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珍贵的员工福利(第2页)

“确实,”老实人张福林低声附和了一句,低头去清点手推车上的耙子,又忍不住补充一句:“就是有些辛苦他们了。”

杨采荷提着空桶,擦着汗走过来。

她闻言也憨憨地点头:“嗯!踏实!”

丁大勇的话像颗定心丸,让几位养殖员脸上都漾开安心的笑容。

杨采荷看向波光粼粼的鱼塘,又朝远处的主任办公室方向看了几眼,心里再次感叹陈主任的厉害。

想到陈主任,她目光不自觉地投向了鱼塘后方,那片更显寒酸的临时棚区。

那边只有几根粗木柱子支撑着,顶上是铺的旧油毡,看得出来,搭建的时候尽管努力布置了,但它还是显得歪歪扭扭的。

油毡上面,还压着草席和破瓦片,棚子下由一圈一人多高的竹编栅栏围住。

里面圈养着几十只羽毛都没怎么长齐的雏鸡。

别看个头小,但每只都活力十足,叽叽喳喳一片,简直吵得人脑仁疼。

最关键的是,它们的右脚都绑着些精致的不同色的布条子。

上边好像还写了数字。

听孙组长他们说,那个好像叫什么脚环,方便给鸡仔们做记号登记,是陈主任出的主意。

杨采荷实在搞不明白,明明是布条子,咋就叫脚环了呢?

这两天陈主任几乎有空就往里钻。

她同样不明白,只是养个鸡,为什么还要那么多人?

而且陈主任搞出了这么金贵的银鳞鱼,为啥要去养鸡呢?

听说这基地鱼塘的鱼都是他一手指导培育的,实在太厉害了!

不过,陈主任这几天都没怎么往鱼塘这边走了……

杨采荷心底有些小失望。

陈主任不主动往鱼塘这边靠,自己也跟着好几天,没近距离看到他那张斯文好看的脸了……

她是个耿直的姑娘,决定不懂就问。

“丁组长!”杨采荷嗓音清亮,提着空桶,大长腿迈出,朝丁大勇那边靠近了几步。

丁大勇疑惑地看着这个眼神清澈的姑娘。

没让他等多久。

杨采荷随手将空桶放在脚边,好奇地问:

“您知道陈主任这些天,咋老待在鸡棚子里不?那边……瞧着还没鱼塘齐整呢!而且,鸡崽子们还管不住屁股,乱拉,又脏又臭的……养鸡还要这么多人吗?”

杨采荷的话没恶意,纯粹是觉着好奇。

因为鸡棚的布置,比他们这儿更像是草台班子。

而且她真的搞不懂那么多人过去的意义是什么。

“嘿!瞧不上眼是吧?”丁大勇知道她没坏心,笑着解释,声音也不自觉压低,“这就是咱陈主任的眼光了!”

“银鳞鱼成功了,他就琢磨着用这路子试试鸡鸭!那鸡棚可别看着简陋,里头可是搁着农科院送来的第一批优种苗鸡!”

他朝着鸡棚努努嘴,“你也注意到了吧?主任这两天,恨不得住里头,整天盯着那些小鸡仔儿!”

杨采荷赶忙点头,眼中有着期待。

丁大勇哈哈一笑:

“你别把那个棚子当农村集体和自家养鸡去想了!虽然条件方面……简陋是简陋了点,但能用就行!”

“陈主任和孙组长他们,这是在做实验呢!”

“这是伟大的科学实验!”他语气敬佩。

杨采荷似懂非懂。

“陈主任亲自上阵,打眼挑苗子,费尽心思琢磨怎么配种喂食,就是想在这破棚子里,也捣鼓出像银鳞鱼一样,个头窜得猛、体格又结实、出肉又多的好鸡来!”

“最好是还能对人体的什么位置,有点特殊疗养效果!”

