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要带风 作品

第355章 贵妃的“糊弄学失效”:太后召见居然要考《女诫》(第2页)

“民心?”太后冷笑一声,“后宫是皇家禁地,讲的是尊卑,不是民心!你一个贵妃,管好自己的事、教好阿哥就够了,少管那些‘民心’的事!”她指着桌上的《女诫》,“今天你要是背不出‘妇顺’篇,就把《女诫》抄十遍,再禁足碎玉轩三天,好好反省!”苏晓晓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翻开书——刚翻开就发现,书里“妇顺”篇的重点句子被人用红笔圈了出来,比如“夫者天也,天不可违”“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笔迹和张嬷嬷平时的字很像,显然是景仁宫的人提前做了手脚,引导太后考她这段。

她深吸一口气,慢慢念:“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夫者天也,天不可违,夫不可离……”念到“夫不可离”时,她忍不住加了句内心os:“离不离的,先把甜椒包子管够再说!”

太后没注意她的小动作,却突然问:“你说‘顺不是盲从’,那你告诉哀家,要是陛下让你做违背礼教的事,你也不顺从吗?”

这个问题太刁钻,苏晓晓心里急转,想起现代职场的“打太极”话术:“臣妾觉得,陛下英明,不会做违背礼教的事;要是真有臣妾不懂的地方,臣妾会向太后、向皇后请教,不会擅自做主——就像这次考《女诫》,臣妾不懂,就向太后学习,这也是一种‘顺’。”

这话既没得罪皇帝,又捧了太后和皇后,太后的脸色稍微缓和了点。华妃赶紧趁机打圆场:“太后,翠妃只是一时记混了,她平时还是很遵礼教的——上次宫宴,她还特意给您准备了‘翠花牌辣酱’,知道您爱吃辣呢!”

提到辣酱,太后的嘴角终于有了点笑意:“罢了,看在你态度还算诚恳的份上,抄书和禁足就免了。但你要记住,后宫以和为贵,以礼教为本,别再搞那些‘新政’折腾人,也别教坏弘昼。”

“臣妾遵旨。”苏晓晓松了口气,心里却明白,这只是暂时过关,景仁宫不会善罢甘休。

离开慈宁宫时,李嬷嬷递给苏晓晓一个锦盒,说是太后的赏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本崭新的《女诫》,还有一块刻着“贞静”二字的玉佩。苏晓晓刚想道谢,就发现《女诫》的扉页里夹着一张小纸条,上面用炭笔写着“赏花宴”三个字,旁边画着个茶杯的符号,和之前小福子手里的安神散纸条标记一模一样。

“这是……”苏晓晓赶紧把纸条藏起来,心里一沉——太后的赏赐里居然夹着景仁宫的纸条,说明慈宁宫里也有景仁宫的人,甚至太后身边的李嬷嬷都可能有问题!

春喜和小禄子在宫门外等她,看见她手里的锦盒,赶紧问:“娘娘,太后没罚您吧?”

“没罚,但这赏赐有问题。”苏晓晓把纸条递给他们,“景仁宫的人已经把手伸到慈宁宫了,赏花宴那天,他们肯定会有更大的动作——不仅是安神散,说不定还会在太后面前诬陷我‘不敬太后’,用这《女诫》做文章!”

小禄子攥紧纸条,气得直跺脚:“这群人太嚣张了!连太后的赏赐都敢动手脚!老奴这就去查李嬷嬷,看看她是不是和景仁宫勾结!”

“别去!”苏晓晓拦住他,“现在没证据,查了也没用,还会打草惊蛇。咱们就假装没发现纸条,赏花宴那天多加小心,等着他们自投罗网。”

华妃走在旁边,摸了摸腰间的辣椒喷雾:“放心,赏花宴那天我跟你一起去,要是他们敢诬陷你,我就用辣椒喷雾喷他们的脸,让他们也尝尝‘辣到说不出话’的滋味!”

夕阳西下,苏晓晓捧着太后赏赐的《女诫》,心里五味杂陈。这本《女诫》,本该是“礼教象征”,现在却成了景仁宫阴谋的工具;太后的召见,看似是“考较宫规”,实则是被人操纵的“陷阱”。她的糊弄学这次失效了,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她该怎么办?

回到碎玉轩,弘昼蹦蹦跳跳地跑过来,看见她手里的《女诫》,伸手就想拿:“额娘!这是什么?里面有我的辣椒画吗?”

苏晓晓把书递给她,摸了摸他的头:“里面没有辣椒画,但额娘以后要教你读这本书,你要好好学,好不好?”

弘昼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翻开书,突然指着扉页的“贞静”二字问:“额娘,这两个字念什么?是不是‘甜静’(甜椒的甜)?”

苏晓晓被儿子逗笑了,心里的沉重少了点:“对,是‘甜静’,像甜椒包子一样甜,一样让人安心。”

可她知道,这份“安心”只是暂时的。景仁宫在慈宁宫埋下的眼线、赏花宴上的安神散和巫蛊诬陷、还有那本夹着纸条的《女诫》,都在提醒她——这场后宫危机,才刚刚开始。她的糊弄学已经不管用了,接下来,她必须拿出真本事,才能守住自己、守住碎玉轩、守住身边的人。

夜深了,苏晓晓坐在桌前,翻开那本崭新的《女诫》,在“妇顺”篇的空白处,用炭笔偷偷画了个小小的辣椒,旁边写着:“顺民心,不顺阴谋。”她知道,这才是她真正的“女诫”,也是她对抗景仁宫阴谋的底气。只是她不知道,此刻景仁宫的张嬷嬷,正在给太后身边的李嬷嬷递银子,笑着说:“赏花宴那天,就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