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担心 作品

第102章 三河乡根据地 连部来人

陈建和王虎商量好后,说干就干。

九班扩大后的具体编制划分很快定了下来。

负责最终军事指挥的依旧是九班的班指挥部:

班长陈建为总指挥,全权负责整个九班的军事指挥工作,同时兼任对应的政治思想工作。

副班长王虎为副总指挥,负责协助陈建进行军事指挥,兼任政治教育、训练、后勤等各方面工作。

再往下划分出三个作战队。

第一作战队队长由冬瓜担任,副队长冯保国。

第二作战队队长石头,副队长冯保民。

第三作战队队长冯大忠,副队长冯有田。

每个作战队又划分出三个作战组,各组长和副组长的人选基本上都是头几批加入九班的战士。

如今已经可以称之为老兵了。

比如李二喜。

比如赵铁林。

再比如当初忠勇村自卫队的那些老成员。

每个作战组又划分为3个作战小组,每一支作战小组的兵力在12人左右。

小组长由加入九班的各民兵小队队长担任——比如南村的民兵小队队长刘大柱,小口村的队长李老黑,还有安家庄的队长安娃子等。

同时考虑到具体作战的需求。

陈建在随后召开的九班军事会议上提出:“完成这次反扫荡之后,咱们整个队伍缴获的装备弹药不少。

掷弹筒之类的火炮可以集中起来,打造一支专属的炮兵队。

另外各式机枪也可以集中起来,打造一支机枪队。

另外,为了咱们全班的运作方便,具体对应的通讯组,侦查组,警卫组,运输组,卫生组这些通通都不能少。

老话说的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咱们九班编制虽然不高,这该有的也不能少嘛!”

除此之外,陈建下令在各村广招人才,比如一些有文化的识字的老先生——像忠勇村的老村长冯勇,也就是冯大忠的父亲。

老先生当年是读过私塾的,听说还考过秀才,甭管最后考没考上,这肚子里肯定是有墨水的。

平常说话的时候也和目不识丁的村民们不同,常常引经据典,高谈阔论,又在村子里办私塾,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抗战爆发后,更是身怀大义,直接将松岭村改为忠勇村,还领导着组建了自卫队,打造壁垒村,坚持抗日,

就连陈建都暗暗佩服。

于是软磨硬泡,愣是将年近七旬的冯老村长给拉到了九班指挥部,担任作战参谋——好歹是个几乎可以类比营部的指挥部,总不能连个参谋都没有吧?

另外找到的一些识字的乡亲们,有些负责文书工作,有些负责后勤统计,总归是人尽其用。

陈建感慨着这时期八路军抗战的艰难,想凑齐一些识字的同志都并不容易。

编制问题理清之后,整个队伍焕然一新,凝聚力大幅度提升。

接着就是应对日军扫荡过后的各方面工作。

首先是积极发动的军事攻势:在日伪军的扫荡部队狼狈后撤之际,战士们猛追猛打,扩大战果,利用攻坚火炮将日军在偏远地区修建的一些小型炮楼接连拔除。

而没有了这些据点作为军事震慑和支撑。

日伪军便彻底失去了对整片区域的掌控。

大片地区,包括偏远的村庄,比如忠勇村,向阳村,安家庄等大大小小的十几个村子,全部纳入八路军九班的防区。

陈建同时调动部队,分兵驻扎在各防区内,加强警戒的同时,依托各村,借助优势的地形修建对应的层层防御工事。

以求达到长期防守的效果。

灾后重建方面:

小鬼子丧尽天良,在掀起这场大扫荡之际,沿途所遇的那些偏远的村庄几乎被全部破坏。

陈建调动部队,协助各村的乡亲们,进行各村的灾后重建工作。

尽管灾后重建的过程有些艰苦——大量村庄被破坏的十分严重,村内的房子,屋舍几乎全部坍塌。

但八路军战士们和乡亲们军民一体,齐心协力,再加上外部的军事防守之下内部环境相对稳固。

灾后重建工作按部就班的展开之后,进行的十分顺利,各村灾后重建的样貌日新月异。

在讨论到这方面的工作时,陈建语重心长的对干部们说道:“乡亲们不但是与咱们血脉相连的同胞,更是咱们部队发展与壮大的根本。

咱们的敌后根据地想彻底的发展起来,绝对离不开民众支援的。”

“虎子,灾后重建没有重新投入生产之前,乡亲们的吃饭和住宿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这方面你得上点心。”

对此,王虎回答的十分干脆:“班长,放心吧!

咱们这次重建的条件还算是不错的。

鬼子掀起大扫荡的时候,咱们及时将绝大部分的民众进行了转移,包括乡亲们的财产,主要损失是在村内的建筑和基础设施上。

但粮食和生活物资什么的乡亲们基本上都进行了转移。

而且这次反扫荡,咱们九班缴获情况那是相当可观,包括最初打下据点,各处藏起来埋起来的物资,粮食什么的,这些日子都已经陆陆续续的找到,运输回根据地了。

咱们把这些物资支援一部分给乡亲们,协助乡亲们完成各村的重建工作,坚持到来年开春,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可一想到九班目前的规模情况。

王虎的话语又忍不住夹杂了些苦涩:“只是咱们如今的队伍规模大,等着吃饭的嘴巴多,就算积攒的物资不少,恐怕也经不起消耗。

老陈,咱们要是真想养活这么大一支队伍,这根据地恐怕得彻底稳固下来,到来年丰收了,应该能缓过劲来。”

陈建点了点头。

他目前的系统军职仅仅是排长,只是开启了一个排长基地。

保障50位基地成员的后勤。

稍微节省点消耗,估计能保障150战士以相对较好的条件进行训练,生活和战斗。

但是想养活450人的队伍,甚至还得兼顾灾后重建,大大小小的十几个村庄的乡亲们。

那就有点杯水车薪了!

虎子说的不错。

想要养活这么一个营的队伍,三河乡敌后根据地就绝对不能丢,还得想办法给它发展起来。

正头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