杨采荷原本眼里有着迷茫。

丁组长先前的话,分开说她都明白。

不过合在一起她就听不懂了。

感觉云里雾里的。

但结合最后那些话,她听懂了。

听说银鳞草鱼就是普通草鱼苗变来的。

这个基地就是陈主任他们总结了宝贵经验,能把普通草鱼养成那种金贵的银鳞草鱼的专门养殖地。

那他现在……是跟养银鳞草鱼学,又想把那些鸡崽子养得更好?

陈主任这理想,也太远大了吧?!

真能这么轻易就成吗?

杨采荷那双圆润的杏眸里,写满大大的震撼和疑惑。

丁大勇看到杨采荷眼里的震撼,他满意地点点头,又道:

“这么跟你说吧,他们那些专家,每天往棚子里钻,都是为了看鸡崽子们的生长情况,比如毛色变化,比如看它们腿脚硬实不硬实、扑腾得有没有劲儿啥的……”

他尽量用最直白的语言,描绘着陈主任几人,在简陋条件下进行的这场伟大的实验摸索。

话语中,也满是对那些科研工作者的敬佩和期望。

丁大勇也很期望陈主任他们的实验能成功。

那可是造福老百姓的大事!

杨采荷听得眼睛亮亮的,心里那份佩服更浓了。

她视力不错,看着远处鸡棚里,那些活力十足的小鸡崽们,心思下意识地飘回青柳村自家后院。

因为她这时候才想起,自家后院的一处犄角旮旯里,还关着她昨天晚上在后山打柴割草时,忽然扑出来,被她下意识伸手一逮捉到的野山鸡。

杨采荷忽然表情带了几分焦急,以及几分懊恼,昨个太忙了,把鸡关笼子里,本来打算给奶奶炖着吃补身体的。

结果后面王支书他们上门请她帮忙去搬一块大石头,她就把那只鸡给忘到脑后了。

到现在,那只鸡已经被关了一天一夜,可别把那只山鸡给饿死了!

嗯,应该也饿不死,野山鸡这种野生动物,还是比较抗饿的,但是她怕那个旧竹篓钻进老鼠把鸡给霍霍了。

或者那只鸡挣扎把竹篓挣开跑掉了!

因为那个旧笼子有几根竹篾都松了。

当然,最主要的是她怕奶奶听见鸡叫声,自己就摸索着去喂鸡。

奶奶眼睛看不见,在她熟悉的家里确实能摸索着走动,但绕到后院去真的太危险了……

杨采荷心中生出急切的回家的冲动。

这时,基地那个充当钟声的破铁犁铧被人敲响。

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响。

这代表着,大家该收工了。

杨采荷赶忙把脚边空桶提起,往鱼塘边走去。

这空桶得刷干净放好才行。

丁大勇有点没搞懂这姑娘脸上怎么多了几分慌张,不过她没说出来,应该不是啥大事。

见她走远去塘边刷桶去了,这才想起什么,转头朝仓库那边喊:

“王满囤!王满囤同志!”

“请你跟李卫国同志说一声,登记一下,拿条福利鱼来!是给杨采荷同志这前半个月的份!”

仓库那边,传来一声回应:“好嘞!马上!”

不多时,走路有些高低脚,脸色黝黑、看起来一脸精干的王满囤,提着一条用草绳穿好鳃的半大银鳞鱼小跑着过来。

这种给员工的福利鱼,比上市售卖那种,体型明显小了不止一圈。

基本只有成熟可上市的银鳞鱼的一半多点长短。

最多也就三斤出头。

草绳穿过的鱼鳃和鱼嘴都在微微张合,好像在努力呼吸。

鱼身还带着池水的凉意,通体银光闪闪。

他话不多,把鱼递给丁大勇。

“喏!拿着!”丁大勇提着鱼朝鱼塘走近,将它塞到刚好洗完第二个桶的杨采荷手里。

王满囤拿着记录本跟在旁边。

“丁组长!这…这太贵重了!俺不能要……”

杨采荷看着那活力十足的银鳞鱼,看到了它那一身漂亮的银鳞。

她又想到了它在供销社的离谱售卖价格,连连推拒。

“拿着吧你!”丁大勇不由分说,故意板起脸,“规矩就是规矩,宋组长那边月中旬,你们几个还没来那会儿,就定好了,咱基地正式工,每月上下半月共有两条福利鱼,干满五天就能领一条!”

