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五常剧本重新分配,古人看乐了,剧本拿错了?全员串戏现场!
“贾梅更是可笑,躲在地图找不到的地方强。这般鼠辈,连南越王都不如。”刘彻轻抚案几。
“那南越王虽然叛逆,起码还敢与我军正面交锋。”
“兔子在珍宝岛一战,令臣想起霍将军大破匈奴的威风。”卫青神情振奋。
“而常凯申兵败如山倒,五百万大军尽数覆没,较之当年李广利折损十余万,更显惨烈。刘彻站起身来。
“兔子能在五大副本中来去自如,最后堂堂正正入主五常之位,确是手段高明。”“比起朕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路,这等气度更胜一筹。”
夜幕降临。未央宫中灯火初上。
刘彻凝视着天幕消散的方向。
心中涌起无限豪情。
他一生追求万国来朝的盛世。此刻见到后世如此气象。
不禁为之欣慰。
街头巷尾处的谈论声此起彼伏。那天幕所显异象。
已然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打副本倒是新鲜,比说书先生讲的武林高手更热闹。”
有人感叹这世间之大。
奇事层出不穷。
庙堂之上的权力更迭。
在平民百姓眼中倒成了一场绝妙的戏目。那卡大佐的狂妄。
贾梅的投机取巧。都令人忍俊不禁。自古以来。哪个不是韬光养晦。徐徐图之?这般张扬跋扈。不是自寻死路么?
“五百万大军说没就没,这般大败,怕是比当今朝廷平叛还要热闹。”“这就跟茶馆里的拳脚功夫一样,藏得深的才是真功夫啊!”
前一刻还是呼风唤雨的大人物。转眼便成了丧家之犬。
倒是那兔子藏锋敛芒。不显山露水。
到头来反倒坐上了五常的位置。这般奇妙的际遇。
若是编进话本子里。怕是都没人信。那联合锅的大门。
在古人们眼中仿佛就是天子的金殿。能在那里占据一席之地。
当真是令人神往。
“如今的联合锅气氛越来越不对劲了,熊国呼吁人权高于国家主权,横扫一切乌克兰新纳粹分子。”
“漂亮国表示要发展实业,制造业要回流北关。”“龙国要坚持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
“鹰国则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统一,苏格兰是大不列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发国看了看大家手里的剧本,一度怀疑大家是不是搞错了,于是呼吁各方冷静下来进行谈判。”
“越来越多的事情证明龙国和漂亮国正在上演攻防转换,联合锅要变天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五常剧本是如何转换的。”
“漂亮国首次提出人权高于主权是在1776年,托马斯宣布独立宣言的时候,那时候漂亮国还是挺自由的。”
“我们看看独立宣言说的是啥。”
“造物主创造力平等的个人,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力,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
“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政府。”
“人权高于国家主权,可以说是漂亮国的立国之本。”
一一“剧本拿错了,全员串戏现场哈哈哈”
一—“发国:等等,让我找找我的剧本在哪”
——“感觉五常在玩角色互换游戏”
——“原来漂亮国也是靠人权起家的啊”
——“导演!这不是我的台词!”
一—“建议把五常剧本重新分配一下”
一—“这是五常版本的真假美猴王吧”
——“这是什么平行宇宙的联合锅”大清位面。
“漂亮国的独立宣言,倒是让朕想起了平定三藩之乱。”康熙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
“吴三桂、耿精忠他们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作乱,如今看来,跟这独立宣言倒有几分相似。”
索额图扶着案几缓缓道。
“当年三藩以民心为号,实则是为一己私利。”
“漂亮国立国之初,倒是说得冠冕堂皇。如今却与当初背道而驰,实在可笑。”“那造物主赋子的权利,倒是与我大清的‘天命’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这‘被统治者同意’一说,未免太过荒谬。”
“朕统御天下,乃是承天命、继帝统,何须臣民同意?”
“陛下明鉴。更有趣的是,这漂亮国如今要发展实业,反倒是龙国主张自由贸易。”
索额图眼中闪过一丝揶揄。
“犹如当年我朝开海禁,通商四海,而倭人却闭关锁国一般。”康熙站起身来。
“这世间之事,当真是变幻莫测。朕在位这么多年,也不曾见过如此反转。”
“漂亮国立国之时何等气势,如今却与建国之本背道而驰,我华夏后人反倒继承了他们的理念,当真有。”
大明位面。
永乐帝朱棣站在天幕前。眉头微蹙。
他转身看向身旁的姚广孝。
神情间透着几分困惑。
“这倒是新鲜,熊国竟然说起了人权?当年蒙古铁骑过境时,可不见他们讲什么人权。”朱棣负手而立。
目光依然落在天幕上不断闪现的画面。
“漂亮国要发展实业,这倒是明智之举。不过这龙国......”
姚广孝捋着胡须沉吟片刻。
“陛下可还记得当年您派郑和下西洋时,也是为了宣扬天朝上国的开放之姿。”“如今龙国反对贸易保护,倒是与陛下当年的心思有几分相似。”
“有意思。”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独立宣言说的‘造物主赋予不可剥夺的权力”,倒让朕想起了孟子所言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只是这些国家突然互换立场,当真令人费解。”“观这天下大势,倒似一局大棋。”
姚广孝轻声道。
“陛下平定靖难之役,不也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如今这些国家各自转换说辞,想必也是形势所迫。”
朱棣揹着手来回踱步。眼神中透着几分玩味。
“倒是有趣。朕在位时曾派人编纂《永乐大典》,为的就是广收天下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