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 来自隔壁AI行业的期盼
智翱三家线下体验店在网上又赚了一波流量。用户的普遍评价是:影像大师太牛掰了!门店服务很拉胯……
但大家也普遍表示了理解,毕竟人太多了,店员们到了中午就是满身遮掩不住的疲倦,换成是谁都扛不住。这些年轻人已经做到最极限了。
三家线下体验店扛着旅游旺季营业多日,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最多只是排队排到不耐烦的人群爆发一些口角,但也很快就被治安人员劝开了。
相较而言,本地人倒是有不少吐槽的。很多退休的大爷大妈,熟练地带着小马扎保温杯遮阳帽大蒲扇,凌晨四五点就趁着阴凉跑到门店前代排队,打算赚上一笔,想着卖这么贵的东西,排队费怎么不得二百块钱?
不成想智翱根本不需要排队,都是网上预约。一群大爷大妈倒的比警方都早,结果白跑一趟,纷纷在飞秀上吐槽智翱不厚道,应该提前立个牌子告知他们。
智翱大同古城店的年轻经理很委屈。作为本地人,作为母亲也打算来排队的本地人,他早就想到这一点了,也立了牌子。
但牌子被大妈们拿去垫脚了,他甚至怀疑那个垫脚的大妈都没看一眼。
这点小插曲也成了网友们茶余饭后的小笑话。
智翱三家门店连续数日的稳定营业与惊人流量,第一时间引来了各地旅游公司的关注。短短几天,智翱的商务合作邮箱,甚至其他公开邮箱,都被邮件挤爆了。
但目前来说,智翱暂时没有快速扩张的打算。所以各家旅游公司注定是在抛媚眼给瞎子看。
与此同时,Aerointelligence的优秀表现,也在网上迅速传播。
随着跟拍师抗议风波,那些原本圈地自萌的顶尖摄影从业者们,都获得了一大波流量与关注。虽然这部分流量非常不稳,来得快去得快,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留存的。
这些留存的粉丝,总会第一时间将他们使用Aerointelligence对自己影像大师的训练成果视频,转发出去。
网上甚至还有人做了个对比,将两段或四段视频摆在一起,让网友猜哪些是人工拍摄,哪些是无人机智能拍摄。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种直观的对比非常博流量,也让并不专业的网友们直观感受到了影像大师这款产品优秀的拍摄能力。
但比起大众一股脑夸赞影像大师不同,业内看到的,却是智翱那惊为天人的算法能力。
自Ai热彻底退潮、泡沫破裂,“靠简单的数据堆砌无法训练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Ai”已经成为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识。
现在整个行业都在卷深度学习,说白了就是通过优化算法,让Ai能够用有限的数据完成自我训练与自我提升。
只是这条路整个行业走得太艰难了。一方面是因为缺乏优秀的算法,另一方面也是Ai泡沫破裂后缺少投资。
那一轮泡沫大破灭,整个市场都痛入骨髓,数万亿财富凭空蒸发。
如果不是几个大国突然神奇地齐齐传出重量级产业技术突破的大喜讯,成功挽救了市场信心,只怕伴随股灾的新一轮大萧条就彻底降临了。
自那之后,Ai就成了金融界投资界的禁忌话题,人嫌狗不理。这种情况下,Ai企业能融到钱才叫有鬼了。
人们本以为Ai会重新从产业话题回到学术话题,重新由各个高校慢慢熬,以十年为单位一点点打磨算法。没想到才过去没几年,就突然跳出来了个年轻而神秘的智翱科技。
这家年轻得过分的企业有多少钱,不难打听不难推算,稍微老资历一点的投资人很容易就能从公开新闻资讯中推算出来。
一开始,行业只是感慨这家年轻的公司花小钱办大事,靠着一套全新的算法,搞出了一套优秀的智能飞行与影像Ai,已经算得上是行业翘楚了,就凭这套算法,就足以在无人机与Ai两个次级产业站稳脚跟。
但现在不同了。
随着顶尖摄影从业者对Aerointelligence成果的展示,整个Ai行业的从业者都惊愕地意识到,这家公司竟然一声不吭地搞定了全行业可望而不可求的深度学习算法,而且是极其成熟的深度学习算法!
他们太清楚现阶段想要Ai继续进步,需要的素材得是什么级别的了——大概得是人类全部公开文本数据的五到十倍才行,也就是比人类现存数据再高出一个数量级。而且还不能是被Ai“污染”过的数据。
众所周知,Ai无法用自己生成或辅助生成的数据进行训练,那些数据对人类也许有那么点参考价值,但对Ai而言却是实打实的垃圾、污染物,训练前必须隔离、清除。
而Aerointelligence……现实不会说谎,那些顶尖摄影师们,普遍反馈他们只用了几十段类似的镜头,就让自己的无人机一定程度上学会了相应拍摄模式。
目前网上公开的最快的进度,是有人用大约四百段类似类似的镜头素材,已经让无人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成功理解了这种拍摄模式,能够根据拍摄目标的反应,实时自主决策,选择正确的运镜方式。
如果智翱不是搞笑地在每台无人机后面都安排一个“人工Ai”,那几百段素材,就能让Ai完成自我提升,这个深度学习能力实在太恐怖了,甚至已经完全超出了Ai与算法从业者的理解范围!
而这段算法花了多少钱呢?根据智翱主动公开的半年报来看,最多只用了几千万——当然他们不知道,真实的开销是大约三百万人民币。
在全行业看来,几千万人民币就拿出一套成熟的深度学习算法,这已经是颠覆级的成果了。他们怎么可能不震惊、不期待、不狂喜?
同样震惊、同样期待的,还有盘古科技的董事长古柏豪。不过他并不狂喜,相反,他很郁闷。
因为比起那些期待智翱飞速成长重新激活整个行业的同行而言,他根本不在乎行业的死活,他渴望的是独占这套算法,让盘古科技成为真正的行业巨擘,甚至独一无二的产业领袖。
这条路显然太艰难了,智翱越成功,他就越艰难。
他最初希望趁着智翱狗屁不是,直接砸钱将智翱的核心算法团队挖过来。违法了又如何?到了他这个层次,有的是手段脱身。大不了赔那个小瘪三一大笔钱就是了,自己把算法和人才转移走。
但他没想到,费了老大的工夫,却根本挖不动真正的核心团队。他甚至已经将价码开到哪怕那些人将来拿期权也比不了的程度了,那几位却依然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