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积攒的名声(第2页)
范钰也不推辞,有礼地拱手道谢:“有劳大人了。”
他小小的身子,穿着不甚合身的朝服,在一群高大的官员之间穿行,却无人敢有半分轻视。
七皇子赵琰跟在他身后几步远的地方,小大人似的背着手,一双眼睛亮晶晶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首到范钰上了马车,赵琰才转身,对自己的侍从说:
“回皇子所。”
“把今天看到听到的,都记下来,一个字都不能错!”
马车辘辘,驶离了灯火辉煌的宫城,没入了京师沉沉的夜色里。
车厢里没有点灯,一片漆黑。
范钰靠在车壁上,那张在人前始终挂着得体微笑的小脸,此刻终于垮了下来。
累。
太累了。
心累。
应付那些老狐狸,比做十套讲义还耗费心神。
马车越走越偏,灯火也越来越稀疏。
最后,在国子监门口停留。
范钰跳下马车,对车夫道了谢,便独自一人走号舍。
巷子尽头,一扇破旧的院门前,挂着一盏小小的灯笼。
昏黄的灯光,在寒夜里摇曳,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温暖。
门“吱呀”一声开了。
灯光下,一个瘦弱的妇人身影探了出来,脸上带着一丝焦急。
看到范钰小小的身影出现在巷口,她脸上那份焦灼瞬间化为了温柔的笑意。
“钰儿,回来了。”
“
娘。”
范钰快步跑过去,扑进了她的怀里。
柳氏的怀抱并不宽厚,甚至有些单薄,却让他感到无比心安。
这里没有景明帝的审视,没有老臣的算计,没有旁人或敬或畏的目光。
这里,只有他的娘。
“饿不饿?娘给你留了热粥。”
柳氏牵着他的小手走进屋里,一边帮他解下那身繁复的朝服,一边絮絮叨叨地问着,“宴会上吃得惯吗?那些大官有没有为难你?”
“没有,都挺好的。”
范钰乖巧地回答,捧起桌上那碗还温热的白粥,小口小口地喝着。
……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
整个京城,彻底沸腾了。
“听说了吗?昨晚国宴,琉球使臣想用算学难题刁难朝廷,结果被一个七岁的神童给当场打脸了!”
“何止啊!我表兄的堂弟在礼部当差,他说,那孩子叫范钰,当着陛下的面,跟户部尚书大谈农桑改良,把几个老大人说得一愣一愣的!”
“七岁?真的假的?这怕不是文曲星下凡吧!”
“妖童!我看是妖童!不然哪有这么聪明的孩子!”
茶楼里,酒肆中,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议论着“范钰”这个名字。
有人说他是百年不遇的奇才,有人说他是上天赐给大晟的祥瑞,更有人将他国宴上那番关于商税法则的言论添油加醋,传得神乎其神。
范钰这个名字,一夜之间,风头无两,甚至盖过了那些成名己久的文坛大家。
而这一切,对于身在国子监号舍中的范钰来说,不过是计划中的一步。
名气,是最好的护身符。
当你的名气大到连皇帝都不能轻易动你的时候,你才算真正有了立足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