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秘密丶 作品

第17章 高炉炼钢法,震惊古人!大唐皇帝令:即日起,大唐大炼钢铁!

珠玉在前。

老朱直接一手‘拿来主义’。

也要效仿这后世编撰一本大明版的《赤脚医生手册》然而。

朱标却有些犹豫。

“父皇,这医家敝扫自珍,看病的方子向来都视若珍宝,就算是朝...”朱标想到了很多。

朝廷让他们交方子。他们就会交吗?无独有偶。此时的永乐位面。朱棣也心动了。

随即也下达了类似的命令。

“皇上,咱们总不能强抢吧?”

“这天下的大夫哪个愿意把祖传的方子交上来?”朱高炽愁眉苦脸的。

这事情虽然可以造福大明百姓。

但是难度...太太太太太大了!

“你说的有道理。”

朱棣捋了捋胡子。

一时也犯难了。

这时。

朱瞻基眼珠一转。

往前走了几步。

凑到朱棣跟前。

“爷爷,孙儿有个主意。”

朱棣瞥了他一眼:“你说。”朱瞻基组织了一下语言。

说道。

“爷爷,大夫们舍不得把方子拿出来,不外乎两个原因。”

“一来,方子祖传,丢掉了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难免心里过不去。”

“二来,方子留在手中,那就是个下金蛋的宝贝,谁家愿意舍弃了这财路?”“所以孙儿想着,咱们得对症下药。”

“他们不是不想辱没先人吗?”

“只要交出方子,那咱们就加封他们的先人,另外再给予嘉奖,赐予功名。”

“他们不是舍不得这财路吗?”

“那咱们就给他们个饭碗,包他们个父死子继!”

“孙儿看天幕中这教员有一句话说的极对,他卫生部是农民的卫生部,咱的太医院,也可为农民的太医院!”

“除了京城之外,咱也可以在大明各府甚至各县都设立朝廷的医院。”

“只要交出了方子,就能成为其中坐馆的太医,有一个官身。”

“如此一来,面子里子都有了,钱财赏赐有了,官身有了,还能领俸禄。”

“还愁他们不交方子吗?”

朱瞻基很受朱棣宠爱。因而畅所欲言。丝毫没有顾忌。

而当听到他的这个办法之后。不仅是朱棣。

一旁的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也全都忍不住侧目过来。

太孙这法子...妙啊!“不错不错!”“这个法子好!”

“朕舍得加封,舍得赏赐,舍得扔出去一大把官,还怕他们不心动?”

“而且如此一来,朕还为天下百姓建了一座大大的太医院!”

越想。朱棣越觉得可行!

而一旁。

受到朱瞻基的启发。

朱高煦也不知道哪条筋搭上了。“皇上,儿子还有个办法。”

“如果咱都这样了还有那不想交房子的,就把他们的名字统统的昭告天下!让天下百姓戳他们的脊梁骨!”

“儿子就不信这群人能顶着天下百姓的唾骂还端着!”

别说。

你还真别说!这法子也很顶!就是忒损了些。

当然了。

永乐大帝也不管这些。

此时在他心里。不光是永乐大典了。

单单只要是修成了此书。

“那样就算朕到了九泉之下,父皇也不会怪罪咱了吧?”

望着天幕。

朱棣心潮澎湃!

朱元璋和朱棣这对父子不约而同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

修书!

修大明版的《赤脚医生手册》!

而在其他位面。

只要是想干点正事的皇帝们也都或心动、或行动。毕竟干这事可太赚了!

往私了说。

这是个大大刷名声的好机会。

天下的百姓以及他们将来的子孙。

谁拿起医书看到上面的某某皇帝某年。会不在心里说一声‘好皇帝’?

而往公了说。

这造福的可是天下百姓!不可预见。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各朝各代的医生们都要有的忙了。

“不愧是后人公认的神书。”

“仅仅一本《赤脚医生手册》,就让朕所获颇丰。”“那么其他四本呢?”

“又有何神奇?”看着天幕。

刘彻对其他四本神书更期待了。在这种期待中。

天幕中。

第二本神书的介绍出现。

赫然是他之前极为关心的....

“看完《赤脚医生手册》我们再来看四大神书的第二本一—《简易高炉炼钢指南》”

天幕中。

后世所谓‘天书四卷’的第二本出现。

赫然就是刘彻最为关心的炼钢之法!“来了!”

“炼钢之法!朕要的炼钢之法!”当看到影片第二段的开章。

刘彻立即眼眸一亮!而与此同时。无数的皇帝们。

甚至是普通的平民百姓。眼神里也都写满了后期。

“天幕要教我们后世的钢铁高产之法了吗?”

“看完《赤脚医生手册》我们再来看几本神书的第二本——《简易高炉炼钢指南》”

“如果回到了古代,工业兴国是必不可少的。”

“而如果要工业兴国,那么作为国家工业的基础——钢铁就是各位穿越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毕竟拥有了一定的钢铁产量才能畅谈工业抱负,铁路、高楼大厦、各型机械.....哪哪都是吞铁大户。”

“...”

“如果回到古代想要实现钢铁自由,首先我们得知道古人是怎么炼钢的。”

“那么古人到底是怎么炼钢的呢?”

“从长沙的一座春秋晚期的墓莽中曾经发掘出了一把铜格‘铁剑’,这说明从春秋晚期起,古代就已经有炼钢生产。”

“而到了西汉时期,智慧的古代工匠又发明了‘百炼钢’的新工期。”

“此后,西汉中晚期发明炒钢技术,汉代以后发明了灌钢法,一直沿用到明清。”[...]

“事实上,华夏古代的炼钢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

“在华夏之外,同时期的罗马人用的铁剑一刺就弯,经常打着打着要在地上踩直了再用,所以罗马多用宽短的短剑。”

“一直到了15世纪,大约到了我国明朝时期,欧洲的炼钢技艺才走到了我们春秋晚期,出现了铸铁。”

“之后的几百年,他们把我国古代从战国到汉的技术发展路线重复了一次,一直到19世纪中期才进化成了现代炼钢技术。”

天幕中。

关于钢铁的部分开始讲起。刘彻看的频频点头。

“不错,这钢铁的确重要无比。”

“就不说大军所需的钢刀战甲无数,就光是民间百姓的日常所需,也都是一个海量的数字“如果没有足够的钢铁,我大汉又如何能抵挡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