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开春后的第一件大事(第2页)

姜巧巧攥紧了拳,指甲掐进掌心,强迫自己镇定下来。

她解开第一个布包,凑到鼻尖。

药粉的气味早已被碾碎,混着粗布的尘土气,哪里还寻得到半分草药原本的模样。

许久,她艰涩地开口。

“是白芷?”

姜芷下颌微点,示意下一个。

“川芎。”

“生甘草,带着新翻泥土的腥气。”

姜巧巧一个接一个地辨认,额头渐渐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当她拿起最后一个布包时,整个人都僵住了。

这味道极淡,清雅得几乎没有,又无孔不入地钻进脑子里,熟悉得让她心慌。

“想不出,就放下。”姜芷声音平淡。

“不”

姜巧巧发狠地摇头,把布包死死抵在鼻下,闭上眼,逼着自己去想。

院外,早春的微风拂过,送来远处山坡上初融的雪水混着泥土的芬芳。

是了!

就是这个味道!

姜巧巧猛地睁开眼,声音激动:“是地龙籽!是咱们种在鬼见愁坡上,草种的味道!”

她说完,死死盯着姜芷,手心全是汗。

姜芷凝视了她半晌,终于缓缓点头。

“十三种,对十一。白芷与白芨,你混了。”

接着话锋一转。

“从明天起,你不用再挑拣药材。”

“药房里的东西,你每天自选三种,看、闻、记。三天后,我来考。”

姜巧巧的心脏,瞬间缩紧。

她不是傻子。

她听懂了。

这不是在让她干活抵债了,这是在教她!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激动的一个字都吐不出来,眼框涨得滚烫。

“别高兴太早。”姜芷看穿了她的心思,语气冷清,“我不是发善心,更不是收徒。”

“我只是觉得,你这鼻子,当个睁眼瞎的药工,可惜了。”

“我教你本事,你给我干活。以后药材的炮制、配伍,都归你。我记你双倍工分。”

“这是交易,你我两清。”

姜芷看着她,眼神锐利。

“但机会,只此一次。我的东西不好学,你如果偷懒耍滑,或者存着别的心思

她没再说下去。

可眼神里的警告,比任何话语都更有分量。

姜巧巧一个激灵,用袖子胡乱抹掉脸上的泪,然后,对着姜芷,将腰深深地弯了下去。

“姐,我明白!”

她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异常决绝。

“我给你当牛做马!绝不给你丢人!”

从这天起,姜巧巧的生活彻底翻篇。

她不再是那个坐在门口,任人指点的“哑巴”,而是成了姜芷药房里,唯一可以自由出入的影子。

姜芷给了她一把铜钥匙,准她翻看那些不对外人开放的药材与标本。

姜巧巧象是掉进了米缸的老鼠,一头扎了进去。

天不亮,她就起来,将药房内外擦拭得一尘不染。

然后,就抱着一本姜芷扔给她的《药性歌括四百味》,一个字一个字地死磕。

不识字,就去求村里的小学老师。

不懂药性,她不敢问姜芷,就自己默默记下,拿着映射的药材,看,闻,甚至偷偷用舌尖尝,试图用整个身体去理解书上那些文本。

姜芷让她每天记三味,她就逼自己记十味。

白天,她跟在赵秀娥身后上山,辨认那些还带着泥土的活药。

晚上,她就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整理药材,背诵药性,一待就是大半夜。

村里人都说姜巧巧疯了,比生产队的驴还不要命。

赵秀娥心疼,几次想劝,都被姜芷拦下了。

“娘,玉不琢不成器。她前半辈子活得太浑,现在,就得用这股狠劲儿,把骨子里的脏东西都磨掉。”姜芷声音很淡,“什么时候,这股狠劲儿成了她吃饭喝水的习惯,她才算真正活过来了。”

姜芷给了她一个登天的梯子,但路,终究要她自己一点点爬上去。

这天,当山头的积雪彻底消融,第一缕带着暖意的春风吹过光秃秃的树梢。

红星大队迎来了开春后的第一件大事。

省里派来的吉普车,再次停在了大队部门口。

来的是王厅长的秘书小李,还有那位对姜芷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农科院专家刘老。

两人一落车,就被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给镇住了。

村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社员们精神斗擞,男人们扛着锄头修整水渠,女人们在赵秀娥带领下给暖棚里的药苗通风。

那几个巨大的暖棚,在早春薄雾里蒸腾着白气,充满了撼人的生命力。

“乖乖,这气象跟咱们在省城机关里看的贫困村报告,完全是两个世界!”小李祕书惊得合不拢嘴。

刘老推了推眼镜,眼神里全是叹服:“这都是姜顾问的功劳!她不光懂技术,更懂怎么调动人的心气!”

两人不敢耽搁,在赵大山的带领下,直奔姜芷家。

姜芷正在院里擦拭她的宝贝药箱,旁边,姜巧巧蹲在地上,用一把小刷子,仔细清洗着几株刚挖出的草药根茎。

“姜顾问!”

小李远远就热情地喊道,姿态放得比上次王厅长亲临时还要低。

姜芷抬眸,看到他们,并不意外,平静地点了下头:“李祕书,刘老。”

“姜顾问,我们是奉王厅长的命令,来向您汇报工作的!”

小李从公文包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五本厚厚的文档袋。

“您上次交代的选址标准,我们组织了三个工作组,花了近两个月,跑遍了南湖省最贫困的十七个县,最终筛选出了这五个最符合条件的村子。”

他将五个文档袋一一摆在石桌上。

“这是五个村子的详细资料,包括地理、气候、水文、土壤成分的初步分析报告,以及当地村干部的背景调查。请您过目!”

刘老也凑上前来,语气愈发躬敬。

“姜顾问,这五个点各有难处,我们实在拿不准主意。王厅长特意让我们来请您,最好是能亲自去实地考察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