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一语成谶的危机
……
根据地上下的发展进入正轨,按部就班地展开之后,陈建终于可以当甩手掌柜了,他把团里的工作直接一股脑地丢给马云英、王虎、郑方几人,便一溜烟地不见了。
齐家村。
座落在定城以西的仅二十多公里外。
可以说是十七团离定城县城最近的前站。
陈建想着探查一下定城的情况,顺便看一下围绕着定城展开的“限制性工事延伸进攻”战术,进展如何。
所以亲自赶了过来,警卫员施小五一路陪同。
目前,一营负责在这一带发展,开辟根据地,扩大游击区。
一营长吴大顺,老九班班长,陈建的抗日革命领路人,最敬爱的老班长。
陈建和施小五赶到时,老远便看到了风风火火迎来的吴大顺,如今的老吴,那是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每日都像是有用不完的劲头。
双方碰面时,吴大顺率先敬了军礼:“团长,您怎么来了?”
陈建答非所问,望着吴大顺那满面春风的样子,笑道:“老班长,这是又有什么喜事了?瞧你这乐得!”
吴大顺眉开眼笑道:“团长,正要和你汇报呢,我们一营这次向齐家村方向发展,过程挺顺利。
这几天顺手拔了鬼子的一处据点,还偷袭打掉了日军囤积物资的一座仓库,稍微发了点小财。”
“是嘛!那我可得恭喜老班长了!”
两人坐在土包上聊天,先是聊了一些一营近来的发展问题,紧接着瞎唠起来。
陈建好奇吴大顺当年参军的情形。
吴大顺回忆说:“参军那会儿年龄就已经不小了,我就琢磨着打鬼子呗,啥时候死了就完事儿了,爱死哪儿就死到哪儿去。
后来当了班长,带着九班的娃娃们。
他们年龄倒是也不算太小,但是在我眼里,也就是一群孩子。
我就想着当好这个班长,把我这点战场上积攒的经验,都好好地教给大家……”
“……再后来啊!”吴大顺看向陈建,笑道:“你就来了,我这一下子也闲不住了,先是跟着你当了排长,那一个排好些个人嘞,最多的时候都赶上一个营了。
再到现在,好家伙,一个营1500多号的队伍。
我寻思这哪是一个营啊!都赶上一个主力团的规模了。
你这臭小子是真能折腾。
我也是做梦都没想到,我这都一把年纪了,居然还能带上一千多号的队伍,都赶上团长的待遇了。”
陈建一本正经道:“班长,我这是老班长老班长的把你叫老了,你这风风火火的样子,看着可一点也不老,就像个30出头的大小伙!”
吴大顺闻言,眼睛都乐没了:“30多岁的时候,我想想我还在干什么呢?哦,还在家里种地呢?那时候日子过得苦,每天种着地,累的死去活来的,还填不饱肚子。
这时间一晃都45了。
要不是上次你们在福康镇给我过生日,我都没发现自己都已经这么老了。
以前搁我们的村子里,能活到40岁往上的都算得上是长寿了。”
陈建笑道:“那是因为生活过得太苦,老班长,您瞧着吧,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咱们国家强大富足了。
到时候百姓生活过得好了,别说是40多岁,活个六七十岁,七八十岁,那也是常见的事情。”
“瞎说!要是个个都能活七八十,那不成了一群老妖怪了?”吴大顺连忙摇了摇头。
陈建郑重地说道:“老班长,像你这样的老英雄,别说是活个七八十了,我觉得活个一百多岁那都是应该的。
为啥?
阎王老子都是敬重你的,他也不好意思收啊!”
此时的陈建笑得灿烂,哪还有一点麾下指挥着上万部队的加强团团长的样子。
吴大顺老脸一垮:“那不成了老王八了?”
哈哈哈哈——
一大一小的笑声,在村子里远远传开。
接着又回归正题。
说到针对定城县城的包围工事。
吴大顺汇报道:“到目前为止,咱们以齐家村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基本上已经用限制性防御工事,封锁了定城县城以西的区域。
县城里的鬼子虽然不少,一个岛田联队加上一个安田大队,统共得有好几千号鬼子呢!
但是一直都缩在县城里当缩头乌龟。”
陈建道:“缩着脑袋的乌龟只有被吃的份,迟早咱们会敲碎它的龟壳,把这伙小鬼子全部干掉。”
临行前他又嘱托道:“老班长,你们一营目前是活动在最前线,几乎可以说顶在了鬼子的眼皮子底下,万事一定要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