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皇帝的摇摆:在礼法与火锅间反复横跳(第2页)
李德全刚要应声,就见太后宫里的张嬷嬷匆匆赶来,手里举着张纸条:“陛下!礼部尚书联合十七位言官,在慈宁宫外跪着了,说‘若陛下不废辣椒税,他们就集体辞官,让朝堂成了辣椒贩子的天下’!”
慈宁宫的青石板上,果然跪着一片乌泱泱的官员。礼部尚书跪在最前面,怀里抱着本《大清会典》,额头磕得通红:“太后!您得为老臣做主啊!陛下被那妖女的辣椒迷了心窍,连祖宗家法都不顾了!”太后坐在廊下,手里捏着颗晒干的朝天椒(年轻时偷种的老品种),慢悠悠地转着:“你们这群老东西,就知道拿‘辞官’吓唬人。二十年前先帝想修水利,你们也这么闹过;十年前朕想办女学,你们还是这套说辞。依哀家看,不如先尝尝这东西。”
她让人端来盘辣条,往尚书面前一推:“尝尝?这是用你们说的‘妖物’做的,哀家尝着,比你们天天念的《会典》提神。”
礼部尚书的脸涨成了猪肝色,把头扭向一边:“臣宁死不碰这等污秽之物!”
“那哀家问你,”太后把辣椒往他面前凑了凑,“去年冬天,你老家遭雪灾,是不是靠着辣椒税银买的粮食?你侄子在边防当差,是不是用着辣椒护手霜?吃着辣椒税的好处,骂着辣椒税的不是,这就是你们的‘礼法’?”
尚书的嘴张了张,半天说不出话,最后憋出句:“那、那也不能让女子干政!翠妃她……”
“她怎么了?”苏晓晓抱着芦花鸡走进来,绿裙摆在青石板上扫过,带起一阵辣椒末,“她让百姓有饭吃,让士兵不受冻,比你们这群只会跪哭的强百倍!陛下刚定了规矩,辣椒税照收,礼法也得守,你们偏要逼着他二选一,安的什么心?”
正吵着,皇帝带着人来了。他看着跪在地上的官员,又看看气鼓鼓的太后和苏晓晓,突然叹了口气:“都起来吧。朕知道你们不是真心反对辣椒税,是怕这税坏了你们的‘铁饭碗’。这样吧——”
他从袖袋里掏出两张纸,一张写着“辣椒税监察司”,任命礼部侍郎为司长;一张写着“礼法改良处”,让苏晓晓牵头,每月与礼部官员开一次“火锅研讨会”,边吃边聊怎么让礼法跟上改革的步子。
“这下满意了?”皇帝把纸往地上一扔,“监察司盯着税银,别让改革变了味;改良处改改老规矩,别让礼法成了绊脚石。再敢跪着哭嚎,朕就罚你们去御膳房剥辣椒,剥到你们知道‘变通’二字怎么写!”
官员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礼部尚书先站了起来,捡起地上的任命纸,脸一阵红一阵白:“臣……臣遵旨。”
这场闹剧总算收场,可皇帝的摇摆并没有结束。当天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一会儿觉得苏晓晓的改革太冒进,得用礼法勒勒缰绳;一会儿又觉得礼部太顽固,该让辣椒税烧烧他们的傲气。
凌晨时分,他悄悄溜到御膳房,见王师傅正往两个罐子里装底料,一个写着“礼法清汤”,一个标着“改革红油”。
“陛下怎么还没睡?”王师傅吓了一跳,赶紧跪下。
皇帝摆摆手,看着两个罐子直乐:“把这两罐混在一起,会是什么味道?”
王师傅试着调了调,清汤的醇厚混着红油的香辣,竟意外地顺口。皇帝舀了勺尝尝,突然拍着大腿:“有了!朕明日就下旨,设‘礼法改革局’,让礼部和改革派的人一起办公,就像这混锅底料,吵归吵,熬在一起才够味!”
可他没料到,这道旨意刚拟好,就被芦花鸡叼走了。鸡把旨意扔在苏晓晓面前,还在“礼法改革局”几个字上啄了个洞,旁边放着片撕碎的衣角——绣着个极小的“八”字,是八王爷府的标记。
苏晓晓捏着带洞的旨意,突然明白:皇帝的摇摆,或许不只是因为礼法与改革的冲突。八王爷的人肯定在暗中煽风点火,一边挑唆礼部反对,一边给改革派使绊子,就盼着皇帝拿不定主意,他们好趁机作乱。
天边泛起鱼肚白,养心殿的灯还亮着。皇帝对着那锅混底火锅发呆,手里的朱笔悬在圣旨上,迟迟落不下去。他不知道,自己笔尖悬着的,不只是辣椒税的存废,还有一场即将来临的、更大的风暴——八王爷的余党,已经借着他的“摇摆”,悄悄摸到了辣椒库的墙角。
芦花鸡蹲在窗台上,双金牌在晨光里闪着光,突然对着宫墙外长鸣一声。苏晓晓望着远处的辣椒库方向,心里咯噔一下:看来,这锅“混底火锅”,还得加点更烈的料才能镇住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