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古人看宋真宗封禅,刘彻傻眼了:他也配?(第2页)
“这也太戏剧性了,封一次泰山还能遇上这么多么娥子。”“你不懂,这分明是天意使然啊。”
看着天幕上的内容。不少人暗自寻味。觉得李二这般英主。
竟被一颗彗星耽搁了大事。也是天意弄人。
尤其是听到魏征那一段。不少人忍俊不禁。
心想这老臣当真是敢说敢谏。怪不得能在朝堂上立得住脚。“这魏征可真是个妙人。”
“可不是,又摔又拆的,把皇帝都整得没脾气。”至于李治代父登封一事。
倒是引得众人议论纷纷。有人暗自感慨这份孝心。
也有人觉得李治虽为守成之君。却也算得上克己奉公。
治理有方。
更有人打趣道这事儿怎么还能让武则天也跟着去了。这下可真是全家总动员。
“你说李治是不是存心让他娘也沾沾这份喜气?”“这话可不敢乱说,谁知道是何缘由。”
看客们听到李二临终前还惦记着封禅大事。不禁为这位千古一帝感到惋惜。
又见其子最终完成父愿。
倒也觉得这般结局也算圆满。虽说李治名声不及其父。
但能继承父志。守成中兴。
在场之人也不禁对这对父子生出几分敬意。
“这老李家的父子情深,倒是让人颇为感动。”“可不是,这才是真正的继承父志啊。”
“第五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他的一生极具反差,前半生将大唐推向最高峰,开创华夏历史上最强盛世,开元盛世。后半生却将其带入安史之乱的深渊。从此大唐由盛转衰,一蹶不振。”
“但李隆基的前半生单凭一个“开元盛世”就足有泰山封禅的资格。他先后平定韦后之乱,铲除姑姑太平公主,结束宗室乱政的局面。而后励精图治,虚怀纳谏,发展外交,使得天下大治,国力空前强盛。”
“开元盛世建盛业之中华,响彻寰宇。开元十三年十月,唐玄宗率百官、贵戚及外邦客使,东至泰山封禅。”
“...”
“第六位,宋真宗赵恒。是最后一位进行泰山封禅的皇帝,泰山封禅也因他掉价。自此,再也没有皇帝愿意去泰山封禅。”
“宋真宗是个守成之君,一生沉溺于“东封西祀”中,把前代的积蓄挥霍殆尽。他广建宫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加深。到其晚年已经“内之蓄藏,稍已空尽”。”
“而宋真宗最有名的事迹,就是亲征辽国,签订澶渊之盟。”
一一“老李家基操六六六,前期开局极度顺畅。”
——“自从李隆基开局之后,突然发现前面几个皇帝都是新手村难度。”
——“这就是真实版的盛极而衰吗?开元盛世yyds!”
“谁能想到最后一个封禅的皇帝居然是个氪金玩家。”
一—“国库空空警告,赵恒老铁你悠着点花!”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看到别人封禅自己也想去玩。”大清位面。
清朝康熙帝看着天幕上的内容,不禁连连摇头。
“你们瞧瞧,这宋真宗把好好的封禅大典都玩成什么样子了?”“确实是,把国库掏空去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康熙细细品味着天幕上那些新奇词句。虽然有些不解。
但也觉得颇为有趣。
“这后世之人倒是会说话,一个个词儿虽然古怪,可说得是一针见血啊。”看到宋真宗为了封禅劳民伤财
康熙不禁想起自己南巡江南时的情景。
心道这般铺张浪费。
难怪宋朝会积弱。
再看那澶渊之盟。
更是暗自冷笑。
堂堂天朝上国。
竟然年年进贡。
这等屈辱之事。
他康熙是断然做不出来的。
“花钱买平安?呵,这等软弱之举,怎配称帝王?”
身边大臣见康熙神色不虞
也纷纷附和道宋真宗确实不该如此挥霍。
康熙却摆摆手。
又指着天幕上李隆基的故事。感慨这盛世兴衰。
确实令人唏嘘。
“这李隆基前后对比,倒是给后世帝王提了个醒。治国之道,当以民生为重,而不是这些表面功夫。”
看着天幕上后世百姓的评论。
康熙倒也被逗得开怀。
觉得这些议论虽然大胆。却也说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大汉位面。
汉武帝刘彻凝视天幕良久。
面带不屑地瞥了几眼宋真宗赵恒的事迹。随即放声大笑。
“这赵家后人,倒是会糟蹋祖宗基业。”
身旁侍臣纷纷附和。
有人笑道那宋真宗跟赵匡胤比起来。确实差得远了。
刘彻抚须轻哼。
心中暗道自己当年东巡泰山。
那是真真正正要祭天封地。
绝非这般只顾排场的虚妄之举。花费千金只为沽名钓誉。
这等不肖子孙。也配称帝王?连年供奉契丹。如此怯懦行径。更是令人不齿。
“朕倒要问问,这赵恒究竟做了何等功绩,也敢跟前朝列位帝王相提并论?”众臣你一言我一语。
说那宋真宗除了修庙建观。就只会挥霍国库。刘彻听得连连点头。
想起自己平定匈奴、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更觉得这等软弱天子实在可笑。
“真是可惜了泰山封禅这等大典,到了宋朝,竟成了这般模样。”刘彻回想起自己当年登泰山时的威仪。
那才是真正的封禅大典。不像这赵恒。东跑西颠。全然不顾百姓疾苦。这等昏聩之君。
难怪后人要编排嘲笑。刘彻听着众人议论。
只觉得这赵恒当真成了千古笑柄。
“也罢,就让他做这最后一个登泰山的天子吧,省得再有人平白糟践了这份体面。”
“公元1004年,辽国国运昌隆,萧太后带着儿子亲率军队,南下入侵。军队很快濒临澧州城下,很多大臣主张向南迁都,重新集结军队,再反击辽国。”
“但是宰相寇准却反对迁都,极力主张宋真宗御驾亲征鼓舞士气。宋真宗经过前思后想决定北上督战,镇守澶洲的宋军因他的到来士气大振,逐渐反败为胜,令辽国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