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开春后的第一件大事
大年三十的鞭炮声,在红星大队稀疏地响了一宿。/我_的¨书`城\ ·已/发+布`最!新~章^节~
大年初一,天刚亮,整个村子就在兴奋中苏醒。
分了红,家家户户腰包都鼓了,这个年,过得比哪一年都有底气。
孩子们穿着新棉衣,在雪地里疯跑,嘴里嚼着平日见不到的大白兔奶糖,笑声清脆。
大人们走家串户拜年,说的最多的,早已不是“过年好”,而是满含敬畏的一句“多亏了咱芷丫头”。
姜芷家那座青砖大瓦房,俨然成了全村的圣地。
一大早,大队长赵大山带头,提着自家酿的米酒上门,满脸红光地喊着。
“芷丫头,叔给你拜年了!这好日子,都是你给的!去年这个时候,谁能想到咱红星大队能有今天?”
姜芷把他让进屋,淡淡一笑:“赵叔,这好日子可不是我给的,是大家伙一锄头一锄头刨出来的。”
赵秀娥端着热气腾腾的糖水出来,落落大方地招呼着客人,眉眼间再不见一丝怯懦,满是当家主母的从容与自信。
一整个上午,院子里的人就没断过。
就在最热闹的时候,邮递员骑着那辆破旧的二八大杠,车轮陷在雪里,几乎是半推半跑地冲了过来,嗓门比鞭炮还响。
“姜芷同志!西南军区来的加急包裹!”
院内瞬间一静。
所有人的目光,火辣辣地投向那个用军绿色帆布包得严严实实的大箱子。
“肯定是陆团长给未来媳妇寄的年货!”不知谁喊了一句,院里爆发出哄笑。
赵秀娥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嘴上嗔怪:“这孩子,人回不来就算了,还寄这么些东西,多破费。”
姜芷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将那个沉甸甸的包裹抱进了屋。
关上门,隔绝了喧嚣,她的心跳却乱了一拍。
撬开木箱,一股混杂着药香与食物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
箱子塞得满满当当。
给母亲的,是两团上好的紫色羊毛线,一罐麦乳精,一罐上海雪花膏。
都是这个年代一个女婿能给丈母娘的,最顶格的体面。
拿开这些,下面就是给她的。
雷打不动的一大包大白兔奶糖。
几本用油纸包得妥帖的线装医书,纸页泛黄,上面全是蝇头小楷手抄的方子,记录着各种西南边陲的奇花异草。
这比任何金银珠宝,都更能戳中她的心。
还有几个木盒,装着她在西南时只提过一嘴的几种罕见毒草标本。
这个男人,话不多,却把她的一切都刻在了心里。·e\z`小\说/网. ¨更*新*最′快.
箱子最底层,是一封信。
信里没有肉麻情话,只是笨拙地报平安,解释东西的来路。
大部分是部队发的福利,还有一些是他用自己的津贴和票证买的。
信的末尾,字迹都透着一股急切。
“探亲假已批,开春解冻,我就回来。”
姜芷看着那行字,清冷的眼底,慢慢化开一抹暖意。
她将信纸小心折好,收起,走到窗边。
院子里,乡亲们的笑脸在阳光下格外真挚。
这是她来到这个时代的第一个新年。
有家,有母亲,有牵挂的人,还有一份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
真好。
她拿起一颗大白兔奶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
浓郁的奶香瞬间化开,甜到了心底。
年味儿在热闹和富足中渐渐散去。
开春后,冰雪消融,红星大队再次变得热火朝天。
有了钱,有了粮,还有了县里和省里当靠山。
大队长赵大山的腰杆挺得笔直,走路都带风。
按照姜芷开春前就定下的规划,“鬼见愁”药田开始了第二期扩张。
社员们的热情空前高涨,根本不用催,每天天不亮就扛着锄头上了山。
工分翻倍,还有粮食补助,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去?
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亲眼见证了姜芷点石成金的本事。
跟着芷丫头干,没错!
赵秀娥如今也彻底脱胎换骨,成了药田的技术总监。
她本就在侍弄花草上有天赋,又经过姜芷的指点和自己的摸索,现在管理起上百号人来,
竟也有模有样。
姜芷则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陆向东送来的那几箱子“宝贝”上。
那些医书孤本,让她如获至宝,常常一看就是一整天。
这天,姜芷正在整理药材。
姜巧巧象往常一样,沉默地坐在一旁帮忙。
经过一个冬天的调养,姜巧巧气色好了不少,不再是那个眼神里充满嫉妒和不甘的姑娘,手上的活儿也做得又快又好。
姜芷拿起一把刚炮制好的当归,递到她面前,声音清淡:“闻闻,跟上次的有什么不一样?”
这已是她们之间的日常。
姜巧巧接过,闭上眼,深深吸了口气。?8+1!k*a~n*s!h′u+.·c¨o·m^
片刻后,她睁开眼,有些不确定地说:“这次的酒味更重,但药气淡了分毫。是不是炒制时火候过了那么一瞬间,伤了药性?”
姜芷眉梢挑了一下。
分毫不差。
这个姜巧巧,天生一副“药鼻子”,对气味的辨识能力,甚至比前世姜家一些专职培养的老药工还要敏锐。
这天赋,当个药奴可惜了。
“还行。”姜芷收回当归,不咸不淡地评价。
姜巧巧早已习惯,默默低下头继续干活,心里却不象表面那般平静。
每一次考验,都让她紧张,又隐隐期盼。
她渴望得到认可,哪怕只是一句冷冰冰的“还行”。
“你过来。”姜芷忽然开口。
姜巧巧愣了一下,局促地走到她面前。
姜芷指了指桌上十几个一模一样的小布包。
“这里面,是十三种被碾成粉的药材,你把它们都闻一遍,告诉我,分别是什么。”
这是升级版的考验。
从辨识整株药材,到辨识药材粉末。
姜巧巧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这是考校。
是姜芷在正式地考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