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秘密丶 作品

第148章 古人看倭国奇葩政治,分层统治,层层架空:套娃界的天花板

“结果宫女没摔自己摔了,这一摔直接就离开了人世。”

“63代冷泉天皇更是公认的精神病患者,没事就喜欢对着动物、镜子、空气说话,闭着眼睛说话,别人上朝他睡觉,别人睡觉他唱歌。”

“包括近代搞明治维新的明治天皇,一出生就体弱多病,基本上流行什么传染病就能得什么。”

“他一共有十五位子,5个男子10个女子,结果5个男子有4个都在当年怀孕、当年出生、当年天折,只有一个活到成年,结果也是体弱多病,精神不正常。”

“也有过天皇想要改变这一情况,跟臣子们进行了一系列严谨探讨,得出一个逆天结论。”

“既然是天神血脉那肯定和常人血脉不一样,所以频繁天折和患病是天神的旨意。”

“明治天皇时期樱花国终于引进了体检制度,所有皇室成员都进行了大规模体检,结果发现所有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遗传性贫血。”

——“史上最离谱的自作自受,天道好轮回啊兄弟”——“原来是贫血啊,建议多吃点猪肝补补铁[狗头]”一—“近亲婚配的buff叠满了”

——“闭眼说话睡觉唱歌,这不就是现代人日常生活吗?他只是生错了时代”大唐位面。

“魏征,朕观倭国天皇的种种怪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他们这般近亲通婚,就会子嗣不旺、体弱多病。”

李二踱步于御花园26中,目光闪烁。

“陛下所言极是。据臣所知,倭国不仅天皇如此,他们贵族间也多有近亲婚配。”魏征捋着胡须沉吟。

“只是·...”“只是什么?”

“只是臣在想,我大唐宗室姻亲,是否也该有所规制?毕竟陛下也曾纳皇姑为妃.·.·.”李二神色一凛。

“你是说长孙皇后?她虽是我姑姑之女,但···”

“陛下勿怪,臣斗胆一说。您与皇后虽有血缘关系,到底还不似倭国天皇那般近亲。”“况且太子神武聪颖,公主们也都聪慧贤明,这便是最好的明证。”

“如此说来,倭国天皇竟将如此荒谬之事归结于天神血脉,还真是可笑至极。”李二负手而立。

“不过魏征,你方才所言倒是提醒了朕。宗室婚配一事,确实该定下规矩。子孙后代的事,马虎不得。”

“陛下圣明。”大明位面。

“张卿家,这倭国天皇还真是奇特。”

“瞧那位冷泉天皇,对着镜子自言自语,不睡觉唱歌,倒是有几分像朕。”朱翊钧斜倚在龙椅上。

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

张居正站在殿中捋了捋胡须。

“陛下莫要妄自菲薄。您不过是偶尔昼夜颠倒罢了,哪比得上他们...那股失态。”

“朕倒觉得这冷泉有趣,至少他活得畅快。不像朕,日日在这宫里被你们管着,连觉都睡不安生。”

朱翊钧扯了扯衣领。

“但为了看宫女摔倒,在地上撒滑石粉的天皇,最后自己摔死了,这事倒真是讽刺。”“陛下说得是。不过臣更关心的是,他们竟然把频繁夭折说成是天神的旨意。”

“若是我大明朝廷这般糊涂,不知要被言官们弹劾成什么样子。”

“张卿家,你说他们既然已经发现是遗传性贫血,为何不想办法改善?”朱翊钧突然坐直了身子。

“这便是他们的愚昧之处。明明知道是血脉的问题,却偏要冠上神的名义。”“倒让朕想起了祖制。”

朱翊钧摇头叹息。

“这些规矩,有时候真不知是好是坏。”殿外传来了更夫打更的声音。

朱翊钧这才发觉又到了该批阅奏章的时辰。张居正适时地退了出去。

留下朱翊钧一个人。

对着案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发愣。

大唐古人们谈论着天幕上倭国天皇的种种怪事。不少人摇头感叹这般荒诞之事。

竟也能发生在一国之君身上。

“这般说来,我大唐的皇帝倒是英明得多。”

“可不是嘛,听闻他们那边连个太医院都没有,直到明治时期才开始重视医道。”人们谈笑间颇有几分优越感。

毕竟大唐太医署名医云集。

单是《千金方》一书。

就足以让人自豪。

“听说他们那边,权贵之家也是如此近亲通婚,也不知是何道理。”“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怕不是为了保住家族血脉。”

“有人可能想知道天皇的地位如何,想必很高吧?”

“但准确来说他们不是统治,而是被统治。”

“自天武天皇开始,一直到明治天皇即位,中间一千多年,真正属于天皇统治的时代满打满算也就三五十年。”

“其余都是将军、幕府、权臣、外戚的统治时间,还可能是分层统治。”

“就拿镰仓时代来说,天皇被幕府将军架空了,将军被北条家族架空了,北条又被嫡系架空了,嫡系又被家臣架空了。”

“这种层层架空的环境又造成十分矛盾的现象,乍一看没有任何一股势力能完全推翻天皇或逼迫天皇退位,但仔细一看任何一股势力又都能坐到天皇头上。”

南宋位面。

赵昺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天幕上的内容让他感触良多。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朕登基时年仅四岁,大权旁落,如今虽已弱冠,却也只是个徒有虚名的天子。”“贾似道掌控朝政,元人在北方虎视耽耽,朕又何尝不是被层层架空?”

“陛下···”

“你且莫劝。倭国天皇连个军队都调动不了,朕这个南宋皇帝,不也是眼睁睁看着贾似道把国库耗空,却无力阻止?”

“贾似道虽然专权,但到底不敢明目张胆地废黜陛下。”

“是啊,就像那幕府将军一样。他们都明白,皇权是块遮羞布,谁也不敢撕破。朕倒宁愿他们干脆些,也好过这般进退维谷。”

赵昺苦笑着摇头。

他知道自己怕是没有这个机会了。元军的铁蹄已经越来越近。

这偌大的江山。恐怕保不住了。

“这也导致出现一个叫做‘天皇御谋反’的概念。”

“就比如说一群百姓受不了天皇统治起来造反,结果发现冲在第一的就是天皇,这就有点陛下何故谋反?’、‘锡悦戒严’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