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李渊被历史遮蔽的逆袭人生(第2页)
柏壁之战中,李世民深沟高垒,与刘武周对峙数月。待敌军粮尽撤退时,他率军穷追不舍,一昼夜急行二百里,在雀鼠谷追上宋金刚。八次交锋,唐军皆胜,刘武周逃往突厥,山西全境收复。捷报传来,李渊激动得老泪纵横,亲笔写信给李世民:\"此河东之地,非汝不能克!\"
就在大唐逐渐统一中原时,内部矛盾却日益尖锐。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争斗愈演愈烈。李渊夹在两个儿子中间,左右为难。他既欣赏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又觉得太子理应继承大统。为了平衡双方,他一方面给李世民加官进爵,另一方面又默许李建成扩充势力。
武德九年的夏天,长安城的气氛比酷暑更加燥热。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夜,李渊在太极殿内辗转难眠。他隐约听到宫墙外的马蹄声,心中升起不祥的预感。次日清晨,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持长矛闯入宫中:\"太子、齐王谋反,已被秦王诛杀!\"李渊望着尉迟恭身上的血迹,只觉天旋地转,手中的玉杯\"啪\"地摔在地上。
被迫禅位后,李渊搬进了弘义宫。曾经的开国帝王,如今成了太上皇。他看着李世民治理下日益繁荣的大唐,心中五味杂陈。贞观三年,李渊迁居大安宫。那里地势低洼,夏日闷热难耐。李世民忙于朝政,很少前来探望。李渊常常独自坐在庭院里,望着天上的飞鸟,回忆起年轻时在太原文治武功的岁月,想起那些为大唐江山战死的儿子们...
贞观九年,李渊在大安宫病逝,享年七十一岁。临终前,他拉着李世民的手,声音微弱却坚定:\"二郎,莫要重蹈我的覆辙...\"李世民含泪点头。这位一生充满传奇的开国帝王,最终带着未尽的遗憾与对大唐江山的牵挂,永远闭上了眼睛。
李渊的一生,从隋朝的皇亲国戚,到乱世中的造反者,再到开国皇帝,最后成为太上皇,充满了跌宕起伏。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或许不如李世民那般耀眼,但正是他奠定的基础,才让大唐迎来了贞观之治的辉煌。他的一生,是隐忍与爆发的交织,是无奈与抉择的挣扎,更是一个普通人在乱世中成就伟业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