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局势落定 沆瀣一气
日军的这个中型据点规模不小。
寻常的据点能有一座炮楼协助防守就不错了。
这处据点却有整整三座炮楼防御工事,呈品字形防御展开,机枪口均匀分布,兼顾据点所有方向的防守。
据点内本来就有七八十号鬼子驻守,一百多号伪军协同。
在陈建一行的追击下,狼狈败逃的日伪军躲进据点后,整个据点就有日军一百三四十号,伪军近两百人。
像这样一座工事坚固,防守兵力众多的据点。
若在平常,防守是绝对稳固的,即便是八路军独立团主力在此,估计也不敢随意攻打。
然而此时此刻。
5支铁拳在手。
熟悉铁拳——天雷炮威力的战士们,压根儿就没有把鬼子所谓的兼顾防御工事放在眼中。
天色彻底落幕后。
进攻正式开始。
躲进据点里的鬼子伪军们惊魂甫定,本以为退到据点内,总算是安全了。
轰隆——
当爆炸声响起,随即是密集的枪声。
整个据点彻底闹腾起来,心惊肉跳的鬼子们这才意识到,一路追击他们的八路,竟然跟着打了过来。
负责驻守据点的秋山大尉,一开始表现的极为自信:“不必惊慌,八路就是再厉害,我据点工事坚固,他们还能强行攻破不成?”
直到劈头盖脸的炮弹砸过来。
处在据点内的鬼子伪军,反倒是因为作战区域有限,而陷入被动。
——这正是日军修建的据点的弊端所在:
对付寻常的装备落后,缺乏攻坚火炮的八路军还好说。
凭借据点易守难攻的防御工事,鬼子完全可以做到以少打多,随便一个小型据点,甚至就可以军事封锁大片的区域。
可如果遇到装备精良,拥有足够攻坚火炮的八路。
按照陈建的说法:“这据点就像是鬼子为自己挖掘的坟墓。
面对咱们优势的炮火,如果防守方没有足够的纵深应对,所谓坚固的工事又丝毫不起作用,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而鬼子的坚固工事为啥不起作用?
——冯大忠在黑夜中竖起一支天雷炮,藉着战士们的火力掩护,在鬼子探照灯的光亮被彻底打掉后,以夜色的掩护贴近到有效射程之内。
随即毅然扣动扳机。
目标直指鬼子的炮楼。
好似一声炸响的天雷。
格外剧烈的爆炸声过后,据点左翼的那座炮楼的二层处,被直接轰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冲击波顺着缺口宣泄进去,内部的鬼子顷刻间死伤殆尽。
小小的一支不怎么起眼的天雷炮。
用来攻克鬼子土石结构的各类工事,其效果和威力,不考虑射程等综合效能,仅仅从破甲能力上讲,甚至强过国军主力才有可能配备的战防炮。
关键是它还便宜,轻便好使。
陈建甚至觉得,这铁拳系列简直就是为了八路军轻松攻克日军据点而生的。
抗战时期,倘若八路军拥有这种铁拳的自主生产能力。
鬼子大量修建的据点、炮楼之类,怕是早就形同虚设了!
“打——”
一炮轰开鬼子的炮楼,战士们顿时士气大振。
几支铁拳又先后砸在另外两座炮楼的墙体上,将墙体强行撕裂。
整个据点的三座炮楼提供的火力支撑点戛然而止。
鬼子伪军们这才意识到他们招惹了怎样的对手。
秋山大尉彻底慌了神,一面指挥反击,一面火速向周边据点求援。
察觉到八路军手头的神秘攻坚火炮威力惊人,而且防不胜防,专门克制各类掩体工事,老鬼子秋山将据点内原本较为集中的日伪军分散开。
鬼子伪军们从据点的后门撤出,依托着据点,分散在左右翼展开还击。
双方激战十余分钟。
日军的增援部队从周边各据点赶到。
眼见继续进攻效用不大,陈建指挥着部队从容撤离。
黑夜下。
八路军进攻的火力逐渐停歇,最终没了动静。
据点内以及周围的鬼子伪军们,却依旧是紧绷着神经,丝毫不敢放松,直到援军抵达,这才如释重负。
至于猛攻据点,又扬长而去的八路。
秋山大尉咬着牙,却无论如何也不敢主动离开据点追击——伴随着星点的火光,举目四望,据点内部断壁残垣,日军与伪军士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伤员们的哀嚎声充斥在耳畔。
就像是做了一场噩梦!
……
漫漫长夜还没有结束。
整个三河乡地区,日军原本掀起的“万人大扫荡”,此时的形势彻底逆转。
日军在收拢包围圈后,一无所获。
各扫荡部队在锐气凋零,物资耗尽,身心皆疲中后撤之际,八路军战士们又纷纷跳出来进攻。
或是从鬼子的背侧猛追猛打。
或是在日伪军后撤的途中趁机埋伏。
更有甚者,直接冲击日军据点。
可怕的是,这些忽然发起反攻的八路军部队,装备精良,甚至具备强行攻坚的能力。
寻常一点的小型据点,根本就挡不住八路的进攻。
即便是中型及以上据点,若是没有及时的增援,一旦夜幕降临,同样是岌岌可危。
日军驻常丰县三城城防司令部内。
分析过战局变化的藤原忽然有些糊涂。
他实在是想不明白,局势怎么就演变到了这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明明是针对三河乡八路军展开的大扫荡,最终没有消灭这些八路也就算了,这八路怎么还越围剿越厉害了?
奈何三城治安动荡。
藤原也是没辙,只能在通讯中向吉野下令:“所有部队继续按照计划转进,八路若是死追不放,将偏远的一些小型据点舍弃就是,至于如何覆灭这些该死的八路,再从长计议。”
吉野收到命令,十分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只得继续加速撤兵,同时将沿途一些小型据点的驻军全部撤出。
兵力收缩后,集中防守,稳固核心区域的治安稳定。
……
……
另一边,随着日伪军的大扫荡结束,原本各城的守备部队回归。
顺安县一带,韩五团长指挥部队作战,趁着鬼子的后方兵力空虚,接连几日作战,颇有斩获,满载而归。
战士们在鬼子回援后,从容退回根据地。
常丰县与顺安县接壤的边区,一营长岳虎同样带兵撤走。
清平镇地区,三连长宋大川在鬼子增援后,率队撤回大杨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