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担心 作品

第176章 大战爆发 秋岭危机 日寇诡计

余震闻言,放下手中在图上作业的笔尺,感慨说:“就八路那点装备,居然真的来了!”

有军官说道:“师座,听说八路最近在顺安县,太平县和长丰县三城打了几场漂亮仗,小鬼子损兵折将,着实吃了不小的亏。

他们的装备水平应该还是有所提升的。”

但立马又有军官说道:“三城的战斗,先不说真假,咱们也不清楚具体状况,只靠眼下这八路军的四个团,恐怕是拦不住鬼子。

这主要压力还是在咱们的防线上。

八路怕是指望不上。”

余震提醒道:“哎,不管怎么说,人家八路军这次肯冒着风险来帮忙,甚至还二话没说就直接赶赴最前线的斜阳谷阵地。

就凭这份勇气,咱们也不能在背后议论人家。

八路一旦在斜阳谷陈兵,必然是可以为咱们左翼阵地牵制一部分日军的。

至于具体是多少就不清楚了。

我军具体的部署一定要灵活应变,根据日军的进攻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

斜阳谷。

陈建,韩五,周勇,许功成三人率领队伍抵达。

几位团长迅速侦查了所处地形的特点。

既然是叫斜阳谷,当然是一处山谷地形,谷口和谷底宽度较窄,只能容纳少量部队或者车辆并行,日军的大规模机械化部队根本无法展开。

山谷周边山体环绕,地势起伏很大。

因为整座山谷的特殊地形走向,谷口朝西,在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会沿着山谷斜照进来,整个山谷都被染成金黄色,有时是红色,景色壮观而奇特,因此被当地百姓称为斜阳谷。

日军想要进攻黄山防线的左翼阵地,除了正面进攻之外,也就只有斜阳谷这么一条捷径可以避开崎岖难行的群山,直插左翼阵地的侧翼。

故此,国军指挥部方面十分重视斜阳谷方向的防守。

如果八路军不来的话,85师师长余震也会安排一路部队驻守斜阳谷。

从这个角度来判断。

周勇团长感慨说:“这位85师的余师长还是很有些判断能力的,斜阳谷这地方易守难攻,有咱们四个团在,只要配合得当,别说是鬼子一个联队了。

就是日军的一个旅团来了,咱们也能硬拖他个几日!”

许团长道:“余震或许也是这个想法,咱们能挡住斜阳谷的鬼子最好,就是挡不住至少也能争取些时间,足够他85师在侧翼防线展开防御部署了。”

……

……

时间流逝。

十七团、独立团、新一团和新二团驻扎驻守在斜阳谷之后,便开始积极构筑防御工事的第二日。

日军方面,随着老鬼子的富松的一声令下,针对国军防线的攻势正式爆发。

黄山防线的三线主工事全部遭受冲击。

相关战报立刻传递到后方的防线总指挥部。

“果然不出咱们所料,富松师团基本上将兵力均分,其麾下的两大步兵旅团,四支步兵联队,一支向中线的167师防线进攻。

另外两个联队分别向防线的左右翼,85师和43师阵地进攻。”

“不对,既然是四支步兵联队,那还有一支联队究竟投入在什么地方?”立马有军官指出其中的关键之处,“很明显,小鬼子恐怕是想耍花招,故意藏了一个联队的兵力。

只是日军暗藏的这个联队,具体的进攻方向会是哪里呢?”

此事不容小觑。

日军的一支精锐步兵联队的战斗力,毫不夸张的讲,如果是硬碰硬的遭遇战,阵地战,即便是国军的一个主力师,也未必就能拿下。

在正面战场上,不乏日军联队从正面打垮国军师,乃至中央军主力师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

富松敢如此猖狂的部署进攻,一个联队就敢强攻国军一个师的阵地。

在日军看来,如果没有黄山山脉这座天险屏障,就国军的这三个师,别说是他一个满编师团,即便是一个步兵旅团,也能将其彻底击溃。

所以日军隐藏的这支联队的动向如果不能提前判断出来,甚至有可能导致整条防线的崩溃。

军官们开会商讨,分析这支联队的所在。

大部分的军官认为:“日军正面进攻防线多次都以失败告终,这次的攻势,恐怕会在左右翼阵地狠下功夫。

余震的个人指挥能力很强,善攻且善守,85师也是一支身经百战的队伍,况且还有八路军此次从斜阳谷方向的配合作战。

日军避轻就重,进攻左翼阵地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那么鬼子最有可能重点进攻突破的,大机率就是右翼阵地的朱长武部!

这是最符合兵法的推论。”

但是也有军官指出:“兵不厌诈,谁知道鬼子会不会反其道行之?

万一鬼子猜到了咱们的判断,还真就把主攻的方向放在了左翼阵地呢?”

此话一出。

众人沉默了。

战争不是儿戏,形势瞬息万变。

用“应该”、“可能”等字眼来判断局势,动辄可就是万劫不复的结局。

最后还是总指挥长官拍板道:“既然这样,那就留一支预备队吧!根据日军的实际进攻部署,随时增援防守。

在日军的第四支联队暴露之前,预备队决不能轻动。”

如此倒算是万全之策。

……

战斗在不久之后彻底爆发。

日军的攻势极为猛烈,即便在三线阵地上,日军投入的兵力都只有一个联队,借助绝对的火力优势,尤其是大口径的炮火优势,以及空中火力优势——防守的国军几乎全程都被火力压制着。

二十多架战机在上空呼啸,针对国军阵地的防守结合部,后方的运输线等,展开狂轰滥炸。

富松师团所属的炮兵联队,下辖一个野炮大队,包括12门75的野战炮。

不仅如此,原本应该标配甲等作战师团也就是挽马师团的105口径的重型榴弹炮,居然也在野炮大队中出现,整整4门,也不知道富松从哪里搞到的。

除此之外还包括两支山炮大队,每个大队包括12门九四式75山炮——四一式75山炮的改进型,后来四一式山炮就被淘汰下放到联队编制,俗称联队炮。

而四支步兵联队,每个联队又包括一个山炮中队,标配4门联队炮,一个步兵炮中队,4门九二式步兵炮。

这就是16门联队炮,16门步兵炮。

再加上每个联队所辖的三个步兵大队,各有一个步兵炮小队,标配2门步兵炮。

全部算下来。

日军富松师团所属的火炮,就有整整96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