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当当 作品

第139章 新车白亮亮,光闪闪(第2页)

是给了车站,但万顺的人他们怎么想呢,我们有车行,我们也不是没地方泊马车,这所谓免费的车站对我们来说没用。

对吧?

现在干好了,看别人干得好了,想摘桃子,非说五城兵马司跟京西车马行有不正当交易,给你要公平,为了拿到所谓的公平,甚至都到找御史喷你的地步了。

沈砚唯一的要求就是车站共用,怕万顺车行得寸进尺,把车站归属权拿走,他建议五城兵马司这边:“你们把车站收回去,车站是你们的,入站收费不就行了吗。你们用车你们付钱,两下分开。”

不要说刘行知,五城兵马司的头头脑脑都觉得沈师爷的提议公平,而且对五城兵马司有利。

我们五城兵马司不合作了,把车站给万顺用,我们对京东车行不公平,本来签了契约的,我们毁约了他们,去舔万顺去?

我们把车站收回来,进站收钱,与此同时,我们五城兵马司还托管车马,还会用车,到时候我们用谁的车给谁钱不就行了吗?

就这样,你马上就可以预料到,京西和万顺就要在同一个车站,同一条大街抢生意了。

沈砚这边也在积极准备。

京西之前生意不错,但不意味着京西就超乎想象地挣钱。

也已经挣钱了,但没有想象的挣钱。

你要提高自己,你就要灵活经营,比如兄弟们出车在路上收钱,这个钱他收下了,你相信他会如实上交吗?

那怎么办?

就是按固定额交份子,你今天出车,你这一班我不管你收入多少,你只需要上交10文就行了,其中5文还是承担风险的,你生病了,出事故了,老了,到时候回馈回去。

京西车行没有随着生意做大就增加盘剥力度,反而不断在给车夫降低费用,越干拿得越多,车行只用来监督和约束车夫出车,制定价格和竞争策略,给车夫做培训,给车夫提供其它助力。

一些挂靠的车辆,你的年金一部分是押金,你服务好,不被投诉,不出事儿,听车行的,受约束,年末还给你。

那你看着道路上马车夫们来去,都是京西的生意,但钱呢,大头用在奖励那些勤劳的车夫们上。

那么如果万顺面对面竞争,你不提前应对,将来也是很麻烦的事情。

周前首先想到的策略就是开外班车。

去通州,去房山,去蓟州,去天津卫,去保定,去宣府,很多旅客都有这种呼声,问车夫哪哪哪你去不?

好处是你多了外财,本地给你亏本竞争,外地我再挣回来。

沈砚没有松口,不是不干,时机未到,往外地走车麻烦得很,就像通州有运河帮,到外地,有外地的帮派,你还要买地皮,建车站,这不是一蹶而就的事情。

就目前来说,你要竞争赢万顺,还是主要靠自己面对面竞争。

怎么竞争呢?

他的策略就是软硬两种手段。

软手段,首先是车有标牌,车夫有工装,人家一看就是京西的,咱们前一段时间积累了声誉,客人对我们有亲切感,其次就是提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礼貌用语,对自家兄弟往死了培训,对于跟客人发生冲突的重罚……

硬手段就是升级马车。

木工坊全力配合,按照自己前一段的实验,要求制作高规格的新车。

新车统一要求铁轮外廓,与地接触部分外凸,减少接地面积,统一用铁榖,车轴要达到标准,车要制式一致,车身要长,车上要设两条木板作为座位,平板车上头可以加活动的铁架子,将一扇一扇拱形铁架子平行插入车身铁管固定之后,上覆油布棉布,用来防止阴雨天客人淋雨。

把这些铁架子收起来,照样运货。

因为内城来去,路况好,沈砚还打算生产四轮车,班车用四轮车代替,能进一步增加载客量,载客量增加收入就会增加。

所以这边铁工坊还不算完全建好,试产一样从矿上接了生铁,刚炒完铁,将铁炒成熟铁,沈砚就要求再还原回去浇铸车轮。

因为铁工坊一旦运砖,就有点停不下来,料要不停下,要不停运转,所以光是试产一回,就是几十只大铁轮,几十对车毂。

光用铁轮还不放心。

沈砚又拿到木工坊进一步加工。

此时其它木件已经准备好了,虽然水车水力还没用上,但是畜力和脚蹬式床锯,年前赵全他们就加工出来了,效率惊人。

万事俱备,就开始投入生产和组装了。

车轮没有选用现在流行的分段法,这种分段法,都是在木头上截取一段一段的弧段,再拼凑,沈砚不以为然,他始终记得自己读的书中,荀子曰: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是糅制为轮。

他要求用条木加热糅制,然后穿辐上榖,再加中规中矩的轴。

至于车身?

各种材料具备,榫卯加铁钉,也是一晚上出来好几辆。

怕有扦子扎屁股,这样还不算晚,还要打磨一遍,外刷生漆。

下线的第一辆马车,沈砚套了出来,自己赶车回家,一路上,蕴含了几何原本和中国古代传统制车精华的新车白亮亮,光闪闪,回头率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