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崩溃的战局(第2页)
陈建在指挥部做出明确的作战指示。
整场三晋大反攻。
战局急剧变化。
与此同时,日军各级指挥部,包括华北方面军指挥部,甚至是派遣军总司令部都彻底炸了锅。
关东军四大师团仓促落败。
导致日军原本针对整场战局破局的希望彻底覆灭。
讯息彻底传开。
正坐镇关东军司令部,等待其麾下四大师团凯旋的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整个人都懵了。
这场精锐对阵精锐,王牌对阵王牌的较量。
狂妄傲慢的关东军究竟溃败的有多么迅速呢?
别说是包围圈内原本商量好联合作战的第一军措手不及了。
即便是梅津美治郎同样是始料未及。
几乎就在五六个小时之前,关东军联合指挥部传来讯息说,遭遇了八路军的一支主力部队,看其规模只有万余人。
但八路从正面发动了进攻。
指挥部预计展开包围攻势,彻底覆灭这支八路精锐。
继而不到半个小时。
四大师团才传来讯息,已经对鲁莽进攻的八路军精锐彻底形成包围态势。
忽然又有讯息说是八路军的其他几个精锐团,又从中军的东西方向,甚至是背侧突然发动猛攻。
双方便陷入激战。
然后八路军的两大机动团又投入战场,从外围绞杀。
叫苦不迭的关东军临时联合指挥部,此时已经迫切的向关东军司令部告急,并请求增援了。
奈何事发突然。
华北方面军,包括华中,华南方面军正在和八城军分割槽的八路军主力鏖战,根本抽不出更多的兵力。
关中军又离的太远。
一时间根本派不出援军。
时间又已近黄昏,就是空中火力增援也不知道能不能来得及。
梅津美治郎便告诉联合指挥部,航空部队立刻调动,火速向四大师团增援。
那时已是黄昏的末尾,天色逐渐昏暗,日军陆航的战机大多都是用于昼间进攻,并不具备夜战能力。
最终,日军的30余架飞机只是仓促进行了一波火力增援之后,便又匆匆离去。
司令部指示,命令四大师团务必顶住八路的进攻,等到明日天亮之后,大量遣派的航空部队就可以抵达。
我就在那昏暗的天色下。
日军的飞机无法出动的情况下。
陈建这边则是毫不犹豫的将系统赠送的各式战机直接调动了出去——系统出品的战机,昼夜两用,远比日军陆航所配备的那些昼间战斗机效能优良的多。
可怜的关东军四大师团,就这样在巴巴的期待中,没有等来己方的空中火力增援。
反倒等来了八路军的空中火力打击。
原本想要借助彻底击败八城军分割槽八路军精锐,而达成的立威战,反倒成了笑柄。
梅津美治郎最终得知关东军四大师团被八路军彻底打崩的讯息,竟无论如何也不承认这会是事实。
直到关于八路军已经拥有航空作战部队的讯息彻底扩散开。
日军终于意识到,八路军八城军分割槽部队的崛起已成定势。
而关东军的战败,也注定了日军在整场战局中的溃败的开始。
围绕着平城的战斗紧接着展开。
这座被日军称之为钢铁要塞的防御重城,以日军驻蒙军第26师团为主,驻守在此,同时面对八路军的四个主力团的进攻。
面对这所谓的钢铁要塞。
四大主力团以相当夸张之程度的重炮火力展开轰击。
恍惚之间,驻守平城的日军26师团的小鬼子们,仿佛面临了数个野战师团级别的重炮火力。
大量的炮弹像是不要钱似的,狠狠的撞击在日军的城防工事上。
其中甚至夹杂着重型榴弹炮的身影,比如150毫米口径的。
而面对这样级别的重炮火力,即便是号称钢铁要塞的平城,那十数米高,数米宽的的城墙,同样抵挡不住重炮的轰击。
坚固的城墙,甚至从正面被炸开巨大的缺口。
恍惚之间,日军似乎回到了中日战争刚爆发那会儿,他们用重炮轰击城墙,彻底拿下龙城、平城等重城的战斗了。
可惜风水轮流转。
眼下双方角色互换,轮到他们日军饱受八路军的重炮火力,摧残式进攻了。
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走。
四个主力团从平城的东西南北四座主城门设下封锁线,将城内的日军26师团围困。
整个平成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鬼子师团长慌忙向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乃至派遣军总司令部呼叫增援——奈何此时的战局已经彻底混乱,又何止是他们平城的日军?
包括龙城以东方面的12军,还有北部防线和黄山防线的华中,华南方面军,处处都在告急,处处都在请求增援。
冈村也只能在无奈中转告26师团指挥部:
“坚守待援,若实在势不可为,可向包头方向转进!”
可问题的关键是,现在压根儿就冲不出去。
即便是冲出了平城。
日军明显侦查到在城外有八路军的机动部队在四处游走封锁,他们这些两条腿的步兵若是没有了城防工事的防护,在这些机动作战部队面前还不是任人宰割?
“增兵,继续增兵!”
坐镇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的西尾寿造彻底坐不住了,他意识到围绕着三晋逐渐展开的混乱的战局,局势明显愈发糟糕。
面对八路军八城军分割槽部队正面迎战,打崩其关东军的威势。
连带着整个三晋地区的战斗都有崩盘之势。
西尾寿造所能想到的唯一解决途径,也只有继续增援。
比如华中,华南方面,还可以继续抽调兵力,哪怕是顶着前线战场动荡的风险。
另外,尤其是关东军方面,仍旧有数十万大军,依旧可以继续抽调兵力。
西尾寿造迅速联络上了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并表达了自己急迫的意图。
当时,收到讯息的梅津美治郎脸色极为难看。
老实说,在龙城以北地区,八路军的几个精锐团和其关东军四大师团的正面较量。
几乎击溃了他的所有军事自信。
若非华北方面战局吃紧,他真的不想再从关东地区抽调一兵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