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保定市高阳县非遗-烧鸡、殷家凉皮、短拳、于堤长拳会
保定市高阳县非遗双璧:舌尖与拳脚的千年交响
在保定市高阳县这片承载着颛顼故都荣光的土地上,非遗文化如璀璨星辰般点缀着历史长河。其中,田家烧鸡与殷家凉皮以味觉记忆串联起饮食文化的传承脉络,高阳短拳与于堤长拳会则以刚柔并济的武术技艺诠释着尚武精神的生生不息。这四项非遗项目共同构成了高阳文化基因中“食”与“武”的双重密码。
一、田家烧鸡:千年帝王御赐的味觉传奇
历史溯源:从唐太宗御口到冀中名吃
田家烧鸡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贞观年间。据《高阳县志》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北征途经高阳莘桥村时,品尝当地田氏先祖以秘法烤制的土鸡后赞不绝口,赐名“开山鸡”。此后,这道融合烤制与熏醅工艺的美食经千年传承,于民国时期确立“三煮三晾”核心工艺,1949年后由第五代传人田子利系统整理,形成标准化流程。2017年,该项目入选河北省第六批非遗名录,成为华北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
工艺密码:三煮三晾的味觉哲学
田家烧鸡的精髓在于“古法炮制”与“秘制卤汤”的双重保障:
原料遴选:选用生长期180-210天的健康柴鸡,体重严格控制在1.5-1.8公斤,确保肉质紧实而不柴。
三煮三晾:首煮以花椒、八角去腥定型,二煮加入丁香、砂仁等18味中草药入味增香,三煮固色提鲜,其间穿插自然晾晒工序,使香味渗透肌理。
卤汤传承:以陈年卤汁为基底,每日添料续汤,形成独特药膳风味。成品呈琥珀色光泽,肉质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常温保质期达72小时。
文化意象:吉祥寓意的味觉载体
田家烧鸡不仅是美食,更是高阳人婚丧嫁娶、节庆宴请的必备佳肴。其“鸡”与“吉”谐音,象征吉祥如意;琥珀色外观寓意富贵荣华。如今,田家烧鸡已开设京津冀地区直营门店23家,年产量突破15万只,与驴肉火烧、白运章包子共同构成保定传统饮食技艺体系。
二、殷家凉皮:面点世家的味觉革新
家族传承:四代人的凉皮革命
殷家凉皮的制作技艺可追溯至清末民初,由殷氏先祖创立“驴打滚”“雪媚娘”等面点绝技。第四代传人殷小培自幼耳濡目染,在继承古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工艺,开发出可可粉、抹茶等新式口味。2023年,她被认定为高阳殷氏面点凉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其作品在“非遗伴您过大年”活动中广受好评。
工艺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味觉碰撞
殷家凉皮的制作融合了传统面塑技艺与现代食品科学:
原料改良:以高筋面粉与木薯淀粉按比例混合,提升凉皮筋道度。
调味体系:除经典麻酱口味外,推出藤椒、芝士等创新风味,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
文化赋能:将凉皮与高阳染织技艺结合,推出“布艺凉皮”包装,实现非遗项目的跨界联动。
社会影响:非遗体验的味觉课堂
殷小培在高阳县文化馆设立非遗工坊,通过“凉皮制作体验课”向公众传授技艺。学员可亲手揉面、蒸制、调味,感受从面团到美食的蜕变过程。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传播了非遗文化,更激发了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