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石坝乡排查(第2页)
“没有!真没有!”汪正明几乎要哭出来,“他就是……就是来买点东西,买了就走了……我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隐瞒不报,包庇凶手,你知道是什么罪吗?”赵刚逼视着他。
汪正明瘫软下去,被两个民警架住。
赵刚立刻走到院子里,用对讲机向指挥部汇报:“陈教授,局长,石坝乡五金店有重大发现!”
“在汪正明店铺后院仓库内,发现一件可疑深色外套,口袋内有少量现金和一张纸条,写有‘去县城火车站,找李老三’。”
“店员证实10月16日晚有一符合汪正国特征男子来访,汪正明行为异常。请求立刻技术支援,对衣物进行勘查检验!并排查‘李老三’此人!”
指挥部里,陈默接到消息,立即回应:“收到!立刻安排技术队携带设备前往石坝乡!对衣物进行毛发、皮屑提取,重点比对dnA!”
“同时,通知县局情报中心,立即核查全县范围内,特别是火车站周边,绰号或本名为‘李老三’的人员信息,重点排查与石坝乡有关联、有前科劣迹人员!”
技术科的勘验车拉着警笛,一路疾驰赶往石坝乡。同时对“李老三”的排查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情报中心很快反馈:根据前科人员数据库和基层派出所提供的线索,县城火车站周边确实有一个常驻人员,名叫李建军,四十五岁,石坝乡人,无固定职业。”
“长期在火车站广场“拉活”,帮人介绍住宿、购买车票、搬运货物,绰号“李老三”。
“此人2001年曾因诈骗旅客被治安拘留过十五天。”
“立刻控制这个李建军!”局长下令。
10月19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几名便衣民警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廉价旅店门口,堵住了正准备出去揽活的李建军。
被带到县公 安局询问室时,李建军一脸茫然和无辜:“警察同志,我又咋了?最近可没骗人啊!”
民警直接出示了那张纸条的照片:“认识这个吗?‘去县城火车站,找李老三’。这个‘李老三’,是不是你?”
李建军眯着眼看了看,脸色微变,但嘴上还硬:“叫李老三的多了,咋就一定是我?”
“汪正国你认识吗?石
坝乡汪家沟的。”民警盯着他。
听到“汪正国”三个字,李建军眼神明显慌乱了一下,但还是摇头:“不……不太熟……”
民警啪地一拍桌子,将汪正明的照片和初步询问情况摆在他面前:“10月16号晚上,汪正国去了他弟弟汪正明的五金店!之后就不见了!我们在他店里找到了这张纸条!”
“汪正明已经交代了,汪正国就是来找你帮忙的!你还要狡辩?”
李建军额头冒汗,嘴唇哆嗦着,心理防线迅速崩溃:“我……我说……他是来找过我……就……就17号上午……”
“具体时间?找你干什么?”
“大概……大概十点多钟,在火车站广场那边。他看起来慌里慌张的,戴个帽子,遮着脸。他说惹了事,要赶紧走,让我帮他买一张去南州的火车票,要最近的一趟。还说……给我两百块钱辛苦费。”
“你帮他买了?”
“没……没有啊!”李建军急忙摆手,“警察同志,我可不敢!我看他那样子就不对劲,像是犯了大事的。我说我没路子,买不到紧俏票,让他去找别人。他就走了,挺着急的。”
“他去哪儿了?说了什么?要去南州具体什么地方?找谁?”
“他没细说……就说去南州投奔以前一起打过工的老乡。具体找谁没说。哦对了,他说‘这鬼地方再也不回来了’。”
“他当时什么打扮?带了什么东西?”
“就……一件深色旧外套,好像有点脏,裤子也是旧的,脚上穿一双黑色布鞋,挺破的。手里拎着一个灰色的布包,看起来没装多少东西。”
询问结束后,赵刚立刻将情况通报给陈默。陈默沉吟片刻:“立刻查县火车站10月17日的所有监控录像!重点排查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时间段,售票厅、广场、进站口所有监控点!”
“看他是否出现过,最终去向哪里!”
2006年,云溪县火车站的监控系统还很不完善,仅在广场入口、售票厅内部和进站口安装了几个摄像头,像素低,画面模糊。
技术民警调取了10月17日相关时间段的所有监控录像,一帧一帧地仔细查看。
下午三点零二分,售票厅门口的监控画面中,出现了一个可疑身影。
一个穿着深色外套、低着头、帽檐压得很低的男子出现在售票窗口附近,徘徊了大约两三分钟,似乎没有排队买票,不断左右张望,显得焦躁不安。其身高体态与汪正国极为相似。
随后,该男子迅速离开售票厅,消失在广场人群之中。
技术员紧接着调取广场其他角度的监控,艰难地追踪其移动轨迹。画面断续且模糊,但依稀可以看到,该男子没有走向进站口,而是快步穿过广场,转向了东侧的长途汽车站方向!
“长途汽车站!”赵刚猛地站起来,“立刻查17日下午,长途汽车站发往南州方向的班车记录!”
查询结果很快出来:云溪县长途汽车站每天有一班发往南州的长途卧铺大巴,发车时间正是下午四点整!
民警迅速前往长途汽车站,调取了该班次大巴17日的售票记录和检票记录。售票记录显示,当日该班次共售出二十八张票,但均为实名登记,并未发现名为“汪正国”或明显可疑的购票信息。
“他可能没用真名购票,或者根本就没上车,只是去那里观察情况。
”陈默分析道,“但汽车站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是他认为更容易混迹其中的地方。立刻走访17日下午在汽车站候车的乘客、司机、工作人员,寻找目击者!”
与此同时,技术科对从五金店仓库提取的那件深色外套的检验也有了初步结果。
在外套袖口和内领处,提取到了数根短发毛囊。由于当时县局dnA实验室条件有限,常规检测需四十八小时以上,但已紧急送往市局技术处进行加急比对。
等待dnA结果和走访结果的时间里,指挥部的气氛更加凝重。
汪正国扔掉了显眼的胶鞋和柴刀,换上了普通的布鞋和衣服,弄到了手电和食物,并且试图通过其弟弟和社会关系寻找逃往外地的途径。
他的反侦查意识比预想的更强,逃亡方向也更加多变。
“他最初可能想通过火车站离开,但发现风险太大,或者没找到合适的机会,随即转向长途汽车站。但无论哪种方式,他都急需现金。”
陈默指着地图上的石坝乡和县城,“他弟弟只给了他少量现金,不够长途路费。他很可能还会在附近逗留,寻找弄钱的机会,或者联系其他可能帮助他的人。”
“加大对石坝乡及县城周边所有废弃房屋、工地、桥洞的搜查力度!”
“特别是汽车站、火车站周边区域的小旅馆、出租屋、录像厅,进行拉网式排查!通知所有银行储蓄所、信用社,加强安保,注意异常情况!”局长下令。
一张更密的大网,以县城和石坝乡为中心,再次撒开。每个人都清楚,汪正国如同惊弓之鸟,但困兽犹斗,其随身可能仍携带着那把柴刀之外的凶器,危险并未远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距离10月14日案发已经过去五天,社会的关注和压力与日俱增。
指挥部里,电话铃声、对讲机的电流声、民警匆忙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烟雾缭绕中,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地图和不断更新的信息板,等待着下一个突破口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