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底线

李铁柱的铁骨朵停在半空,帽檐下的目光扫过那几个缩在母亲怀里、吓得脸色惨白的孩子,又落回胡老财那张涕泪横流的胖脸上。晨雾里的寒气仿佛还沾在甲片上,此刻却抵不过心头那点忽然冒出来的涩意——当年在三郡,他也见过被蛮族掠走的孩子,那双惊恐的眼睛,和眼前这些娃没什么两样。

“把他给我捆起来!”李铁柱猛地收回铁骨朵,铁疙瘩砸在地上溅起些尘土,“男丁都捆了,女眷和娃子关到柴房,不准动粗!”

胡老财以为自己捡回条命,瘫在地上直哼哼,被两个小辈拖下去时还在喊:“谢大王饶命……谢大王……”

张屠户扛着个沉甸甸的钱箱从库房出来,见李铁柱没杀胡老财,忍不住啐了一口:“柱子,你就是心太软!这种杂碎留着就是祸害,当年被他逼死的张寡妇,家里还有个没断奶的娃呢!”

李铁柱没回头,只是指着院子里堆成小山的财物:“把粮食和布匹分一半出来,等会儿给镇里的百姓送去。剩下的装车,咱们连夜撤。”他顿了顿,声音沉得像块铁,“这老东西,自有他该去的地方。”

张屠户愣了愣,随即明白了过来——王爷要的是“乱”,不是“杀”。留着胡老财,让他去洛阳报信,才能把这把火烧得更旺。他咧嘴一笑,露出缺牙的牙床:“还是你想得周到!老子这就去分粮!”

院子里顿时更热闹了。小辈们扛着粮食袋子往门外搬,老兵们则在清点银两和细软。王哑巴不知从哪翻出件绣着金线的袍子,拎在手里抖了抖,对着李铁柱比划了几下,意思是这玩意儿拿去给王爷当贺礼正好。

李铁柱被逗笑了,抬手拍了拍他的胳膊:“你啊,都这把年纪了还没个正经。王爷要是缺这个,还用得着咱们来抢?”话虽这么说,眼里的笑意却藏不住——当年在军营,王哑巴就总爱捡些稀奇玩意儿给他,如今这性子倒是一点没变。

这时,守在后门的小辈跑进来喊道:“叔!外面围了好多百姓,都在看着呢!”

李铁柱点点头:“让他们进来领粮。告诉他们,就说是‘过路的好汉’替天行道,分了胡家的赃物。”

百姓们起初还不敢进来,直到看到几个胆大的汉子领了粮食没被为难,才纷纷涌了进来。有个拄着拐杖的老婆婆,看到那些粮食,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李铁柱他们磕头:“谢谢好汉!谢谢好汉啊……我家老头子就是被胡老财逼死的,你们替我们报仇了啊……”

这一跪像开了闸,越来越多的百姓跟着跪下,哭喊声、道谢声混在一起,听得小辈们心里直发烫。张石头挠了挠头,偷偷问张屠户:“爹,咱们这算好人还是坏人啊?”

张屠户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废话!咱们从来都是好人!只是对付坏人,就得比他们更狠!”他说着,把一袋子小米塞给旁边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拿着,给娃熬粥喝。”

妇人接过袋子,眼泪掉得更凶了:“谢谢……谢谢这位好汉……”

李铁柱看着这乱糟糟的场面,忽然觉得柳林让他们“扮匪”的心思,或许比他想的更细。这些百姓心里积着怨,总得有个出口。他们今天闹这么一场,不单是给京里看的,更是给北境的百姓看的——镇北王的人,没忘了他们。

“差不多了,该走了。”李铁柱看天色渐暗,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也沉了下去,“张屠户带一队押粮车,走东边小路。王哑巴跟我走正门,吸引注意。记住,出了镇子就分头走,三日后在黑风口汇合。”

“得嘞!”众人轰然应道。

车队出发时,镇里的百姓自发地举着火把送他们到村口。火把的光在夜色里蜿蜒成一条长龙,像条温暖的蛇,缠在河北镇的土地上。李铁柱回头望了一眼,看到胡家大院的方向火光冲天——是他让人放的火,只烧了库房和账房,没伤着人,却足够让京里的人知道这里“乱”了。

“驾!”李铁柱一甩马鞭,战马嘶鸣着冲进夜色。身后的马蹄声、车轮声渐渐远去,河北镇的火光越来越小,最终缩成一个红点,像颗落在地上的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