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智翱的企业架构(第2页)
但改革到了深水区时就被上面叫停了,应该是考虑到公司的特殊性,相比效率,稳定可控才更重要。
于是四大项目事业部的结构有了,但内里却空空如也,就是个空架子,完全没有项目部该有的齐备功能。
至于第三种矩阵式架构,则完全是毕马威拿来凑数的。
这种架构的特点就是极其灵活。平日里维持最传统的职能型结构。有业务需求了,就委任一个负责人。这个负责人有权从各个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项目组。
而那些被抽调出来的人,在接受这个项目负责人领导的同时,还要兼顾原部门的工作,接受部门领导的管理。双方形成牵制,谁都别想单方面决定员工生死,将员工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所以它的好处就是极其灵活,需要了就组建团队;而且所有团队都是临时的,不需要了立刻解散。这样就成功避免了项目部制可能导致的内部割据、尾大不掉。
至于坏处,当然就是这种双重领导,一定会导致管理上的极度混乱。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部门领导与项目领导的利益诉求与工作安排必然不一致,一个说东一个指西,员工就会陷入迷茫、无所适从,在这种混乱中彻底耗尽心力。
这种混乱理论上是无解的,因为解决它的终极答案、管理学的终极追求——激励相容,就如同真空球形均质鸡蛋一样,是一种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中的理想状态。
所谓激励相容,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尽情自私自利,只要能设计一套制度,让每个人的个人利益诉求,恰好与群体利益诉求的某一面高度一致,就不需要强迫人们大公无私、舍己为人了……
所以目前知名企业中,采用矩阵式架构的凤毛麟角,各个都是管理学学术圈重点观察、研究的对象。
其中最广人国人所知的企业,名叫大疆。
没错,中国一众知名高新科技大厂中,只有大疆头铁,敢这么玩儿。
乔木依然没能给周蕾一个准确的答复,他自己也没有彻底下定决心,还在犹豫之中。
送走周蕾后,他也顺着话题继续自己的思考。
项目部制和矩阵式结构之间,说穿了就是效率与管理难度成正相关。
选项目部制还是矩阵式结构,完全取决于他对自己、对公司管理团队能力上下限的判断。
如果他对此有足够的信心,就可以像大疆一样尝试矩阵式结构。矩阵式结构只是难,不是不可能。大疆都能在这套模式的基础上取得硕果,没道理他不行。
但如果他没有那个信心,肯定就要选择项目部制了。
仔细思索了小半天,直到想得头晕脑胀,他也没能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
意识到这么干想下去不会有结果,他决定停止闭门造车,这几天抽空与自己的高管团队认真聊一聊,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
不过有一件事,他现在就能确认:接下来他将彻底为智翱松绑,让这家公司回到它本应该的发展速度。
之前他刻意压制公司的发展,是因为艾忆那一脑子黑科技见不得光。一旦公司发现,立刻就得把他俩人道毁灭了。
但不久前他已经从唐蒙那里得知了公司真正关注的是什么,也知道公司目前还没有注意到他,还没有想明白其中关节。
公司真正在乎的并不是科技如何跃进,而是维持自我同盟,确保智脑运转。
也就是说,只要他能确保不影响自我同盟,那他怎么搞黑科技,理论上都不损害公司、行业、世界的核心利益,就都能坐下来好言商量。
这对他来说是天大的喜讯!
既然如此,他也不打算客气了,这就要彻底放开了,带着智翱大干一场!
乔木就这么一边思考一边喃喃自语,一边下意识写写画画,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个七七八八。
“新起点只是灯下黑,他们迟早会查到你的。”上午还诅咒他去死、打定主意不再理他的碎星河,此刻又开口了。
“这行不可能没有监视黑科技扩散的手段,否则技术滥用早就泛滥成灾了,”对方冷言提醒,“唐蒙说的很清楚,是过去那些滥用技术谋私利的家伙,没一个敢猖狂到你这种程度,所以公司没往这方面想。而不是你做得足够隐蔽,骗过了公司的眼睛。”
“我知道,但那又如何?”乔木笑道,“等公司查到我时,我也把艾忆的事情、自我同盟的事情解决了。甚至在那之前我就解决了,公司可能也就不会查下去了。正好到那个时候,智翱也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正式大放异彩,这不刚刚好嘛。”
“痴人说梦!”碎星河不客气地训斥,“你就能确定时间卡的刚刚好?如果就是新起点先发现你了呢?到时候你连挽回的余地都没有!”
“新起点有自己的工作方法与节奏,不会受我的影响,更不会受智翱的影响,”乔木摇着头发表不同观点,“我是否为智翱松绑,都不会影响新起点发现我的时机,更不会影响我解决自我同盟这个麻烦的时机。”
他耸了耸肩:“如果真的那么不巧,新起点就是在我解决这个大麻烦之前发现我了,那我是否约束智翱,是否为智翱解绑,都没有任何区别,不是吗?”
“哼!你倒是豁得出去,随你吧!”碎星河丢下一句,不再说话。
乔木嗤笑:“你倒是嘴硬,明明是意识到我说的是对的,就是不承认。”
没人回复他,仿佛他真的在自己和自己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