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李渊被历史遮蔽的逆袭人生
大业十三年的太原城,寒风裹挟着细雪钻进李渊的衣领。这位鬓角染霜的太原留守攥着隋炀帝的诏书,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诏书里,三千里外的江都宫正催促他火速征调三万精兵南下平叛,而城外,刘武周的叛军正虎视眈眈。李渊望着案头密报里\"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改变命运的夜晚。
那是开皇年间的一个深夜,隋文帝杨坚的寝宫内烛火摇曳。李渊作为皇亲国戚,被急召入宫。殿内弥漫着浓重的药味,杨坚握着他的手,气若游丝:\"渊儿,朕观你面相...日后...\"话未说完,门外突然传来皇后独孤伽罗的脚步声。李渊这才惊觉,自己身为关陇贵族集团核心成员,又是皇亲,早已身处权力漩涡中心。此后数十年,他谨小慎微,看着杨家天下从开皇盛世走向分崩离析。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惨败后,天下烽烟四起。李渊在太原城中,既要应付朝廷的苛政,又要抵御周边叛军。次子李世民暗中结交豪杰,劝他起兵反隋,李渊却始终犹豫不决。直到那封暗藏杀机的诏书到来——隋炀帝怀疑李渊与叛军勾结,要他即刻进京解释。李渊明白,这一去便是有去无回。
\"父亲!\"李世民冲进书房,\"如今群雄并起,若再迟疑,我们全家都要陪葬这将倾的隋室!\"李渊望着儿子坚毅的眼神,终于下定决心。他以抵御刘武周为名,暗中招募兵马。然而,消息不慎走漏,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准备将他抓捕送往江都。
生死关头,李渊决定先下手为强。大业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太原城内暴雨倾盆。李渊在晋阳宫设下鸿门宴,以商讨军事为由,将王威、高君雅诱骗而来。当二人踏入宫门的瞬间,伏兵四起。高君雅破口大骂:\"这是造反!\"李渊冷笑道:\"我本欲报国,奈何奸人作祟!\"剑光闪过,两颗人头滚落阶前。
起兵后的李渊面临着重重危机。西进长安的路上,霍邑守将宋老生据险而守,恰逢连日大雨,粮草将尽。将士们人心惶惶,有人提议撤军。李渊在大帐中来回踱步,帐外雨声哗哗作响。李世民冒雨求见:\"如今撤军,士气必泄,前功尽弃!宋老生有勇无谋,我们可诱他出战!\"李渊最终采纳了建议,派轻骑挑衅,佯装败退。宋老生果然中计,出城追击,被李渊大军包围,当场斩杀。
攻克长安后,李渊并未急于称帝,而是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这一招尽显政治智慧——既避免成为众矢之的,又掌控了关中要地。直到江都传来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李渊才在众人劝进下,于武德元年正式称帝,国号唐。
然而,开国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薛举父子盘踞陇西,刘武周勾结突厥进犯山西,王世充在洛阳称帝,窦建德占据河北...李渊不得不派出李建成、李世民等儿子四处征战。武德二年,刘武周的大军势如破竹,连克太原、晋州,李元吉仓皇逃回长安。李渊心急如焚,一度想放弃河东。关键时刻,李世民请命出征:\"给我三万精兵,必破刘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