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十七飞雷炮(第2页)
这便是动态防御的绝对威慑。”
对此,陈建举了一个例子:“这就好比当初,日军为了封锁咱们根据地,防御咱们的偷袭,在一些县城组建的汽车中队一样。
同样是起到一个快速增援的效果。
包括咱们攻打日军的据点,攻打日军的县城,当初为什么那么难打?
就是因为日军在某个方面上讲,他也是动态防御,一点被进攻,其他多点会迅速展开增援,自然就增加了咱们攻坚的难度。”
政委马云英若有所思道:“我好像有点明白了,老陈,你的意思是咱们利用特别打造的快速反应部队,将他们主要分布在日军可能进攻的区域周围。
用来进行快速机动增援和反应,形成整体的动态防御态势。”
陈建笑着点了点头:“快速反应部队这是其一。
另外,对应的快速反应部队的火力配置,装备水平,整体呈现出来的战斗力,这些就不用说了。
只要训练到位,一支拥有坦克装甲车汽车的快速反应部队,完全可以轻轻松松的保证至少数个县城的动态防御稳固。”
“另一个便是四通八达的便利的交通线,这是保证快速反应部队进行动态防御的基础。”
参谋长郑方笑着说道:“这和当初日军到处修路,针对咱们根据地进行封锁好像还是一个原理。
便利的交通线作为承载,才可以充分的发挥机动作战优势。
所以就是说,咱们还得在三晋根据地内继续修路呗!”
陈建竖起了大拇指:“不错,这是少不了的。”
而陈建为了支撑动态防御战术,第二种辅助防御手段是:“具有毁灭效能力的火力打击。”
“简单点讲,无论日军从哪个方向向咱们的三晋根据地发起突袭,咱们都能以快速反应部队迅速增援包抄过去,并以绝对的毁灭性火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摧毁。”
“那这需要依赖什么?”
在集思广益的讨论中,由干部提出:“只要咱们的火炮数量够多,直接展开火力覆盖,来多少小鬼子也给他报销了。”
但立马有干部提出质疑:“可那得多少火炮?而且还得保证这么大个三晋根据地。
鬼子也不傻,机动性还很强,咱们总不能拉着笨重的火炮,被动的跟在鬼子屁股后面追吧?”
对此,陈建的解决方案是:“如果有一款炮,口径够大,而且制造工艺非常简单,顶多就是多消耗一些炸药,重量也轻,随便两个战士抬着就能跑,随时随地都能部署。
用来对付鬼子应该是再合适不过的。”
干部们有点懵:“有这样的炮吗?”
……
八城军分割槽第17兵工厂。
当陈建将同样的要求向兵工厂厂长提出。
老厂长同样有点懵:“老陈,你的意思我倒是听明白了,你是说只要准备一个足够粗的发射筒,保证气密性。
然后将炮弹或者说是炸药包啥的塞进去,利用发射药迅速燃烧释放的气体,将炸弹推出去,一款火炮式的炸药包推射器?”
陈建点了点头:“无缝钢管,各种口径的都行,包括装燃油的大铁桶,只要底部和铁桶四周加固之后,同样也能当发射筒用。
用十公斤甚至二十公斤的硝胺炸药包作为炮弹,将它抛射出去。
只要装置做到位,随随便便抛射个一两百米还是能行的。
这么一来,制作成本相当简单,发射筒,底座之类的,最简单的工具就能做成,只是气密性上要稍微注意一点。
你想想,这每一个分量十足的炸药包,要是都能丢到鬼子的脑袋顶上,那该是什么样的情形?”
陈建所说的这些理论相对粗糙,他主要是给一个启示的作用。
但是很明显,军工知识丰富的老厂长立马便领略到了其中的要点。
他震撼道:“老陈,你要这么说,你这法子和理论还真能行得通。
说起来,这倒是有些像前些年咱们用土法子制作的一些滑膛炮,也是把炸药包推出去就行。
可要是说大规模的生产,咱还真没有干过。”
陈建笑着问道:“如果咱们兵工厂全力生产的话,一个月大概能造多少门这样的火炮?”
老厂长想了想回答道:“按照老陈你所说的,那这款炮制作起来就非常简单了,材料也容易,技术最难的就是这个无缝钢管或者说是发射筒。
但你要说大油桶也能顶用的话,这段时间各部队不断收复失地,陆陆续续从向兵工厂送过来的铁皮油桶,数量还真不少。
再稍微加工加工,一个月,像这样的土炮,随随便便生产个1000多门,我想一点问题也没有。
因为准确的说,这根本就不是一门炮,分明就是一款炸药包发射筒。”
陈建道:“那就这么干吧,至少先造他个5000门出来。
另外,这门炮虽然制造工艺简单,但一定要注意安全性问题。像发射药的配比,还有气密性的确保,包括隔离板啥的都得配齐全了。”
老厂长郑重保证道:“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
他竟也有些期待起来。
“真想看看5000门这样的油桶大炮一起发射的情形,那该有多么震撼!”
陈建笑了笑,继续提供新思路:“其实咱们的思维不用那么局限,除了抛射炸药包之外。
假如有封闭的容器罐体,将可燃性的气体强行压缩在罐体内,同样以这种方式给抛射出去,继而爆炸,那威力更惊人。
只要量够足,一发炮弹甚至能抵得上几千颗手榴弹!”
老厂长闻言愣了好半晌,直到陈建的身影都逐渐走远,这才回过神来。
随即嘴角喃喃道:“这还真是人有多大胆,炮有多能产,老陈这家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按照他这么说,这一颗炮弹下去,还不直接砸出一片地狱来?”
一旁的兵工厂职工小王将一沓子手稿递给老厂长:“厂长,这是陈指挥给您的手稿,说是专门生产这款大炮的。”
老厂长愣了愣:“这是连图纸都准备好了?”
他翻开手稿浏览,只见第一页画有对应的一款火炮的图纸,注名为:“十七飞雷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