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当当 作品

第136章 我聘一位大才回来做总掌柜(第2页)

到了大晟朝,陶瓷业逐渐发达,你山上找块石头雕出来,哪有已经呈现工艺化的黏土烧来的制成本低?

沈砚人回来,还有点不放心,让罗娘子去画室看了一眼苏见雪主仆,很快罗娘子回来,告诉说:“小娘子伤心归伤心,心里明白,要想不受他爹摆布,自己要有活下来的能力,正钻心画砚呢。官宦人家见多识广,我给你带回来一块砚台样品,你看看这种砚台,能值多少钱?”

罗娘子给沈砚拿出来一盏带盖的圆砚,陶芯木表,上头是木盖,打开之后,半边是研墨的地方,外圆是砚堂,中心圆是砚池,朴素无华,罗娘子拿着沈砚的手摸一摸,砚堂有一种细腻的石感。

沈砚问:“造价呢?”

罗娘子惊喜地说:“这木盒是你的蹬床削成的,这砚台内部,也是苏小娘子跟我一起做的模,晾干后,再用蹬床打磨内腔,正圆正矩,而且你根本想不到多方便,账房算下来,加人工顶多一文半。”

沈砚翻来覆去看看。

人家端砚1两银子,出自于名家的10来两,而普通砚石,一两文的也有,我们出这个,利润上不去,能挣钱吗?

这都不是我们的业务,这种活其实不做也可以,好好烧我们的煤炉、砖瓦和陶瓷不行吗?

不想在这些小事上过分分心。

他看一看砚,就还给罗娘子了,而自己则撑开窗户,在窗户下琢磨机械和图纸。

午后看得倦乏,沈忠又从通州回来,看他人在窗口,就跟他隔着窗说话。

沈砚赶紧去开门,把他接进来,沈忠很兴奋,通州那边的车马行已经谈成了,因为万顺车行往下压价,金三爷急于成交,把价格降到了500两,以现有大牲口的数量而言,这个价格已经足够低了。

沈砚同意成交了。

沈忠还要跟他计较是先交接再付款,还要按金三爷要求的先付款后交接,沈砚反倒觉得无所谓。

别人怕金三拿到钱就跑了,沈砚却不怕,这在你手里有武装之后就不是个事儿。

他开始跟沈忠商量另外一件事,就是在顺天府四州二十三个县寻找经销。

哪个地方一说要砖,哪怕只是起三间房子加个院墙呢,算下来就是几万块砖,这十几车二十几车,要求在第一时间送到。

别人家哪送得过来?

现在门头沟砖瓦都是相互调货,卖的东西都一样。

之所以过完年,就他们家生意最好,关键就在这个运力上,不够了就给车马行要车,不够了就给车马行要车。罗娘子坐镇窑厂,心里算的账都是窑厂的账,并未为车马行想过,车马行缺不缺车,生意不做也得供给她车,谁让她是老板娘呢?

但实际上,人家车马行也挣钱呀。

关键是坐人的车辆,你拉一次砖瓦、拉一次煤,还得费力清洁。

沈砚就想着在各地找经销,连煤带砖,形成稳定的运输队,同时因为经销的存在,把货卖在当地,市场不是更大了吗?

去年毕竟还没做起来,光是想法。

今年生意渐渐稳定下来,就提上日程了。

这事儿他希望忠叔带着人自己跑,这些大经销抓在忠叔这儿,忠叔亲自维护,更稳定。

沈忠也在感慨,去年从老家回来,那时候虽然不缺生意,但都跟混一样,老徐都是在野地里支摊子,窑厂这儿吧,小门小户小窑,可曾想现在往两路延伸,又是煤场面,又是砖瓦场,加上增加的窑口,和煤打煤饼的地方,马上要起来的木工坊,铁工坊,都快连成片了。

去年起的几间账房,现在房子都对外开窗,两个窗口一个收钱一个支钱,你随时去看都是排十几个人。

根本忙不过来了。

他不放心地说:”少爷。咱现在这生意,是不是干得太大了?”

沈砚也无奈:“你拿了债券,不就得这样吗?往外销售的事儿反而简单,他放点钱在咱这儿,咱给他经销,他拿钱来进货,咱们可以把货生产出来放他那儿,这种扩张,其实比咱又买地又建房又招一堆人划算,到年底咱们不但要把该盖的都盖好,还要把到期的债券给人家兑现了。”

沈忠说:“我是怕少爷你太操劳,咱忙不过来呀。”

是呀。

沈砚说:“过两天,你退下来,以后光管钱,光抓事关咱命脉的就行了,我要聘一位大才回来做总掌柜,到时候你带他一带,让他尽快入行。”

沈忠苦恼说:“少爷,哪那么容易聘呀,现在的读书人一门心思科考,又不学经世致用的学问,光是一个好账房,都找不来,人家生意做得大的,有底蕴的商行,都是打小选少年,立塾培养,你别招来一个光会说,干不了的。”

羡慕人家商行打小培养呀。

我也考虑了,之前就答应窦先生,为他开西学,到时候让他从国外再请一些老师来,我这边也寻些塾师,中西结合完,咱也有呀。