 安局指挥部彻夜未明。

墙上那张清溪村及周边山区的地图旁,新钉上了一幅石坝乡的行政区划图,比例尺更大,标注着村落、道路和主要建筑。

赵刚眼里布满血丝,但精神高度集中,手指点着石坝乡的中心区域:“根据陈教授的判断和矿场遗留物证,汪正国极可能已逃往其老家石坝乡方向。”

“、我们必须立刻调整重心,将搜捕力量向石坝乡倾斜。”

陈默站在地图前,接过话头,声音沉稳清晰:“我建议,立即启动对石坝乡的‘三查’。”

他转向指挥部众人,“一,查汪正国的所有亲友社会关系,特别是直系、旁系血亲及关系密切的友人,摸排其可能投靠或寻求帮助的对象。”

“二,查石坝乡近期,特别是10月10日以来的外来人员登记情况,包括旅店、出租屋、用工单位,注意有无符合汪正国体貌特征的可疑人员。”

“三,查全乡范围内的废弃房屋、闲置厂房、山林窝棚、窑洞等一切可能藏匿人员的处所。此人熟悉本地环境,警惕性高,不会轻易暴露在明处。”

“同意!”局长拍板,“赵刚,你立刻带一队人,直奔石坝乡派出所,依托当地力量,全面落实‘三查’!通讯保持畅通,有任何发现,第一时间汇报!”

“是!”赵刚抓起椅背上的外套,转身点人,“一班、二班,跟我走!带上装备和干粮,估计得在石坝乡泡几天了!”

三辆警车呼啸着驶出县公 安局大院,卷起一片尘土,奔向三十公里外的石坝乡。

石坝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是典型的劳务输出乡镇。2006年,乡里超过三分之二的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省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村落显得冷清而缺乏生气。

上午八点半,赵刚的队伍抵达石坝乡派出所。简陋的院子里,只有一位老民警和两个联防队员。听说市里来了专案组抓灭门案的凶手,而且凶手可能就是本乡汪家沟村的人,老民警的脸色立刻凝重起来。

“汪正国?我知道他。”老民警翻着户籍册,“汪家沟村的,名声不好,以前就爱惹事。他家里没什么直系亲人了,父母早没了。倒是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汪正明,没跟着出去打工,在乡街上开了家五金店。”

“汪正明?”赵刚立刻捕捉到这个信息,“他们兄弟关系怎么样?”

“听说一般。”老民警摇摇头,“不是一个爹生的,年纪也差了好几岁。汪正国常年在外头混,很少回来。不过……今年春节前后,好像是在他弟弟家住过几天。”

赵刚立刻部署:“重点查这个汪正明!他的五金店,还有他家!其他人,按‘三查’方案,分组行动!”

“一组,跟我去乡街五金店;二组,走访汪家沟村,询问老街坊;三组,联系各村村干部,排查废弃房屋和外来人员!”

石坝乡街只有一条不到两百米的水泥路,两旁是些低矮的商铺。/x?i`n_k′a!n-s′h!u?w,u..*c^o,m_

汪正明的“正明五金店”就在街尾,门面不大,卷帘门半开着,里面堆满了各种金属配件、农具、电线之类的东西,显得杂乱拥挤。

赵刚带人走到店门口时,汪正明正拿着抹布擦拭柜台,看到几个陌生面孔的警察进来,他动作明显顿了一下,眼神闪过一丝慌乱。

“汪正明?”赵亮出证件,“我们是云溪县局‘10·14’专案组的,找你了解点情况。”

“啊……是,我是。”汪正明放下抹布,手在裤子上蹭了蹭,脸上挤出不太自然的笑,“警察同志,什么事?”

“你哥,汪正国,最近有没有回来过?或者跟你联系过?”赵刚开门见山,目光紧盯着他。

汪正明喉结滚动了一下,避开赵刚的视线:“没……没有啊。他都好久没回来了,我们也没什么联系。”

“春节他不是在你家住过吗?”

“那是过年嘛……就住了几天,早就走了。”汪正明语气急促,“我都不知道他在外面惹了什么事……”

赵刚注意到他说话时手指不自觉地抠着柜台边缘,眼神闪烁不定。“10月16号晚上,你在店里吗?有没有见过什么可疑的人?”

“16号?晚上我……我看店呢,没什么人来。”汪正明声音有点发虚,“我们这小店,天一黑就没什么生意了。”

正问着,店里一个年轻店员拿着扫帚从后院走进来,听到问话,下意识地朝汪正明看了一眼。赵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细节。

他让其他民警继续询问汪正明,自己走到店外,示意那个跟出来的年轻店员到一边:“小伙子,你是这店的店员?”

“嗯。”小伙子点点头,有点紧张。

“10月16号晚上,你在店里吗?看没看到一个戴草帽、捂着脸的男人来找你们老板?”

小伙子犹豫了一下,偷偷瞟了眼店里,压低声音:“好像……是有这么个人。天都快黑了,来的,戴个破草帽,低着头,看不全脸。”

“老板本来在算账,看到他就赶紧站起来了,好像还愣了一下。后来老板就把他领到后院去了。”

“去了多久?说了什么?”

“呆了大概十几二十分钟吧?具体说什么没听见,我在前面看店呢。后来那人走的时候,好像手里拿了包饼干,还有……好像是个手电筒?对,是手电筒,老板没让我拿,是自己去货架上拿的新的。”

“那人长什么样?身高体型?”

“就……挺壮的,个子不算特别高,穿个深色外套,旧的,好像还有点泥点子。说话声音低,有点沙哑,听不太清。”

赵刚心里有数了。他回到店里,汪正明还在跟民警支支吾吾。赵刚直接打断:“汪正明,你后院是不是有个仓库?我们要看一下。”

汪正明脸色唰一下白了:“仓库?就……就放点杂货,乱得很……”

“例行检查,配合一下工作。′s·a~n,s+a^n_y+q/.-c*o*m+”赵刚语气不容置疑,示意民警上前。

汪正明只得磨磨蹭蹭地领着警察穿过店铺后门,来到一个小院。院子一角有个砖砌的矮房,门上挂着一把旧锁。汪正明抖着手掏出钥匙打开锁。

门一推开,一股混合着铁锈、灰尘和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里面堆满了各式五金配件、废旧纸箱、麻袋,光线昏暗。

赵刚打着手电,仔细扫过仓库每一个角落。

地面灰尘很厚,杂物堆积如山,一时看不出什么异常。但他注意到,靠近最里面墙角的几个大铁皮桶后面,似乎有什么东西。

他示意民警一起挪开沉重的铁桶。灰尘簌簌落下。桶后面,靠墙的地上,扔着一件团在一起的深色男式外套。

赵刚戴上手套,小心地捡起外套。面料粗糙,是常见的化纤材质,深蓝色,此刻沾满了灰尘,但仔细看,袖口和衣襟处确实有已经干涸发硬的泥点印记。

他摸了摸口袋,左边口袋是空的,右边口袋里,掏出了几张揉皱的一元、五角纸币,还有一张折叠起来的小纸条。

展开纸条,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去县城火车站,找李老三”。字迹潦草,像是匆忙间写就。

赵刚立刻将衣服和纸条分别放入证物袋,脸色冷峻:“汪正明,这衣服是谁的?解释一下!”

汪正明面无人色,嘴唇哆嗦着:“我……我不知道啊……可能是……是以前哪个顾客落下的吧……”

“顾客?落在你仓库最里面的铁桶后面?”赵刚厉声道,“10月16号晚上来找你的那个人,是不是汪正国?这衣服是不是他的?你把他藏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