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陈建的战役战术思维(第2页)
原来早就琢磨到这一步了。
不错,这一带的地形十分奇特,东西方向较为辽阔,也就是咱们利用工事群构筑了防线之后,这才形成了阻击日军推进的屏障。
而从两头分别往南北走,约莫一两里路就会出现连绵的大山封锁。
从整体上来看,这就像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被南北方向大山天然封闭似的峡谷路。
这些区域山势陡峭,山路特别难走,虽然不至于彻底拦住透过的日军,可鬼子若是其主力部队还携带有大量的辎重和火炮。
那就几乎没有可能从南北方向阻拦的大山透过。”
最终事实证明。
当按照陈建的计划,将日军36师团与41师团主力逐渐引诱到这片奇特的东西走向的峡谷路段时。
借助天然屏障的阻挡,果真是一下子就把鬼子给装进去了。
像极了利用大山和部队形成的四面合围。
而实际上,在南北方向,陈建也并非完全没有准备。
借助易守难攻的一些山头,路口,高地等地形,提前构筑严密的野战工事,凭借少量的兵力,便可以阻挡大量的日军。
况且日军也很清楚,主力部队在携带大量辎重,机械化车辆,以及重型火炮的情况下,根本没可能翻越这些陡峭的天然屏障。
因此,这可以说是一场近乎于完美的围歼战。
按照支队指挥部的指挥,战士们在夜间完成迂回,攻占了日军后方的一二道防线,彻底截断日军的退路之后。
无论是日军36师团还是41师团,在区域性战场上面临的主要作战方向,便在东西两面方向。
鬼子的选择无非有两种。
第一,继续向八路军的第三道防线进攻,向八城区域的内线猛扎猛打。
第二,调转枪口反攻第二道防线和第一道防线,以突破八路的封锁,而突围。
当然也有第三,第四种选择,那便是选择从南北方向翻越崎岖的大山逃走。
只是那是最没有办法的办法。
所以说……
“鬼子会作何选择呢?”
当陈建在指挥部提出如此问题的时候。
参谋长郑方,包括副支队长王虎,以及其余参谋们,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说:
“肯定是从第一道第二道防线突围!”
“这是人之常情嘛,都被包围了,不往包围圈外面打,还能往内部打不成?那纯粹是送死!”
陈建笑道:“不错,正是这个道理。
那么问题又来了,日军一旦集中兵力,反过来向一二道防线反攻,尝试突围,咱们如果迂回阻击的兵力有限,恐怕很难挡住日军的反扑。
那么,假如将原本用在三道防线,四道防线,甚至是内部防线的兵力也全部抽调出去,迂回到一二道防线阻击日军呢?”
参谋长郑方担忧道:“只是这么一来,咱们用于内部防线的防守兵力必然空虚。
日军若是真的趁机向三四道防线猛攻。
咱们防区的核心区域怕是就危险了。”
陈建道:“你的担忧不无道理,一旦让日军趁机从内线突破,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是我还想问一句。
如果既要保证三四道防线及内线的防守,还要确保一二道防线彻底拦住突围的日军。
咱们的胜算能有多少?或者说是全歼日军36师团与41师团这两头猛虎的机率有多少?”
郑方被问住了。
尽管目前的整体局势,优势正逐渐偏向八路军一方。
在支队长陈建大魄力的指挥之下,部队将南北方向兵力全部抽调近乎一空,补充到东西方向战场,已经形成了区域性的兵力优势。
日军于南北方向战场的进攻部队,在受挫之后被迫撤走。
但是这个优势相对而言是非常有限的。
从东西两面区域性战场来看。
十七支队这边的兵力不过3万人左右,日军的兵力则在2万人左右。
所谓兵力优势,也就多出那么1万人。
以3万八路军部队,即便是装备精良的17支队,又借助绝对优势的地形展开作战,或许可以击败2万日军。
但是想要以两面夹击的方式全歼这2万日军。
却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这就是卡在中间的2万多头猪,恐怕也没可能全部抓个干净。
作为野战师团,这些小鬼子的整体作战素养还是相当了得的。
短时间之内更没可能做到。
而从南北战场撤走的日军第六师团第十四师团,以及三大混成旅团,他们难道真的会对陷入危机的第36师团和41师团袖手旁观?
即便这些鬼子师团长们想这么干。
坐镇司令部的筱冢义男也绝不会允许。
一旦这两路日军的增援抵达。
十七支队再想吃掉日军36师团和41师团,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是啊!
这该怎么做?
郑方彻底没了主意,只是稍微试想,便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这种需要为三军承压的重担,真不是一般人能够挑的起来的。
他的目光落在陈建的身上。
他知道支队长这么问,肯定是有了主意。
众干部的目光全部汇聚过来。
政委马云英更是催促道:“老陈,你就别卖关子了,有主意赶紧说呀!”
陈建道:“其实很简单,目前咱们一下子关住了两头猛虎,而咱们的实力同样有限,要同时把两只猛虎全部干掉,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这基本上没可能。
所以还得有所取舍,率先集中兵力干掉其中一头。”
“具体怎么做?”
“我称之为虚实虚实战术!”
“第一步很简单,在西面战场应对日军41师团的战斗中,我将主力全部迂回抽调到外线的一二道防线上。
这一二道防线就是实线。
日军若是盲目的选择向包围圈的外部突围,而冲击一二道防线,很快就会尝到苦头。
而咱们的兵力因为大部分抽调到了一二道防线,那么用于内部的三四道防线的防守兵力此时已经极为空虚。
这便是虚线。
此时,日军在一二道防线吃够了苦苦头,回过头来很快就会发现,反倒是内线的三四道防线,八路军防守兵力空虚,是极好的突围方向。”
马云英道:“可咱们这不是主动把防守薄弱的内线丢给了小鬼子?
一旦鬼子打进来!”
陈建笑道:“怕什么,你别忘了,在东面战场上咱们还有虚实二线。
倘若在东面战场上的内线为实线,而外线则为虚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