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蒙古人也送给大晟一份大礼(第2页)
今天揭秘了。
虚报了运费。
甚至漕帮打理官吏,每年送的钱,对漕帮帮众的盘剥,顶首银是干什么用的,都被五城兵马司给挖了出来。
为什么会有顶首银这种东西?
为什么有漕籍的工人运粮一个价?
没有漕籍的工人运粮一个价?
为什么官府上的官吏明知道有问题不去管?
都是为了挣钱呀。
柳家之所以求助于太子,就是柳宗越涉案。
他涉案还牵扯到他爹。
他这个年龄混成通判已属不易,但要拿到漕运通判这种肥差,还要通过其他手段了。
得官不正,涉及的数额巨大,一旦坐实,顺藤摸瓜追查下去,他爹弄不好也要跟着落马。
之前也许大家都知道漕运搞鬼,但谁都没敢想过去掀盖子。
人家五城兵马司上去把盖子掀了,大白于天下。
因为漕运还要继续进行,北方还在打仗,很多粮食是通过京城再转向输运的,朝廷紧急调集干员坐镇,让五城兵马司把案犯全部交给刑部,要只问首犯,从者不究。
所以说,柳家通过柳良媛,让太子援手柳宗越,就是想把他择出来,别成了首犯。
太子让沈砚酌情。
沈砚能做的,也只关于柳宗越个人的材料少递交几份。
不管怎么说,京西杀开一条血路,硬生生挤进通州了。
到这一地步,谁也不敢责问什么规矩不规矩,越界不越界了。
因为不收顶首银,对车马行和脚力行提成少,加上很多帮派头目被抓,码头生意短时间内就向京西聚拢过来。
很多脚力因为没有漕籍,原本不但拿不上钱,活少的时候,漕帮还不让你干,京西进来,就赶紧成了京西一员。
按说沈砚也可以收顶首银,但这种钱他不愿意挣,提两成的钱,里头就可以裹住伤残、养老就行了。
多余的钱,他不屑去挣,他要的是打通关口,向南通商,创造出来更多的工作来养兄弟。
因为车马行牲口多,更应该让善于侍弄牲口、能修车的人主事,沈砚就把蒙汉混血的吴缰调过来了,作为这边车马行的大班。
安排好之后,至于他揭开锅盖,朝廷那边要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做完这些,他就匆匆回去,罗娘子说该生了,该生了,把接生婆都接庄子里快一个月了吧。
就是不见生。
他心里担心,回到家里就追问情况,罗娘子给他看,肚子明光光的,感觉好大,就是不见生。
派人找接生婆。
接生婆说:“不打紧,不打紧,瓜熟自然蒂落,也就这几天了,你们把我接来,吃着喝着供着,我都不着急,老爷你着急什么呢。就看肚皮这么大,个那么圆,保准是个男孩。”
罗娘子有点着急:“能不能生闺女?”
这是怕生了是个男孩,嫡子没出生,庶子为长,正室不高兴。
但这事儿你怎么有准呢?
只能等下来才知道。
眼看到了要生,天又变冷了,开始下雪起来。
唐代诗人岑参写道,胡天八月即飞雪。
然而这两年,八月就真的都进入冬季了。
你说这种气候环境,白莲教怎么不是大有市场呢?
蒙古人又该怎么能顶得住?
八月十四,差一日八月十五,上天恩赐了沈砚一个长子。
叫什么名字没想好,罗娘子一个劲儿干扰,说是女孩、女孩,只给他看女孩的名字,沈砚想了一下,刚刚把生意正式做进了通州,干脆就叫沈通州算了,日后沿着运河叫下去。
而这一天。
蒙古人也送给大晟一份大礼。
答答人趁着朝廷重兵西送,防大同,防宣府,不断在那边展开小规模战事,声东击西,迷惑大晟,突然于八月十四日,突破长城古北口,击败蓟辽总兵罗希韩,长驱直入,沿途劫掠密云、顺义等地,兵锋直指通州。
看来蒙古人连哪儿有粮食都摸清楚了。
他们打过来,并不惦记元大都,只想劫掠通州抢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