“你今天下班,就已经是干满这个月的第五天了。”

“这是基地给的福利,咱们陈主任特意批的!他让大家伙,都能尝尝自己养出来的宝贝!给老人孩子补身体,也正正好好!”

“不仅你有,和你同一天进来的周红兵和王大牛也能领呢!”

“别看它个头是小了点,但放在外面,也是有钱都难买到的货真价实的银鳞鱼!”

他特意强调宋莹定下的规矩和陈平安的用意。

王满囤也在旁边,他一手拿本子,一手用笔在上面写写画画,慢悠悠开口:“杨采荷同志,你就收着吧。”

“咱们这每条银鳞鱼离了基地都有记录,这条福利鱼就该是你的。”

“我这里登记好了,等下还要给王大牛同志和周红兵同志登记呢。”

他身为仓库管理员说出的话,更增添了公事公办的意味。

杨采荷听他俩都这么说,这才不好意思地接过鱼。

周红兵和王大牛二人眼中则满是惊讶,面面相觑。

显然也没想到,基地还有这种员工福利。

随后,这抹惊讶就变成了期待。

“我……我们也有吗?”两人异口同声。

“当然有!你俩还傻愣着干啥?自己去领鱼吧,两个大男人,就不要劳烦王满囤同志给你俩带了!”丁大勇笑骂一声。

“好嘞领导!”

“谢谢丁组长!”

两人眼中冒着喜色,甩开脚步,一溜烟朝机要物资库房跑去。

王满囤也跟了上去。

丁大勇转头看着满眼羡慕的张福林,“张福林同志,你明天也是第五天了,也能领鱼,不用羡慕!”

“嘿嘿……”张福林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杨采荷看着仨人远去,又看了眼笑呵呵的丁大勇。

那粗糙的草绳勒在指腹上,虽然对她来说完全不算什么负担,却让她感觉沉甸甸的。

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和满满的踏实。

还有对陈主任和后勤管理组的宋组长两位领导的感激和愧疚。

多金贵的鱼啊,就这么免费给自己了。

这鱼拿回家给奶奶炖了吃,一定特别补!

更让她对这个单位升起由衷的归属感。

“诶…谢谢丁组长!谢谢王师傅!谢谢大家!”

她提着鱼,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又冲着其他人感激地点头。

虽然王满囤已经走远,但并不妨碍她道谢。

手上提着的鱼,时不时挣扎抽动,在夕阳照射下,泛着晶莹的光。

“甭客气了,快回吧!路上小心!”丁大勇挥挥手。

“哎!好嘞!”杨采荷脆生生应了,提着这条珍贵的银鳞鱼,脚步轻快地朝基地大门口走去。

现在只用值守白班的民兵岗哨王铁柱,正挎着步枪在门口站岗,见到杨采荷路过,冲她微微点了下头算是打了招呼。

她也赶忙点头,带着笑容回应。

大长腿迈开,脚步不停。

夕阳最后的余晖将她的影子拉长,融进田间小路。

带着凉意的晚风吹来,吹起她的发梢,也吹散了忙碌一天的汗气,只剩下满载而归的喜悦和期盼。

手里的银鳞鱼坠着她的手,也坠着她的喜悦,这鱼,正好今晚给奶奶炖汤!

也正好让她老人家知道,孙女现在也能让她吃上这么金贵的鱼了!

至于家里笼子里那只差点被遗忘的肥硕野山鸡……

嗯,先不急,有鱼吃就先喂着吧。

杨采荷心中决定,脚步愈发轻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