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十七团的底蕴 飞速扩增(第2页)
……
……
时间飞速流逝。
十七团愈发稳固的各处根据地纷纷走入正轨,按部就班地发展,根据地上下是日新月异。
一晃两周过去。
关于日军的情报也纷至沓来。
参谋长郑方赶到团部汇报说:“团长,政委,咱们潜伏在敌占区的同志传来讯息,鬼子的增援部队已经抵达青川县和云泽县一带。
陆续好几批的鬼子已经进驻吉县北部地区。
具体的规模没办法确定,但是仅仅进驻吉县境内的就有三四千人。
鬼子这次的增援力度恐怕不小。
这几天,日军已经特别加强了吉县、云泽县、青川县一带的警戒,城内的巡逻力度都比以往严密得多。”
陈建的目光落在地图上,这是近期参谋们根据各方情报新绘制的一张地图,囊括的面积进一步增大。
除了顺安县、常丰县、太平县、定城、吉县这五城之外。
还包括定城以北的青川县、定城以西的桃源县、定城东北方向的云泽县。
北青川、西桃源、东北云泽、南太平、东吉县,这就是围绕着定城和定城接壤的五城,也正是因为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定城才成了日军的军事枢纽重镇。
五城环绕拱卫之下,也就造成了定城固若金汤,几乎没可能攻克的军事局面。
当初日军进攻这片地区,就是集中兵力率先拿下了定城,釜底抽薪之下,这才一举攻占了围绕在定城周边的五座县城。
随着地图的扩大。
知道进攻定城肯定是难以避免的一环,陈建曾经藉着地图和沙盘,进行过多次的进攻定城的战役摹拟——以十七团为主力。
结果无一例外,在日军的重兵增援之下,即便是十七团拼着巨大的伤亡为代价,也依旧没什么可能攻占定城。
这无疑让陈建感到紧迫。
主线任务的爆发是迟早的事情,在此之前,他能做就是尽可能地壮大自己麾下的力量。
“老马,这段时间扩编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念及于此,颇感压力的陈建询问道。
马云英无奈地摇了摇头:“咱们先后击败日军37师团的四大联队,名声即便是不刻意宣传,也早就传开了。
各地踊跃参军的青壮是有不少,但是缺乏军事基础。
按照咱们现在编入新兵的要求,最起码也得是从地方军部队,或者民兵部队中挑选。
这些想参军的青壮,也只能先编入地方军部队和民兵部队历练。
短时间之内,咱们恐怕收不到什么有一定军事基础的,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的兵员。”
陈建想了想,问道:“太平县,常丰县,顺安县一带,包括咱们后方稳固根据地内问过没有?”
“啊?老陈你的意思是……”
陈建道:“咱们现在不缺装备武器,也不缺物资,唯一缺的是什么?是人,是优秀的战士们。
但是一片地区有潜力的好兵是有限的。
咱们不能紧着自己的根据地薅羊毛,还可以到其他各团各旅的根据地想想办法嘛!
有军事基础的地方军部队,民兵部队咱们都要,没基础的青壮咱们也要,甚至是其他根据地养活不了的民众和部队咱们也都要。
我听说一些部队条件差,甚至还有缩减兵员的情况,咱们这边又缺人,这不是正好赶上了?”
他话锋一转道:“而且咱们也不占兄弟部队的便宜,他们愿意出人,咱们就愿意出装备和物资。
就像当初咱们招来那些军工人才一样。”
马云英诧异道:“有军事基础的要,没有的也要?”
陈建笑道:“咱们这也是好日子过惯了,当初条件不足的时候,兵源紧张,哪有什么地方军部队和民兵部队一级一级的让你挑选?
而且眼下的局势紧迫,日军的增援已经抵达定城周围。
小鬼子一旦向咱们展开报复性大扫荡,咱们得有足够的兵力迎战。
所以还是得两头抓。
一部分兵员从各地的地方军部队和民兵部队中抽取。
另一部分直接招收各地踊跃参军的青壮,将这些新兵们全部集结之后,和地方军部队,民兵部队区分开。
专门打造一些新兵连,新兵营之类的临时编制。
从基础的伫列训练,内务训练到军事技能训练和战术训练,集中性的进行,强度可以稍微提升提升,时间控制在两个月左右。
新兵期结束之后,原本的这些新兵连新兵营编制直接取消掉,将新兵们打散编入各营各连,正式编入部队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